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解析指导与佳作示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半命题作文
  题目:有( )相伴滋味长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命题作文
  题目: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文题解读】
  题目一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滋味”,这种滋味怎样获得?是相伴产生,感悟所得。什么滋味?亲情、友谊、幸福、快乐、后悔等等,都可以成为感悟的滋味。限于中学生的视界和阅历,考生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构思文章时,要通过补题,展现自己熟悉的某种滋味,确定写作的方向,而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则将直接决定着作文立意的高下。另外,此命题要求写成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记叙文的行文特征写作,文体特征要鲜明。
  题目二命题作文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你”,一个是“光芒”。“光芒”原意是向四面八方放射的强烈光线,这里显然是比喻义,即人身上的亮点。“你”是第二人称代词,这里让他人指称自己也是合适的。当然还可以代指人之外的其他事物,如一株小草,一棵大树等等。很明显文题的写作目的是要考生发现自身或他人的亮点,进而能正确评判自己和他人。构思时可以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个性特长,也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在比对中感悟到“每一棵小草都要开花,再微小的星星也要发光”的主题。此文题体裁不限,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叙事散文,或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是符合题意的,考生尽可以各显神通,各展其能。
  题目一的写作思路有以下几种:
  思路一:与亲情相伴。从这一角度立意,即选取生活中的某一细节,展现与他们在一起的经历,赞颂亲情的博大,进而感悟其滋味的温馨、幸福,值得留恋、回味和珍惜等。
  思路二:与友情相伴。从这一角度立意,可以抒写对友谊纯真的赞美,可以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也可以写与陌生人之间的相伴,在陪伴中感悟友谊的纯真、生活的和谐和人格的魅力。
  思路三:与自然相伴。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与自然相伴,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滋味。从这一角度立意,即是要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抒写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美好滋味。
  题目二的写作思路有以下几种:
  思路一:写自身光芒。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的不自信,进而通过某种经历或经别人提示,才发现自身的亮点光芒,从而扬起生活的信念,培养起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思路二:写他人光芒。即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亮点光芒,或给予肯定,或择其善者而从之,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确立公正、客观评判他人的观点。
  思路三:写事物的光芒。从这一角度立意,就是将“你”定位于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展现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进而感悟生活,感悟成长,为自身发展寻找正能量。
  【考场佳作一】
  有老屋相伴滋味长
  ◎青岛一考生
  你是一处足迹,你是一场故事,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
  ——题记
  搬了新家之后,老家的三间老屋便空了下来。两三年不住,风吹雨淋,老屋的墙壁便已经脱落不少。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对老屋情有独钟,因为,这里留有我成长的足迹。
  老屋已经很古老了,还是那种麦秸盖顶,石墙、土地板的建筑,木门、木格子窗很小,透光性能差,因而屋内常年不够亮堂,但却温暖。
  我最喜欢待的自然是我的房间,糊满报纸的东墙上,贴着一张张奖状。每学期放假,我都会带回一张奖状。爸爸和妈妈对这总是很欣喜,很重视,脸上也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先是把奖状翻来覆去地欣赏,然后妈妈亲自用面粉打浆糊,并喜滋滋地指挥着爸爸把奖状整齐地贴在墙上。那场景,好像妈妈在指挥着一个小学生,高了、低了、歪了、斜了……爸爸总是格外耐心,不厌其烦地把奖状下移、上托,左挪、右移……直到贴到最佳位置。晚上,躺在床上,借助微弱的灯光,看满墙的奖状,那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这面温馨的墙壁,见证了我的学习生活,也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
  院子里最喜欢的该是那棵石榴树了。每年五月,都会绽放出火红的花儿。一阵风吹过,石榴花扬起轻盈的舞姿,散发出一股股泌人心脾的花香,引得蜜蜂都不肯归去。晚饭后,爸爸妈妈喜欢在树下乘凉,我则乖巧地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仰着头数着树上不知道数了多少遍的石榴花。有时,爸爸还会站起身来,扬起头,在树上搜寻片刻,然后轻轻掐下一朵,先是端详一阵子,有时还放在鼻子下闻闻,然后把它小心地插在我的头上,扳着我的脑袋,亲上一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等到八月份,我们总是有甘甜的石榴吃,伙伴们也都人人有份,那滋味,现在想想还流口水。
  等到上了初中,由于离家远,我不得不住校,这样在家的时间少了,坐在石榴树下的时光就更少了。后来,父母又重新翻盖了老屋,用水泥砌了院子,老屋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了。
  然而,老屋,我童年的圣地,那曾经留存我童年欢声笑语的地方,那留驻浓浓亲情的地方,并没有随着老屋的逝去而消失,而是像窖藏的美酒,随着时间的久远,越来越浓烈,越来越醇香。
  有老屋相伴,我的童年并不孤单;有老屋相伴,我的人生温馨而绵长。
  【评点】
  1.选材独特,立意别致。此文题大部分考生都选亲情、友情、师生情来写,考生独辟蹊径,选取老屋作伴,抒写对童年,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选材别具匠心。
  2.典型场景,成就佳作。文章选取具有特色的典型场景入文,为事件设置了一个个性化的舞台,既让文章立意独特,脱颖而出,又让作品因有特定的背景而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场佳作二】
  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青岛一考生
  民国,这一季的春秋,兼有冬夏的魅力。石评梅,这高标逸韵的梅花魂,便幽居于此。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书写的,也绝不是凡尘烟火,她绚烂燃烧着自己,在混沌的年代里,绽放着自己特有的光芒。
  号角响,车尘马迹乱,风雨时代变。跌宕起伏之中,石评梅打开天门,那粉柔世界,不再柔风不耐。世人怪异眼神里,她只管追心之所向,绽其身之光芒。
  十几岁的时候,在那个女子只要三从四德的“男权社会”,她居然在被斥责女孩不能到窖顶放风筝时,大声斥驳道:“都民国了,又不是满清时代,你不让在这地方玩,就给我找地方。整天读书、绣花还不愁死人?”一朝觉醒,言惊旧梦人,纵是被无端嘲讽,她也确实展现了挑战权威的无畏光芒。
  及至进入女子师范大学,她的女性意识更为强烈,无畏追新的独特光芒更为耀眼。面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考题,她高呼:“女子坐在侧,何以用这样的言语当头一棒?”才华迸现,心血正盛,她饱蘸笔墨,一开篇便是开天辟地,一览乾坤。把一个要闯进大千世界的女子描摹得分外豪情,一点没有绵力薄材的脂粉气,字字渗透着无畏的坚定。
  接下来,她笔走龙蛇——叙写千古女才良淑:“女蜗补天,采玑炼石;巫山神姑,起风御水;至那大家书传,文姬拍茄,文君操炉、木兰从军,谁说巾帼不如丈夫?”荡气回肠间,她那份独有的挑战权威的无畏光芒闪耀了整个民国。
  那寒风里,那墙角处,似梨花,点点白成雪,却原是梅花一缕魂。没有游丝飘絮,更没有春风借暖,只于柳密林阴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评点】
  1.名人入文,增添底蕴。文章选取民国才女石评梅入文,展现她“追心之所向,绽其身之光芒”的经历,选取她十几岁、进入女子师范大学两个素材来说明,对人物素材把握到位,没有做深入的探究,是很难达到如此精深程度的,显示了考生课外阅读的深入广泛。
  2.巧于引用,增添文采。文章多处引用,如“都民国了,又不是满清时代,你不让在这地方玩,就给我找地方。整天读书,绣花还不愁死人?”如“女蜗、巫山神姑、文姬、文君、木兰,谁说巾帼不如丈夫?”既展现了人物的无畏品格,又增添作品的表现力,增添文采。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那座向往的繁华都市,与父母远隔千里。租了房,将自己安顿下来,一边打拼一边编织着自己的关系网。远离父亲冷峻的面孔和母亲如影随形的唠叨,我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朋友也越来越多。  那时,我以为和朋友是零距离,通过网络、通过电话或是微信,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彼此。倒是和父母的距离很遥远,一年也就只能见一两次面。然而,有一次生病却彻底改变了我先前的想法。  那是一个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天,我从
①在荷兰乌得勒支的每一个清晨,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白胡子爷爷,骑着自行车在小镇的路上慢慢穿行。这时候,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会微笑起来,小朋友也会跟在他的身后奔跑,并且快乐地呼喊着他的名字:“米菲兔爷爷、米菲兔爷爷……”  ②他就是米菲兔之父——荷兰国家级艺术大师迪克·布鲁纳。然而在2016年的冬天过后,这一幕永远消失了……2017年2月17日,迪克·布鲁纳在睡梦中安然逝世,享年89岁。消息传来,无数的米
“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翻开书页,阅读龙应台的文章,一篇篇故事娓娓道来,仿若清风摇曳着绿叶,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灵。远隔时光的汪洋,看着孩子的背影渐渐离去的她是否也会在心上划过不舍的痕迹?  春风十里,正值清明时节,一排排墓
早晨,交织的雨水打在窗上,烦闷的天气这般低沉,真想给天空穿件雨衣,挡住这繁密的雨水。  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心情因天气变得低落,加上要乘公交车,便更加烦躁。  刚到站台对面,车就来了,急得我三步并作两步迈上站台。雨水打得伞左右歪斜,我顾不得雨水的洗礼,收了伞等待开门。“呼——”公交车门艰难地开了。里面挤满了人,我想这才叫真正的摩肩接踵呀!当时一心想挤上去,便使劲推压着前面的人,好在车
摘要:作为一种稳定的叙述秩序,探勘普遍人性、揭示社会人生是文学“经典”常涉的主题,而“文学性”“可重读性”或“可写性”标准的落实,则意味着经典秩序的形成,这一秩序的确立为文本的普遍性接受提供了依据。在文本终端聚合“经典阐释”,从康德的“审美判断”出发挖掘文本的潜力和可能性,使发现经典成为可能。以此为尺度,《棋王》《树王》《孩子王》成为“寻找民族文化之根”的代名词,被认定为“寻根文学”的典范之作。 
我和李骏虎相识大约在十年前。彼时,其已是山西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我编一本给孩子看的《新作文》杂志,偶尔在文学圈的边边上转悠转悠。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对文学界的每一个人都怀有别样的敬意,他虽然年轻,亦不例外。在作协文学院组织的一次“青创会”上,我们见面了。之后,其实很少有联系。我不间断地读到他的小说,间或在作协一些老师家里听到他的一些信息。交往多了起来,是我二○○九年到了《名作欣赏》杂志以后
【真题回放】  请以“慢下来,会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名师题解】  其一,审题立意是关键。 “慢下来”的可以是脚步,奔波前行的途中可以放慢步伐,感受慢节奏的惬意和潇洒;“慢下来”的可以是眼睛,盯牢目标执着追求固然值得欣赏,偶尔也可以留心身旁的美丽;“慢下来”的可以是心境,
【模拟金题】  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每一项传统文化都如闪亮的珍珠熠熠生辉,音乐、书法、节令、诗词、武术、中医……每项传统文化中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宝藏。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要学会筛选。  中国的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书法篆刻、京戏脸谱、皮影艺术、中华武术,还有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礼仪等,举不
近日,一张图刷爆了高校朋友圈,圖中显示一本书的作者将“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译为“双鸭山大学”。随后,中山大学官微转发了这则“双鸭山大学”微博,并称“可能读了个假大学”。“双鸭山大学”本是对中山大学的一个调侃,最近不仅高校师生在朋友圈里刷屏,商家还印制了“双鸭山大学”的纪念T恤,甚至连中山大学的校徽都被设计者改成了生动形象的“双鸭山大学”校徽,一些校友也在微博个
农历大年初四,贵州都匀市一名8岁男孩滑旱冰冲入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大妈跳下了水,在岸上人们的帮助下,男孩被成功救起。救人大妈表示先照顾孩子后,就游到河对岸悄悄走了。大妈名叫王友群,50岁,她说不求回报也不接受采访,只说这是小事。  从现场照片看,救孩子的王大妈是再平凡不过的邻家老阿姨形象。面对男孩掉入河中,王大妈有多种选择,她可以在岸上帮着呼救,也可以去打120电话,甚至如果只是围观,别人也不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