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2年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89例,时间5~196个月,平均68.9个月.复发5例,无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而发现微小癌38例,另51例术前怀疑为癌,经活检发现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40例,最多发生在颈深上、中组和气管食管沟组淋巴结.腺叶多发结节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不同大小的原发肿瘤(≤5 mm;>5 mm)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其差异有显著性.是否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对局部复发率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疗效是同样的.建议区分两类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一类良性进展,应以保守性手术为主;另一类侵袭性进展,有不良预后,应行积极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可视的语言,传递社会生产讯息,反映地域历史风貌。以语言景观建构四原则为理论框架,合肥地铁一号线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包公故里”等合肥地域景观的构建过程,以期为今后的地域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语言景观 语言景观建构原则 地铁  一、引言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工具,更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符号。地铁空间中的文字、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