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机尾接架的优化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西雄山振义煤业由于地层倾角变化大,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需在工作面内增加或减少支架,通过优化接架流程,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效。
  关键词:優化流程;缩短;提高
  一、优化背景
  由于受井田设计或地质条件的限制,回采时工作面倾角及伪倾斜变化,使工作面的长度增加(或缩短),及在回采过程中为躲避断层等其他因素,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资源回收率,在回采过程中需在工作面内增加或减少支架。山西雄山振义煤业先后成功的实现了E305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接架及抽出支架。为提升工效,现E306工作面工作面机尾进行加支架,对加架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
  二、工作面概况
  (一)地质条件
  E306工作面位于矿井西南部,西部为F6断层,东部为E304工作面,南部为原北苍和井田边界。地层走向NNESSW,倾向NW,表现为单斜褶皱构造,地质构造简单。此回采面为复采区,受太义、北苍和小窑破坏严重。工作面开采3#煤层,煤厚平均5.18m,倾角10°~24°,煤层直接底为灰白色、炭质泥岩,老底为砂质泥岩,伪顶为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中细粒砂岩。工作面走向平均长度501m,倾向长度140m。
  (二)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
  该工作面选用中煤邯郸煤矿机械公司生产的ZF2800/16/24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共计113架,加架后工作面支架共计114架。其中,中部液压支架(型号:ZF2800/16/24S)109架、过渡支架(型号:ZF2800/16/24H)4架;采煤机选用MG200W型一部;工作面运输机选用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两部。
  三、工作面支架的安装
  现采工作面的支架安装从回风顺槽进架。机尾加架从回风顺槽进架至提前施工好的接架硐室内。
  四、实施步骤
  (1)E306工作面机尾回采至距接架点7.2m时,工作面110架~113架必须进行铺网管理,金属网为10#铁丝编织的棱形网,网孔为50×50mm2,长×宽为10×0.9m2,扎丝采用16#铁丝双丝联接,联网压茬为100mm。接架前,在原111架和113架的顶梁上沿顺山放置5根3.0m的工字钢,工字钢与支架顶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0.2m,工字钢间距不大于0.5m;严格控制接架地点的架间距,确保架间距不得小于1.25m,同时要合理控制接架段采高,依据现状回采高度不得小于2.2m。
  (2)接架时采取支架自移及单体辅助调节的方式进行。支架后尾梁伸出后,落至底板,再收缩后尾梁,达到支架自移;使用单体调整支架的方向,确保支架顺利移至预留位置。采用单体辅助移架、靠架时,必须采用远距离供液,供液距离不小于5m。打设单体时,应有三人同时作业,先拴好防倒链,一人扶柱,一人观察顶板,另一人远距离缓慢供液。在煤壁作业时,必须坚持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人员在空顶下作业。
  (3)移架过程中更换单体时,必须坚持先支后回、先支后改,所有棚梁必须始终保证一梁三柱支护,所有柱体必须打取防倒措施。拆除和安装运输溜槽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规定,并设专人看管运输机开关。
  (4)工作面机尾接架时,必须在工作面接架前确定加架方案,在加架时统筹安排。
  (5)当现采面到达接架位置时,严格按照接架措施执行。
  (6)接架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先将接架位置空间提前预留出来,并将前部运输机销牌、电缆槽及运输机溜槽拆除。
  (7)接架过程中,按照层级管理必须有队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现场统一指挥作业。
  支架工作面加架示意图
  五、优化效果
  (1)通过优化流程工艺,E306工作面机尾加架共计用时三个小时,比E305工作面接架或抽出支架所用时近两个圆班,大大缩短了工时,提高了工效。
  (2)实现了层级管理,确保了安全的有效管控。
  作者简介:张永(1973),男,汉族,安徽萧县人,大专,现昌恒煤焦防治水中心,从事煤矿井下地质工作。
其他文献
诚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但从诚信现象上论述较多,缺乏对诚信丰富内涵及其价值的探讨.为此,本文从诚和信两个方面阐释了诚信的丰富内涵;又从人的品德、人际关系、人与社
本调查以内蒙古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109名学生和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的20名英语教师为样本,采取观察和问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其策略使用的认定与教师对其策略
本文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技术与语言文字以及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为例,分析了科学与人文在思维、实践过程中的统一性.
本文探讨了理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困难,论述了计算机代数系统(数学软件)平台的涵义和功能,研究了平台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具体的教学实践实践给出了
本文对正在陆续出版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古文字诂林>的重要特点--充分继承文字学的历史成果,进行两个方面的阐述:在字形著录部分对<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成果的继承,在文字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