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选修课程为依托的研学旅行探索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颁布了《关于开展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納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1]。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是一所股份制民办学校,既有公办学校的压力,也有特色立校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的进行,又把研学旅行等实践课程有效地开展起来?二外人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以选修课为依托大力开展研学旅行的路子。
  一、挖掘学科及学校特色,探索特色校本选修课程构建
  因地理学源起对野外实践的总结提升,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同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2]。而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在内容上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种专项游学活动[3],在研学旅行中地理学科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一是“走进二外,走向世界”。既然要走向世界,就要先了解世界,帮助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而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南山上,南山是在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背斜槽谷,因长久的外力侵蚀山上垭口(地貌中的鞍部)众多。而作为重庆市树的黄桷树,在南山的垭口上郁郁葱葱,黄桷垭的地名也应运而生,此情此景让“垭民看世界地理研学”这一地理选修课程随之诞生。
  选修课是由学生自行安排选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在选修课上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打造各类展示平台,吸引优秀学生参与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实践力,而地理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行野外考察,野外考察对久坐教室学习的中学生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选修课在课程建设上应重点打造野外考察这一环节。结合课程实践及成果,优秀学生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研学旅行大赛、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等活动。而这些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比赛的最大一点,就是把学生带到户外真实社会情景中,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垭民看世界地理研学”的主旨是利用选修课的机会,在重庆穿街走巷、翻山越岭研学我们的家乡,积极打造各类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之后,学生利用所学所看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图1)、全国研学旅行大赛(图2)等活动,与全国的中学生同场竞技。通过不同平台的搭建与参与,学生们在活动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三、积极开发完善选修课程体系,促进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
  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景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垭民看世界” 地理选修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足学校和周边环境进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选修课程一:南山地质地貌研学
  二外所处的南山是在地质时期因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山,背斜山因顶部张力作用明显,叠加外力作用影响而形成现在的一山两岭一槽的地形。因岩石主要为石灰岩,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借助选修课带领学生走近背斜山、槽谷、断层,深入理解地质地貌环境,将书本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图3)。
  选修课程二:走古道,品美食
  南山自古是重庆主城南下贵州的必经之地,所以古道、驿站等文化遗迹和传统美食众多。为了让学生感知人文地理知识,利用选修课带领学生走古道品美食(图4)。
  选修课程三:探访陪都时期的德国大使馆
  因区位条件独特,重庆在抗战时期曾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像德国大使馆、孔二小姐别墅等一大批陪都时期的重要建筑和活动场所在南山顺势而建。选修课程在统筹地理组、历史组和政治组优秀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研学陪都时期的建筑,思考它们的区位选择条件,将人文地理学活学活用(图5)。
  选修课程四:南山宗教建筑研学
  重庆因码头而兴,曾有“湖广填四川”“战时陪都”等历史积淀。重庆具有东西、中外文化融合的内涵,南山上的宗教建筑就是其见证之一。利用选修课,带领学生对南山宗教建筑的特点、由来等进行研学,以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图6)。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实施性较强的活动,将其与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开展文化遗产研学旅行,既有利于中国智慧结晶的传承,也使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4]。
  选修课程五:探秘涂山湖的环境变化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是人地协调发展。重庆南山上的黄桷垭地区因山而兴,因水而聚。作为南山上最大的湖泊——涂山湖,它的环境随历史变迁在不断变化。利用选修课,带领学生对涂山湖的过去和现在进行研学,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图7)。
  四、以校本选修课程为依托的研学旅行实践思考
  二外通过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成长,教有所成,学有所获。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延续,师生及时积极转化研学成果。如徐文英老师根据研学涂山湖环境变化的方案和成果,打造并参评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荣获教育部“优课”;师生根据研学所获及时转化为各类成果参加研学大赛、公开发表论文10余次(篇)。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发现,以选修课为依托开展研学旅行在中学教育中大有可为,但也困难重重。
  大有可为在:①学生喜欢且乐在其中。选修课开始只在部分较好班级进行试点,所以知晓并参与的学生不太多,活动开展之后经学生口口相传,很多学生都想加入,参与的学生反馈,对这样的课堂很喜欢且自身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②教师乐教其中。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在选修课上教师少了分数的压力,更多的是爱好和兴趣的驱使,研学旅行目前在中学的课程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更多更好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在不断成长。③家长欢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进入高中后不是很喜欢和家长聊学习的事,但在每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前后,家长和孩子间的话题增多。④学校支持。研学旅行既有国家层面的计划与倡导,同时,随着新高考的来临,选修课开设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以校本选修课为依托开展研学旅行恰好可以将这两个方面有机融合。
  困难主要在:①高考无论怎样改革,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课程压力不会大幅度减少,学生很难在选修课上投入较多精力。②研学旅行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学校和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保证。③开发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前后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对本来教学任务繁重的高中地理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④研学旅行是一个环节众多,需要多部门协调进行的活动,所以研学旅行课程化及研学活动实施对教师和学校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宋世云.依托地方课程开展研学旅行[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9):7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璐,曾素林.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8(2):8-12.
  [4] 谢妙娴,郭程轩,庄惠芬.让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助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 [J]. 地理教育,2018(12):54-57.
其他文献
<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一种将地产、产业、城市三方面有机融合,使其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式——产业地产。一、产业地产的概述(一)发展内涵产业地产,是指
在汽轮机末级湿蒸汽测量中,采用四孔楔形探针对流场进行测量。探针上布置有4个测压孔,通过对压力信号的分析与计算,能够反演出气流速度的方向与大小。首先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
介绍了可互换式双低压转子机组双背压运行的节能原理,通过典型供热工况的对比计算,定量分析了该类型机组的节能效果,从多方面证明双转子、双背压机组开发的成功。工程实践表
大容量汽轮机的低压组焊式隔板为钢板组装焊接的内外环结构,该结构工艺复杂,若采用常规设计方法将使后期设计调整变得困难.使用UG/WAVE技术,实现了组焊式隔板的参数化装配建
<正>辽海讲坛是在辽宁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公益性、社会化教育平台。辽海讲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会议
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提高助产质量、加强我国助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助产士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