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杀螨剂对两种生防真菌孢子的相容性测定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营养液萌发法和平板萌发法测定了10种常用化学杀螨剂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营养液萌发法比平板法灵敏.以24h内的孢子萌发率作为指标,供试杀螨剂的常用浓度及其5和10倍稀释液对活孢率的影响在不同杀螨剂间差异极显著,并在两种真菌间也存在差异.三唑锡、浏阳霉素、三氯杀螨醇和阿维菌素对生防真菌孢子的抑制力很强,不宜混用.速螨酮、克螨特、乐斯本、尼索朗及双甲脒等杀螨剂与真菌孢子的相容性优
其他文献
研究了N、P营养浓度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的生长速率与N、P营养因子浓度的关系符合Monod公式.在NO3^--N浓度达到7.5mg·L^-1时,赤潮异弯
为提高半干旱地区〈10mm降雨的有效性和改善地膜覆盖土壤环境的通气性,初步研究了微孔地膜覆盖效应.结果表明,微孔地膜覆盖处理具有纳雨补墒功能,可提高膜下土壤的含水量.随着塑膜
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棚避雨覆盖栽培下葡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避雨覆盖都显著削弱了大棚内的光合有效辐射(PFD),但对气温(Ta)、大气水汽压(V
在旱作条件下测定了4年生紫花苜蓿初花期光合蒸腾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采用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
根据1998~2003年上海地区雨水中NO3^- -N、NH4^+ -N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估模式评价了降雨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并结合降雨量数据,研究了大气湿沉降氮通量.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雨水中
提出了基于城市、城郊生态过渡区及其周围自然生态支持系统为统一体的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思想,并建立了长沙市生态-社会-经济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参数选取与权重确定,进行生态适宜度、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依据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功能单元内部均质性,将长沙市划分为5类城市生态功能区:Ⅰ类区占总面积的29.47%;Ⅱ类区占总面积的32.5%;Ⅲ类区占总面积的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