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高校各项建设也开始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大专院校档案管理是保证大专院校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现阶段,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管理规范与原则的相对滞后。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新思考,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 大专院校 档案管理 新思考
大专院校档案管理是保证其教学、科研、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档案主要是以文字、声像及图表等不同载体所呈现的历史性记录内容,是大专院校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实现人才科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同时具备一定的内涵与价值。
一、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是院校内部实现高效、充分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档案管理一方面反映了高校的实际发展历程,为高校明确发展方向,实现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充分普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效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大专院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很多大专院校的管理者也开始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开始逐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将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校办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实行自主决策[1]。因此在大专院校档案工作主体发展模式形成之后,就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关于档案开发与档案人力等方面的创新化管理,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二、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与实际教育改革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与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力度与成效相比,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存在显著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档案管理的群众基础较弱,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现阶段,很多大专院校领导及教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性质、工作任务等认识不当,缺乏关于档案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及有效推动档案资源与社会效益相挂钩的途径与方式,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得到大专院校管理者及教职工等的认可。同时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收集模式,资料收集过程中经常受阻,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与持续开展,导致大专院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第二,档案管理的模式相对陈旧,不能有效满足大专院校教育与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迅速进步,大专院校学科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局面。另外随着大专院校布局调整与专业结构改革,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尤其是学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与办学层次的提高,使得传统的档案内容与档案管理模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基本需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及制度手段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需要对档案管理进行深入改革,以推动其与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第三,服务功能相对较差,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现阶段,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视资料收集与整理,而轻视合理利用与开发环节,使得原有的档案资料难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将其全部转化为实际需求与成果,同时也难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资源。这种被动的服务模式与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导致档案资源的浪费。另外随着现代化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未来大专院校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的新方向,但受资金投入力度、人员技术与意识层次以及大专院校领导者的领导模式与思路等问题的影响,很多大专院校并没有有效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要求,缺乏有效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环节,导致档案管理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传统管理模式层次上,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某种程度上造成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浪费。
三、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大专院校档案管理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意识
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者与领导者,因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首先要重视对相关领导人的现代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意识培养,提高领导者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视,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独立发展与创新发展。
其次,还需要重视对档案管理者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意识培养,积极开展针对档案管理者的工作任务、工作技术要求、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优势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档案管理者开展关于责任意识、群众意识、规范意识、资料收集与整理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系统化发展。
(二)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倡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构建
现阶段,很多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均落后与大专院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形成。另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不同程度的存在过于重视资料收集、整理等环节,而忽略了关于档案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充分利用档案的价值,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有效结合,创新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与大专院校科学、研究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实现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需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术素质。首先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尤其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更加需要一批熟悉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应该不断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接受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机会,推动其自身数字化技能的提高,以有效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是有效推动大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按照国家相关的档案管理规定,出台一系列的适应大专院校自身未来发展特色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措施与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档案管理的新发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科学、研究及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做好档案的基本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倡导主动服务模式,推动档案价值的充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熟悉档案基本资料,同时还需要注意档案的质量、利用状况、管理技术等,不断对档案管理模式与信息进行分析,以找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研发相关对策措施,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琴.加强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建设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50-153.
[2]陈亮亮.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新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7):191.
[3]刘萍,杨俊.由27号令引发的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09,(18):35-36.
作者简介:
潘晓红(1969--),女,汉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馆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新形势 大专院校 档案管理 新思考
大专院校档案管理是保证其教学、科研、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档案主要是以文字、声像及图表等不同载体所呈现的历史性记录内容,是大专院校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实现人才科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同时具备一定的内涵与价值。
一、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是院校内部实现高效、充分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档案管理一方面反映了高校的实际发展历程,为高校明确发展方向,实现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充分普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效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大专院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很多大专院校的管理者也开始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开始逐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将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校办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实行自主决策[1]。因此在大专院校档案工作主体发展模式形成之后,就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关于档案开发与档案人力等方面的创新化管理,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二、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档案管理与实际教育改革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与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力度与成效相比,大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存在显著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档案管理的群众基础较弱,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现阶段,很多大专院校领导及教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性质、工作任务等认识不当,缺乏关于档案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及有效推动档案资源与社会效益相挂钩的途径与方式,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得到大专院校管理者及教职工等的认可。同时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收集模式,资料收集过程中经常受阻,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与持续开展,导致大专院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第二,档案管理的模式相对陈旧,不能有效满足大专院校教育与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迅速进步,大专院校学科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局面。另外随着大专院校布局调整与专业结构改革,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尤其是学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与办学层次的提高,使得传统的档案内容与档案管理模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基本需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及制度手段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需要对档案管理进行深入改革,以推动其与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第三,服务功能相对较差,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现阶段,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视资料收集与整理,而轻视合理利用与开发环节,使得原有的档案资料难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将其全部转化为实际需求与成果,同时也难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资源。这种被动的服务模式与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导致档案资源的浪费。另外随着现代化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未来大专院校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的新方向,但受资金投入力度、人员技术与意识层次以及大专院校领导者的领导模式与思路等问题的影响,很多大专院校并没有有效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要求,缺乏有效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环节,导致档案管理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传统管理模式层次上,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某种程度上造成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浪费。
三、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大专院校档案管理
(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意识
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者与领导者,因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首先要重视对相关领导人的现代化、数字化档案管理意识培养,提高领导者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视,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独立发展与创新发展。
其次,还需要重视对档案管理者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意识培养,积极开展针对档案管理者的工作任务、工作技术要求、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优势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档案管理者开展关于责任意识、群众意识、规范意识、资料收集与整理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系统化发展。
(二)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倡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构建
现阶段,很多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均落后与大专院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形成。另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不同程度的存在过于重视资料收集、整理等环节,而忽略了关于档案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充分利用档案的价值,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有效结合,创新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与大专院校科学、研究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实现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需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术素质。首先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尤其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更加需要一批熟悉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应该不断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接受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机会,推动其自身数字化技能的提高,以有效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是有效推动大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按照国家相关的档案管理规定,出台一系列的适应大专院校自身未来发展特色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措施与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档案管理的新发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科学、研究及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做好档案的基本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倡导主动服务模式,推动档案价值的充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熟悉档案基本资料,同时还需要注意档案的质量、利用状况、管理技术等,不断对档案管理模式与信息进行分析,以找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研发相关对策措施,推动大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琴.加强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建设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50-153.
[2]陈亮亮.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新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7):191.
[3]刘萍,杨俊.由27号令引发的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09,(18):35-36.
作者简介:
潘晓红(1969--),女,汉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馆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