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作品为何“大撤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删除鲁迅部分文章,跟多数教师读不懂有重要关系”。资深时事评论员单士兵在《鲁迅作品成教学鸡肋与语文教师素质有关》一文中更直截了当地把矛头指向语文教师,他在文中说:“我不想再去过多复述鲁迅作品的好,也不想去强调鲁迅作品被抛弃的客观原因。比如,什么文章生涩难懂,与学生有‘时代隔膜’、应试教育体制逼走了鲁迅作品等等。这些缘由或许有些道理,但是,我还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矛头指向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上。”他还说:“为什么学生害怕鲁迅文章,要我看,是很多教师本身就搞不懂鲁迅文章。”这些专家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读不懂鲁迅、删除鲁迅作品与语文教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在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有位语文教师勇敢地自我反省:“我没有把《鲁迅全集》看完,甚至二分之一也不到,我们对鲁迅的理解有时也存在着浅读、偏读、误读,导致自己把作品讲得让学生害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我们自己把鲁迅读懂。”的确,教师不能正确阅读和理解鲁迅作品中最优秀的东西,导致学生的阅读素质普遍下降。简单地说,教师对鲁迅缺乏理解,没有知识与思想的厚度,在讲授鲁迅文章时,大多照本宣科,将其作品简单政治化、革命化,贴上诸如“反封建斗士”“横眉冷对”的标签,这让中学生想爱鲁迅几无可能。可以说教师对鲁迅的不懂和隔阂,不能正确认识鲁迅、讲解鲁迅、阅读鲁迅,是造成学生产生厌烦心态,不喜欢鲁迅、导致先生作品“下岗”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不抛弃鲁迅,即鲁迅作品到底该怎样教授给他们好呢?笔者认为,教好鲁迅作品,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对鲁迅作品背景知识的积累,树立正确的鲁迅观。要尽可能多地阅读鲁迅原著,在较深的层次上较为全面地理解鲁迅精神,对鲁迅先生本人那深刻、复杂的思想,潜在的精神危机,内心的痛苦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在讲授鲁迅作品时应树立正确的态度。鲁迅是写社会人生的,中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了解还是初步的,即使是教师也无法穷尽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了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乐于互动,与学生们一起探索体验,从而丰富鲁迅作品,并使师生从中感到新鲜、感到乐趣,课堂教学的语言就不会是干瘪的。再次,要处理好鲁迅与学生的关系。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养料,应引导学生以“独立不倚”的态度对待鲁迅,把他看作是朋友,和他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和对话,无论赞同、默契,或反驳、争辩,都应受到鼓励;要引导学生尊重鲁迅的意见、经验与传统,在他的启示下认真地思考,真正把鲁迅的思想、文学化作自己的血肉。但绝不盲目地以鲁迅之是为是,以鲁迅之非为非,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与思想选择的自由。最后,还要处理好包括教学参考资料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权威的、或非权威的阐释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影响。教师教鲁迅作品要阅读鲁迅的原作,与鲁迅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鲁迅作品,认真地感悟与体会。鲁迅内涵特别丰富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更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不要迷信教学参考书的“权威性、标准化阐释”,那样反而把鲁迅作品本身忘记了、肢解了,使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被压抑,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会更加了解鲁迅,和鲁迅对话;相信鲁迅精神会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扎根,并成为他们的人生目标;同时,也相信鲁迅是不会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我们不仅现在要读鲁迅作品,而且一百年后还要读鲁迅作品。鲁迅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高等师范学校沛县分校) ■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不抛弃鲁迅,即鲁迅作品到底该怎样教授给他们好呢?笔者认为,教好鲁迅作品,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对鲁迅作品背景知识的积累,树立正确的鲁迅观。要尽可能多地阅读鲁迅原著,在较深的层次上较为全面地理解鲁迅精神,对鲁迅先生本人那深刻、复杂的思想,潜在的精神危机,内心的痛苦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在讲授鲁迅作品时应树立正确的态度。鲁迅是写社会人生的,中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了解还是初步的,即使是教师也无法穷尽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了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乐于互动,与学生们一起探索体验,从而丰富鲁迅作品,并使师生从中感到新鲜、感到乐趣,课堂教学的语言就不会是干瘪的。再次,要处理好鲁迅与学生的关系。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养料,应引导学生以“独立不倚”的态度对待鲁迅,把他看作是朋友,和他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和对话,无论赞同、默契,或反驳、争辩,都应受到鼓励;要引导学生尊重鲁迅的意见、经验与传统,在他的启示下认真地思考,真正把鲁迅的思想、文学化作自己的血肉。但绝不盲目地以鲁迅之是为是,以鲁迅之非为非,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与思想选择的自由。最后,还要处理好包括教学参考资料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权威的、或非权威的阐释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影响。教师教鲁迅作品要阅读鲁迅的原作,与鲁迅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鲁迅作品,认真地感悟与体会。鲁迅内涵特别丰富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更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不要迷信教学参考书的“权威性、标准化阐释”,那样反而把鲁迅作品本身忘记了、肢解了,使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被压抑,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会更加了解鲁迅,和鲁迅对话;相信鲁迅精神会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扎根,并成为他们的人生目标;同时,也相信鲁迅是不会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消失的。我们不仅现在要读鲁迅作品,而且一百年后还要读鲁迅作品。鲁迅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高等师范学校沛县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