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并运用好“读”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的种类及作用
  “读”包括朗读、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两种形式,也是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朗读就是反复地读,最终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它是视觉、发声、听觉、思维活动的结合,它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朗读要求发音清楚响亮,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因此,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默读即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无需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它是获取文字信息、局部知识的主要手段。默读更有利于对内容的思考、比较、理解。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读”
  从语文教学的规律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朗读向默读转化的阶段,学生还需要依靠朗读,来维持注意力的稳定。
  长期以来,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中没有多少可供他们阅读的书籍,而且一些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这就导致了农村初中学生几乎无“书”可读的现状。另外,农村初中学校的图书室里的藏书量少、质差,无法开展正常的借读、阅览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的积累、流畅语感的培养。
  三、激发学生兴趣使农村初中学生乐于“读”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1.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自由的语文学习空间中学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对语文产生更大的兴趣。
  2.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创造氛围。初中学生的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因此,创设一个色、形、声俱全的情境,对学生的朗读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曾听过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上的一堂示范课,一篇要求一节课完成的“阅读课文”。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次数多达16次(包括齐读、分组读、抽读、表演读等),但学生却学得很愉快、很轻松。
  3.教师示范
  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展示自我,进行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信服。如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旁征博引能激起学生课外阅读、诵读的极大兴趣。
  4.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对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的差异,在阅读诗文时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强求学生们的理解完全一致,应以他们个人的思想深度、学识积累、生活经验、审美水平为基础,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点拨,来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5.开展朗读背诵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检查阅读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举行赛诗会、成语接龙比赛、背诵比赛等。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功感、满足感,更能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6.向课外延伸
  就文本而言,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材料,让他们产生探究和阅读的欲望。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前出师表》、成都武侯祠对联、杜甫《蜀相》诗;在学习《岳阳楼记》时,给他们出示《黄鹤楼》诗、《滕王阁》诗、序文等。有了教师有意或无意的“提醒”,学生自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阅读材料,进行诵读。
  综上所述,对缺乏阅读材料、阅读习惯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阅读资源,坚持不懈地进行“读”的训练,直至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赤土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GPU意义凸显  对笔记本而言,只要是支持睿频加速的酷睿i5处理器,在游戏世界中CPU就已不存在性能上的瓶颈了。如果你想在更高分辨率和画质下挑战游戏,独立显卡(GPU)则应成为我们格外关注的对象。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挑选配备更高端独立显卡的机型。  “GTX”玩游戏才够格  以NVIDIA阵营的独立显卡为例,可根据不同型号的前缀将决定该显卡的性能等级。如无前缀的GeForce 610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