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X”证书模式是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全面型人才。高校在确保学生完成学历学位证书教育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1+X”证书模式的开展。应通过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和加强校企联合等方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复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1+X”证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106-03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略有不足,存在着考核制度不够多元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协调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将“1+X”证书模式融入其中,将学历水平和职业智能等级融合在一起,培养出更易被社会和企业认可的全面型人才。我国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了“1+X”证书制度这一概念,并要求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融入“1+X”证书制度,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职院校于人才培养中应用“1+X”证书制度的重要性
1.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时期,社会产业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升级来适应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各行业也需要更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产业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因此,高校应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9)》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国内各中高职院校的充分衔接,以“1+X”证书制度为核心,构建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助力。
2.有助于培养全面型人才。高职院校于日常教学中融入“1+X”证书制度,可以帮助学生于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接触社会实践性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实践技能。我国高职院校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而国家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方面也提供了足够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1+X”证书制度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在实训中积累实际经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在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职业等级证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长为全面型人才。
3.有助于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的优化改革需要人才加以支撑,高校则承担着为社会、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来说,更加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贴合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注度。基于此种发展现状,教育部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提倡高校对学生进行学历和职业技能的双向培养,此举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
4.是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没有让企业得到相应的回报,不能够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目前,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但是职业教育发展危机的本质在于合作育人的质量问题。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校企合作试图从企业向学校输送标准,通过企业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1+X”能够体现校企双方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将专业性职业与操作性职业进行融合,削弱扁平化的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全面打破以往学校的弱势地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激发企业参与其中的动力。“1+X”能够体现出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正视企业的利益诉求,将学习推进到企业发展当中,而学校会根据“1+X”制度合理分配利益空间,实现“复合性、合作性”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二、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1+X”证书制度的可行性
1.以前期实践基础作为铺垫。在推行“1+X”证书制度之前,我国还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双证书制度”,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起到了铺垫作用。在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了“双证书制度”的观点,并于近些年的实际推行和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就业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等多方面提供助力,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应用“1+X”证书制度。
2.有政策制度作为保障。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提出了产教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理念。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1+X”证书制度,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在“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学位证书,“X”则代表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需要考取对应的资格证书,能够使自己在毕业时同时拥有学历和专业技能,扩大职业教育优势,为社会提供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了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还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等为其提供理论指导,督促各高职院校从2019年开始逐步推进“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1.缺乏实践机会。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在教学模式上慢慢偏向于普通本科教学,背离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学初衷。在专业设定上,偏向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也是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程,渐渐形成了综合教育的趋势,这一现象导致“1+X”证书制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建成的实训设施也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例如化学实验室、药材培养室等,这也是影响“1+X”证书制度推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考试形式不够多元化。我国目前的考试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应试教育可以更好地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过于教条化的考试方式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容易让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思想,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就存在着考试形式不够多元化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过分重视学历教育。虽然我国政府提倡将“1+X”证书制度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高校仍然过分注重学历教育,并利用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衡量。学分制是我国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制度,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但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却有所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推行进度。
四、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药学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药店经营管理、药品销售管理、药品生产质检、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使其成长为全面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1+X”证书制度,有助于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起来。于药学专业来讲,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重建课程体系结构。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已经开始逐渐增设实践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相差较远,无法实现同步对接。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应用“1+X”证书制度,可以以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重新规划和设计药学专业课程,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实践课程中由教师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由教师或外聘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运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以此来缩短校企实训差距,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拥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3.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但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应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以药学专业举例,高职院校可以鼓励该专业的授课教师多多参与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当中,或者通过校企联合、派遣教师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任课教师在准备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会更加专注于技能操作的细节,最终实现以赛促教的目标。
4.深度开展校企联合。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1+X”证书制度,不仅需要高校做出努力,还需要企业、培训部门等多方面协同合作,将“1+X”证书制度更好地落实下去。各高职院校应该深度开展校企联合,通过及时的沟通,充分掌握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及需求,并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同时,还可以引进药学相关企业的实训资源,外聘工作人员,构建全新的师资团队。深度开展校企联合,有助于形成高校、企业、社会三项合一的全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和社会的意见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提供助力。
5.完善考核评价体制。为了“1+X”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提供辅助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为学生设立多方面的职业技能课程以供学生学习,可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自身素养等内容,并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摆脱以往学分制的单一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更加准确、全面的判断。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动态评价,不以期末总考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平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于考核成绩中的比例,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助于其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
6.构建实训基地。除了上述提到的构建方法与路径,高校还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基地的方式为推行“1+X”证书制度提供保障。于学校来讲,应加大构建实训基地方面的资金投入,对实训基地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升级或更换,确保其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企业注资,构建和企业发展速度相匹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引入生产项目,鼓励学生和任课教师参与其中。除了着眼于校内,还应相应地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今后毕业工作打好基础。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了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的改革措施,随着“1+X”证书制度在高校中的推行,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建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虽然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在高校、企业和社会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法促进“1+X”证书制度的推行,于高职院校中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晓丹.“1+X”证书制度下“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80-81.
[2] 田彬.1+X证书制度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性研究[J].文教资料,2020,(6):112-114.
[3] 余伟.“1+X”证书制度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9,(47):113-114.
[4] 叶晴.1+X证书制度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实施路径分析[J].国际公关,2020,(11):172-173.
[5] 张玉清.“1+X”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0):111-112.
[6] 郑钢,黄晓明,张立红,刘岩.“1+X证书制度”实施落地,探析面临的障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J].科技视界,2021,(2):54-55.
[7] 兰富才,刘凯山,蔺文刚,杨蕊.浅析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机制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21,(2):171-172.
[8] 赵亮.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与思考——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43-46.
关键词:“1+X”证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106-03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略有不足,存在着考核制度不够多元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协调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将“1+X”证书模式融入其中,将学历水平和职业智能等级融合在一起,培养出更易被社会和企业认可的全面型人才。我国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了“1+X”证书制度这一概念,并要求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融入“1+X”证书制度,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职院校于人才培养中应用“1+X”证书制度的重要性
1.推动职业教育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时期,社会产业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升级来适应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各行业也需要更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产业调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因此,高校应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9)》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国内各中高职院校的充分衔接,以“1+X”证书制度为核心,构建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助力。
2.有助于培养全面型人才。高职院校于日常教学中融入“1+X”证书制度,可以帮助学生于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接触社会实践性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实践技能。我国高职院校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育方式也呈多元化发展,而国家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方面也提供了足够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1+X”证书制度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在实训中积累实际经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在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职业等级证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长为全面型人才。
3.有助于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的优化改革需要人才加以支撑,高校则承担着为社会、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来说,更加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贴合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注度。基于此种发展现状,教育部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提倡高校对学生进行学历和职业技能的双向培养,此举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
4.是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没有让企业得到相应的回报,不能够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目前,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但是职业教育发展危机的本质在于合作育人的质量问题。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校企合作试图从企业向学校输送标准,通过企业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1+X”能够体现校企双方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将专业性职业与操作性职业进行融合,削弱扁平化的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全面打破以往学校的弱势地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激发企业参与其中的动力。“1+X”能够体现出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正视企业的利益诉求,将学习推进到企业发展当中,而学校会根据“1+X”制度合理分配利益空间,实现“复合性、合作性”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二、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1+X”证书制度的可行性
1.以前期实践基础作为铺垫。在推行“1+X”证书制度之前,我国还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双证书制度”,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起到了铺垫作用。在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了“双证书制度”的观点,并于近些年的实际推行和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就业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等多方面提供助力,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应用“1+X”证书制度。
2.有政策制度作为保障。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提出了产教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理念。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1+X”证书制度,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在“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学位证书,“X”则代表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需要考取对应的资格证书,能够使自己在毕业时同时拥有学历和专业技能,扩大职业教育优势,为社会提供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了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还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等为其提供理论指导,督促各高职院校从2019年开始逐步推进“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1.缺乏实践机会。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在教学模式上慢慢偏向于普通本科教学,背离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学初衷。在专业设定上,偏向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也是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程,渐渐形成了综合教育的趋势,这一现象导致“1+X”证书制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建成的实训设施也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例如化学实验室、药材培养室等,这也是影响“1+X”证书制度推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考试形式不够多元化。我国目前的考试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应试教育可以更好地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过于教条化的考试方式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容易让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思想,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就存在着考试形式不够多元化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过分重视学历教育。虽然我国政府提倡将“1+X”证书制度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高校仍然过分注重学历教育,并利用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衡量。学分制是我国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制度,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但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却有所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推行进度。
四、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药学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药店经营管理、药品销售管理、药品生产质检、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使其成长为全面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1+X”证书制度,有助于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起来。于药学专业来讲,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重建课程体系结构。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已经开始逐渐增设实践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相差较远,无法实现同步对接。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应用“1+X”证书制度,可以以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重新规划和设计药学专业课程,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实践课程中由教师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由教师或外聘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运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以此来缩短校企实训差距,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拥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3.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但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应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以药学专业举例,高职院校可以鼓励该专业的授课教师多多参与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当中,或者通过校企联合、派遣教师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任课教师在准备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会更加专注于技能操作的细节,最终实现以赛促教的目标。
4.深度开展校企联合。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1+X”证书制度,不仅需要高校做出努力,还需要企业、培训部门等多方面协同合作,将“1+X”证书制度更好地落实下去。各高职院校应该深度开展校企联合,通过及时的沟通,充分掌握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及需求,并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同时,还可以引进药学相关企业的实训资源,外聘工作人员,构建全新的师资团队。深度开展校企联合,有助于形成高校、企业、社会三项合一的全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和社会的意见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为“1+X”证书制度的推行提供助力。
5.完善考核评价体制。为了“1+X”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提供辅助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为学生设立多方面的职业技能课程以供学生学习,可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自身素养等内容,并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摆脱以往学分制的单一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更加准确、全面的判断。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动态评价,不以期末总考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平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于考核成绩中的比例,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助于其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
6.构建实训基地。除了上述提到的构建方法与路径,高校还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基地的方式为推行“1+X”证书制度提供保障。于学校来讲,应加大构建实训基地方面的资金投入,对实训基地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升级或更换,确保其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企业注资,构建和企业发展速度相匹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引入生产项目,鼓励学生和任课教师参与其中。除了着眼于校内,还应相应地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今后毕业工作打好基础。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了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的改革措施,随着“1+X”证书制度在高校中的推行,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建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虽然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在高校、企业和社会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法促进“1+X”证书制度的推行,于高职院校中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晓丹.“1+X”证书制度下“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80-81.
[2] 田彬.1+X证书制度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性研究[J].文教资料,2020,(6):112-114.
[3] 余伟.“1+X”证书制度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9,(47):113-114.
[4] 叶晴.1+X证书制度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实施路径分析[J].国际公关,2020,(11):172-173.
[5] 张玉清.“1+X”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0):111-112.
[6] 郑钢,黄晓明,张立红,刘岩.“1+X证书制度”实施落地,探析面临的障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J].科技视界,2021,(2):54-55.
[7] 兰富才,刘凯山,蔺文刚,杨蕊.浅析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机制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21,(2):171-172.
[8] 赵亮.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与思考——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