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屈光度欠矫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屈光度欠矫的关系.方法对行LASIK的近视患者696例中屈光度欠矫病例,按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近视时间、家族史以及手术前后全部检查资料分左右眼两组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右眼两组均与4种因素有关:近视时间(左眼组OR=1.076,95%CI:1.030~1.124;右眼组OR=1.093,95%CI:1.046~1.142)、近视屈光度(左眼组OR=7.799,95%CI:1.755~34.654;右眼组OR=28.823,95%CI:5.750~144.467)、术前矫正视力(左眼组OR=0.000,95%CI:0.000~0.262;右眼组OR=0.000,95%CI:0.000~0.144)和角膜厚度(左眼组OR=0.976,95%CI:0.965~0.987;右眼组OR=0.975,95%CI:0.964~0.986). 结论近视时间长,近视屈光度大是LASIK术后屈光度欠矫的危险因素;术前矫正视力好,角膜厚度厚是LASIK术后屈光度欠矫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染色体7p14-15区域内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位点和12q13区域内8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扩增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染色体7p14-15区域内D7S1808、D7S2250、D7S2251、D7S683、D7S656、D7S528位点和12q13区域内D12S1056、D12S1293、D1
目的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组对象参加研究,对照组为11位健康老人,年龄62.3±5.7岁;脑卒中
目的探讨双份非血缘关系脐血移植(UCBT)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进行了HLA配型不合的双份UCBT.预处理方案为:在全身照射(TBI+CY)方案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采用环孢素A(CsA)、甲泼尼龙(MP)和霉酚酸酯(MMF).结果 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1和22d;血小板数
目的探讨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营养,强化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按1.5 ml/kg补充L-丙氨酰-L-谷氨酰胺.分别在静脉营养治疗的前1 d、治疗后第4、7、14 d测定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患者耐受性指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