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式”教学在复习课中的探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后,部分知识点采用难度分散的“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进一步知识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前面学过的基础内容或者只依稀记得个大概,重新讲解一次显然不可能,而单单通过教师对基础内容的扼要复述效果又差,直接导致新内容讲解的受阻。如何能走出这样的怪圈,真正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
  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知识点的掌握是本质,而解题只是一个载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精密体现在解题上就是经常遗漏一些需要考虑的条件,或者“本末倒置”、或者“因小失大”;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看,本着对数学知识的精确性地理解,教师每每可以很尖锐地看到题目中的“陷阱”,于是强调又强调“大家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先如何如何,再怎么样怎么样,一定要注意什么什么……”,然而大部分学生由于本身素质的差别和对理论研究归纳能力的缺乏,并不具备这样能力,于是对教师所强调的内容只知道记忆,不懂如何去理解、消化、运用,导致所遇问题稍加变化即“走老路”,“你说你的,我错我的”。这种现象让教师欲哭无泪,让学生懊悔不已。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复习课的教学中采用一种新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牢固度”, 延缓他们遗忘的速度,进而提升他们理解、消化、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平时强调了又强调的解题注意点,学生很容易就遗忘,掌握得并不理想,而学生对一些自己犯过错而又认真分析过错误原因的题目却能掌握很好。
  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结合对日常教学中所遇现实的思考,我们认为如果能用“陷阱式”教学方式,在复习课中编制一些有“陷阱”的题目,不设防地让学生先掉进“陷阱”,然后进行反思,通过讨论和探究,理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从“陷阱”里走出来,加之以适当的巩固,相信一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度,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不仅于此,如果我们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坚持运用“陷阱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易掉入的“陷阱”加以整理,并将他们的错误思路加以记录,寻找其出错的本质原因,加以归类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那么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有了一种价值巨大的指导资源了。
  本文所述的“陷阱式”教学方法是一个自创概念。它是一种通过不设防地让学生去错解一些易错题,然后经过分析、讨论获得正确认知的后程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不设防地让学生去犯错,重点在分析、讨论错因,从而达到走出“陷阱”并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和较为长久的记忆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陷阱式”教学方法以“陷阱”导学稿为主要载体,适用于高中数学复习课。
  “陷阱”导学稿是导学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继承了导学稿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内容上以概念陷阱、解题策略陷阱、审题陷阱等题目为主。“陷阱”导学稿的设置一般分为四大模块——课前热身、课堂探究、课后练习与思考、感悟(学生留言)。
  其中“课前热身”模块主要设置本堂课所要复习知识点的概念性问题和一些基本运算,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设置该模块为的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完成比较简单的题目对本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预复习,达到“心中有数”的效果。“课堂探究”模块中会出现相关知识点的典型例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中通过对这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达到既深入复习又拓展视野的目的。学生通过完成和校对“课后练习与思考”模块中的题目,可以起到巩固、提高、拓展的效果。“感悟(留言板)”模块是“陷阱”导学稿的一大自创,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堂复习过程中的分析、讨论总结出的一些概念辨析和解题策略的归纳,言简意赅,便于随时翻阅。
  上述“课前热身”、“课堂探究”、“课后练习与思考”三个模块中所有题目的编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关注“重点”
  “重点”指的是“陷阱”导学稿是以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为主线,以承载了这些重要知识点的“陷阱”题为呈现形式,通过课前的热身,课堂中的探究及课后的练习,达到复习与巩固的目的。
  关注“热点”
  “热点”指的是“陷阱”导学稿在编制过程中,始终以近几年高考的热点知识点和题型为指导,在模仿这类题目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变化和调整,力求能够达到融合和创新的目的,让学生能够逐渐达到选拔性考试的能力要求。
  关注“交叉”
  “交叉”指的是“陷阱”导学稿中出现的题目尽量以复合知识点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不仅能够达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还能够让他们比较完整地搭建知识框架,明晰知识脉络的走向。
  关注“易错”
  “易错”指的是“陷阱”导学稿中出现的题目均为从实际教学中学生反馈过来的易错知识点和题型。不仅于此,“易錯”题的编制还必须是系统的,连续的,以点带面设计的。
  以上四个关注点中,易错题的编制是关键,“陷阱”的设置点和设置技巧既要符合科学规律又不能生拉硬套。“陷阱”导学稿在课前一天发放给学生,教师在不设防的前提下,让学生花少量时间认真做过,掉入“陷阱”后,通过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辨析,帮助他们走出陷阱、加深记忆,进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我是个大男人,当然没有机会成为别人性骚扰的对象。但是,“信骚扰”我却常常遭遇得到。我这里所谓的“信”,主要是指信函的“信”。 平日里,由于喜爱舞文弄墨,常常将自鸣得
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先思后导,变式拓宽”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变量解读:变式——打破封闭性。通过变式使学生“数学世界的图景”更完美建构;拓宽——唤醒创造力。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科学地思考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创造力。一直以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形成“先思后导,变式拓宽”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下面以苏科版(九上)一道几何例题的教学为例
【摘 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也是国内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体系结构,总结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高职院校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
目的 探讨WT1基因异常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CD59及CD59-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WT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敲低WT1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T1基因敲低前后BMMNC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 PNH患者CD59细胞组、CD59+细胞组及正常对照组W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
针对集成电路故障测试集最小化问题的具体特点,利用混沌序列来控制搜索过程变量的变化规则,并引入对同一测试矢量所能覆盖的故障同时更新的特殊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搜索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但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不说“自己的话”,甚至不说“人话”;感叹之余我们又时常感慨,这样的作文居然还能大行其道、长盛不衰,甚至还有可能在高考中博得青睐。我将这种现象称为作文的“虚无化”。而“故作深沉说套话”、“展开笑脸说好话”、“左顾右盼说废话”“睁着眼睛说瞎话”等则可能是学生作文“虚无化”的最典型的表现。  现象一:故作深沉说套话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
随着技术的更新升级,虚拟化成本逐步降低,客户也开始尝试使用多种虚拟化平台。业界有人预测,虚拟化技术的普及率已达到了50%,公共云服务提供商着眼于为越来越多构建私有云的
一、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  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 “小学语文教学
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反馈????---矫正为关键,并以此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体系  我们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确定为道德认知领域,道德情感领域和道德行为领域。各领域的分类如下:  (一)道德认知领域  学生对思品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