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烈的社会竞争,功利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们成了被动、无奈的受害者。繁重的课业负担背后,是学生在校游戏活动时间的减少,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落后。可见,教学方式的落后才是小学生们生活质量最直接的“杀手”。然而,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乐学”呢?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文认为游戏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二者结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或创造一定的游戏情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语文,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特征有趣味性、情景性、创新性、文化性、生活化,有利于小学生由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语文,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语文。
  二、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语文教学最为关注的是字词的识记和书面语言的社会化指标,目标定位主要指向语文的“工具性”,缺乏对学习主体精神的关注,再加之一些教育者对儿童精神特质缺乏把握的能力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儿童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自由精神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从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名义下,儿童的语文学习充斥了太多的机械的“规范化”训练,儿童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对成人的言语体系的遵循和模仿。大量的字词识记和机械的模仿,破坏了儿童学习语文兴趣,泯灭了儿童的自由精神,使语文学习失去了本源的动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不仅是人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更是人的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滋养、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学科,应该担负起建构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作为最具儿童游戏精神特质的教学方式,弥补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缺陷,是贯彻、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力助手。
  弗洛伊德也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都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或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世界里的东西呢”“他非常认真地对待着他的游戏,他向游戏赋予了极大情感……”以上说法证明了游戏能激发儿童创造性的功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是必要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走马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常出现认识的误区:重阅读教学,轻作文培训;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因此,学生时常会谈作文而色变。可是,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写作方法是责无旁贷的。多年来,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 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