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敬畏生命的伦理反思与文化动能阐释

来源 :中国医学伦理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ey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基于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观的现实彰显,对相关现象与新问题进行探讨后发现,从人与世界层面,应对自然中所有的生命采取敬畏的态度,继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世界的根本;从社会群体层面,“群体免疫”主张是无思想和利己主义自我保存的体现,易造成文化的崩溃和伦理责任与人格的缺失;从生命整体性与普遍性层面,面对疫情应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文化信念,为保障生存、完善自我、闪耀人类价值提供文化动能。
其他文献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防控疫情蔓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以比例原则作为标准检视某些做法时发现政府行为仍有可完善的余地。比例原则诞生于德国,是行政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帝王条款”,学理认为由目的正当性原则、目的与限制之间具有合理关联性即适当性或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与狭义的比例原则即权衡原则四个子原则构成。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与学理表达的含义略有不同,因此在适用过程中兼顾法律规定和学理表达后所形成的两组变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比例原则公式。除此之外,适用比例原则还应当结合中国特殊的正义体系、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对其准确诊断、分型及分级有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影像组学为提高肾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提供了一种替代主观图像判读的方法。临床和影像数据进一步结合影像组学将提高肿瘤预测的准确率和加强精准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于CT、MRI影像组学研究应用于RCC,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与良性肾脏肿瘤的鉴别、预测组织学亚型、肿瘤分级及分子生物标志物,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