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学前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
  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
  197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决定由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987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学前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渐理顺。
  1995年,国家教委等七部门颁布了《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坚持依靠社会力量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伴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幼儿园办园体制和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学前教育在曲折中发展。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改革总目标,民办幼儿园得到了快速发展,“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开始凸显。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学前教育国十条》),明确了坚持公益普惠,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前教育资源和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首要条件,直接反映着学前教育的供给水平及供求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國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渐理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和普及水平有所提升。随着90年代中期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学前教育开始了社会化探索的历程,学前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和普及水平有所下降。2010年,随着《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实施,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和普及水平快速提高。
  1. 幼儿园数量呈现波浪式增多的趋势
  1978~2000年间,我国幼儿园数量呈现波浪式增多的趋势,但总体波动范围不大。2001年与2000年相比急剧减少,此后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到2017年达到25.5万所,比2001年最低时的11.1万所增加了14.4万所。
  2.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1978~1995年呈逐年提升的趋势,1995~2002年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2002年以后又呈现缓慢提高的趋势;2010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79.6%,比1978年时的11.3%提高了68.3个百分点。
  3. 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呈现先升后降再稳步增长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园儿童数量经历了先升后降再稳步增长的过程,近年来增加较快。1978~1995年全国在园儿童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1995~2003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以后又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加快。到2017年全国在园儿童数达到4600万人,比1978年时的788万人增加了3812万人,增长了4.8倍。
  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与格局直接体现着国家的办园体制和学前教育的供给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和水平。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我国学前教育是公共福利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街道办园等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幼儿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化,民办园迅速增加,集体办园和企事业单位办园急剧减少,办园体制和格局发生了逆转。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逐渐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 不同类型幼儿园数量变化差异明显
  1978~2017年,教育部门办园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17年达到7.6万所;集体办园总体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2017年为1.7万所;其他类型幼儿园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17年为0.2万所;民办园1994~2017年总体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2017年达到16.0万所。
  2. 公办园数量呈波浪式起伏,民办园数量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发展趋势不同。1978~1996年全国公办园数量呈现波浪式起伏的趋势,1996~201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可喜的是2010年以后又开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1994年开始,民办幼儿园数量呈现逐年持续增加的趋势,2004年,民办园数量首次超过了公办园数量。此后,民办园数量与公办园数量的差距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2017年,民办园占比为63%,比公办园占比高26个百分点。
  教育经费是支撑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同来源的学前教育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教育经费进一步向学前教育倾斜,政府、家长共同承担学前教育经费的格局逐渐形成。
  1.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增幅较大
  1986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和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迅速增长。1986~2009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缓慢增长,1986~1990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在5亿元以下;1996~2009年学前教育经费从29.5亿增加到244.8亿,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从16.7亿增加到166.3亿。2010年以后,学前教育经费快速增加,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达到了3255亿元。   2. 各项学前教育经费持续增长,近年来增幅较大
  1996年以来,不同来源的学前教育经费总体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各项学前教育经费增长迅速。1996~2009年,财政经费从16.7亿增加到166亿,学费和杂费从6.3亿增加到72.5亿,社会捐资助学费总体保持在1.5亿元左右,其他经费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10年以后,财政经费、学费和杂费、捐资助学费和其他经费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分别达到了1326亿元、1384亿元、54.1亿元和38.9亿元。
  3. 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持续增加,近年来增速较大
  1986年以来,生均教育经费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986~1990年,生均教育经费维持在不足百元的水平;1996年以来,生均学前教育经费和生均财政学前教育经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生均学前教育经费和生均财政学前教育经费分别达到了8630元和5627元。
  4.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变化明显,政府、家长共同承担的格局逐渐形成
  1996~2009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总体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维持在60%以上,2010年这一比例骤降至33.6%,2011年后又缓慢回升,2017年为47.3%。1996~2005年,学费和杂费占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006~2016年呈现波浪式增加的趋势,2017年为49.4%。1996年社会捐资助学费占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1%,1996~2009年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2010年比2009年有所增长,此后又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2017年为1.7%。1996~2005年其他经费占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总体维持在20%左右,虽有起伏但总体较为稳定,2007年这一比例骤降至2.9%,此后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2016年仅为1.4%。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也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为直接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数量不断增长,学历不断提升,专任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比例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1. 幼儿园教职工总量快速增长
  1978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46.9万人,专任教师27.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职工数量虽有所起伏但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0以来,幼儿园教师数量增长更加迅速。2017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数量达到419万,比1978年的46.9万增加了372万,增长了7.9倍;幼儿园专任教师达到243万,比1978年的27.8万增加了215万,增长了7.7倍;幼儿园园长达到28万,比1984年的3.6万增加了24.4万,增长了6.8倍。
  2. 不同学历教师数量的增长趋势差异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而高中以下学历教师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高中学历教师数量呈现波浪式起伏的趋势。
  3. 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总体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从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数量变化来看,2001~2017年除小学二级职称教师数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外,其他职称教师数量均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2017年,中学高级、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和未评职称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分别达到了2.3万、21万、29.8万、14.7万、2.8万和200.8万。
  4. 未评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2001~2017年,中学高级职称幼儿园教师比例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但比例较低,到2017年仅为0.8%。2001~2006年小学高级教师比例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2008年后又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到2017年僅为7.7%。2001~2017年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和小学三级教师总体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未评职称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7年达到了74%。
其他文献
话题中王老师所提出的困惑在我班几乎从未出现过。我是这样做到的——  首先必须承认,绘本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这是促进幼儿主动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想让幼儿爱上绘本,老师必须首先爱上绘本。我自己就是一个绘本迷。  每天中午,我都会边看幼儿午休边看绘本,每周都会给幼儿开展一次正式的绘本分享活动,在分享中鼓励幼儿提出各种疑问,让幼儿发现绘本中的趣味。午休前,我会给幼儿读一本绘本,这个绘本是幼儿向我推荐
作为园长,我常被同行问起:怎样才能挑选到合适的员工?  建园初期,我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好用,但我有一个很明确的基本判断——老师要善良和懂得感恩。  这样,我的选人方法就变得很简单了。一般,我就看两件事情:和他谈话时,听听他心里有没有家人;再看看他是不是看起来善良、容易沟通。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颗心呼唤一颗心的职业。而真正能影响儿童发展的其实就是这些最基本的品质。  德
一  小筱把摩托头盔从头上摘下来时,包文化从办公室出来了。时间还早,门口有阴影,包文化人站在阴影中,脑袋在阳光里,秃顶有点像一面反光的镜子。  小筱穿着白色长袖衬衣,下半截扎在牛仔裤里,手托着摩托头盔,向包文化走过来。头盔光芒四射。  包文化往前一步,人都在阳光中了。聊聊天可以,可你千万不要抱有什么希望。  小筱说,不是有句话叫作一切皆有可能嗎?  小筱是镇文化站站长,原在市里一家电视台做节目主持
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倾听儿童”的浪潮,人们期望儿童能够参与到一切与他们相关的社会事务中来并在其中发声,在《儿童权利公约》和新童年社会学的倡导下,儿童视角的幸福研究得以广泛兴起和开展。  当前,儿童视角的幸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形成了一些体现儿童视角、儿童参与的研究设计,初步探讨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幸福的认知情况。但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文献资料少,且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西方国家,本土化
A卷  1  这里原来是地下车库,开发商卖不动,就租给别人开了溜冰场。沙特就是在这里学会溜旱冰的。  溜冰场是2018年8月开的,到了11月份,沙特就成了溜冰场上的教练级人物了。沙特溜冰的样子极酷,从场边滑出时,如同一只飘过水面的鹳。滑行的过程中,他时而将双手背在身后,时而插进裤兜,时而又展开双臂做飞翔状。冰刀带出来的声音,清晰、流畅、有回声,能让人看到无数道轻盈的线条。于是,每次沙特上场,都会引
小班开学第三周,我正和情绪还不太稳定的熹熹聊天,涛涛跑过来拍了我一下,我对他笑笑,他开心地坐回自己的位子。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涛涛叫起来:“老师,她碰我。”一边说,一边用左手点点自己的右肩,噘着嘴对着旁边的诺诺。“是吗?像刚刚你碰我一样?是不是她也喜欢你?”涛涛点点头,接着说:“老师,她碰我。”我坐到他旁边,碰碰他。“我也来碰碰你。” 涛涛笑着又拍了我一下,可还是说:“老师,她碰我。”  我很好奇,
作为教研员,我们日常素以教师培养为己任,也会跟教师一起共同经历观察、回应、支持幼儿的过程,在过程中帮助教师增长实践智慧,学习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行为。在一次入园教研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叫“美美”的女孩,展开了一段有意思的观察、对话和一场有意义的思考。  那天,大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我的成长”中的一次展示活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准备了近两周。  我受邀蹲在爱说、爱交往的玲玲身边,一边看着她做了好
【摘要】在小學阶段,适当应用科学归纳推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结合实例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归纳推理,让数学归纳推理做到合“理”。  【关键词】归纳 推理 数学教学 应用  一、什么是科学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一类对象中部分对象具有的某种属性而推出这类对象全部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方法。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
小班的第二学期刚开学,嘟嘟来到我们班。我们通过家访了解到,嘟嘟在去年9月份就整整4岁,他有个孪生弟弟乐乐,但是弟弟发展得比哥哥好,就先上了其他幼儿园。妈妈告诉我,他们从出生开始观察,发现哥哥和弟弟相比发展较慢。  每天游荡的嘟嘟  来到新班以后,嘟嘟每天游荡在班级里,看看这个,弄弄那个,对班里的区域活动、集体活动、户外活动视而不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即便是看似和其他小朋友在一个区域中,实际
我发现,许多孩子借着模仿动物释放着内心的情绪。不仅小班会有类似的模仿游戏,中班角色游戏中,很多孩子也喜欢扮演小猫、小狗。有的直接跟着主人一会儿到小厨房,一会儿到小医院,游戏时间长达四十多分钟,呈现出人与宠物相处的多种模式——喂养、游戏、呵护等等。他们之间似乎并不是一味地服从,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我们会发现,游戏类型从开始的平行独自游戏,逐渐变成合作游戏;游戏内容,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动物吃东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