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之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链接][●][?][●][?]
  1850年8月18日,我的夫人告诉我,巴尔扎克先生快死了,我急忙赶去看他。
  匆匆吃罢晚饭,我乘出租马车赶到巴尔扎克先生住的博戎区福蒂内林阴大街14号。我按了门铃,没有人来开门,我又按了一次铃。门打开了,一个女仆手持蜡烛出现在我面前。
  “先生有何贵干?”女仆问,她在哭泣。
  我通报姓名后被领进一楼的客厅。客厅壁炉对面的一个托架上,放着大卫雕刻的巴尔扎克硕大的半身像。客厅中央,一张华贵的椭圆形桌上点着一支蜡烛,摆着六个精美的金色小雕像。
  另一个女仆哭着走过来对我说:“巴尔扎克先生快死了,医生们从昨天起已撒手不管他了。今天早上六点,先生不能说话了。夫人派人找来了神父,神父给先生做了临终涂油礼。从11点起,他不断地喘着粗气,再也看不见东西。他过不了今夜。如果您愿意,先生,我去找德·舒维尔先生,他还没有睡。”
  女仆离开了我,我等了一会儿。蜡烛刚刚照亮客厅富丽的陈设和挂在墙上的波布斯以及霍勒拜因的几幅杰作。大理石胸像好似不久于人世的那个人的幽灵那样,朦朦胧胧伫立在昏暗中。一种尸体气味充满了屋子。
  德·舒维尔先生走进客厅,给我证实了女仆告诉我的一切。我要求见见德·巴尔扎克先生。
  我们穿过一个走廊,登上铺着红地毯和摆满艺术品——瓷瓶、雕像、油畫,搁着珐琅制品的餐具橱柜的楼梯。在穿过另一道走廊后,我看到一扇打开的门,听见一个人喘着粗气,给人以不祥的感觉。
  我走进了巴尔扎克的卧房。
  巴尔扎克先生躺在床上,头靠着一大堆枕头,枕头上还加上了从房间的长沙发上取下的红锦缎坐垫。他的脸呈紫色,近乎变黑,向右边耷拉,没有刮胡子,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眼睛睁开,眼神呆滞。我从侧面看着他,觉得他很像皇帝。
  一个老妇人和一名男仆分别站在床的两侧,面带恐惧,屏声静息地听着临终之人喘着粗气。
  床头柜上的蜡烛把壁炉旁挂着的一幅画照得通亮,画上的年轻人红润的脸庞上泛着微笑。
  床上散发出一股令人无法忍受的气味。我撩起被子,握住巴尔扎克的手。他的手上全是汗,我紧紧地握着,他却毫无反应。
  一个月以前,我曾来到这个房间里看他。当时他很高兴,充满了希望。他笑指着身上浮肿的地方,相信自己的病会痊愈。
  我们谈了很多,还争论了政治问题。他是正统派,他责怪我“蛊惑人心”。他对我说:“你怎么能那么泰然自若地放弃法兰西贵族院议员的头衔呢?除了国王的称号之外,那可是最尊贵的头衔了!”
  他还对我说:“我买下了博戎先生的房子,房子不带花园,但有一个廊台,廊台楼梯上的门对着小教堂,我用钥匙开了门就可以去望弥撒。花园对我无所谓,我更看重这个廊台。”
  那天我离开他时,他一直把我送到廊台的楼梯上。他走路很吃力,指给我看那扇门,还大声对他夫人说:“别忘了让雨果好好看看我藏的那些画。”
  老妇人对我说:“他活不到天亮了。”
  我走下楼梯,满脑子都是他那张没有血色的面孔。穿过客厅时,我又看见了那尊静止不动的、表情沉着高傲的、隐隐约约焕发着容光的半身雕像,我想到了对比鲜明的死亡和不朽。
  他在夜里去世了,终年51岁。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有删改)
  追忆巴尔扎克
  雨果是巴尔扎克的挚友,与巴尔扎克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巴尔扎克弥留之际,他忍着“难以忍受的气味”“掀开毯子,握住巴尔扎克的手”,雨果的心里十分压抑和悲痛。在追忆巴尔扎克这样一位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时,雨果冷静、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巴尔扎克的最后时光,这种实录是对好朋友最深切的怀念,也是作者对生与死作理性思考的最好见证。
其他文献
艺术家Guy Dessapt的这一系列作品主要描绘法国都市街景,特色在于用彩色的笔触把城市点缀出华丽的效果,尤其是对植物的用色上非常饱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温馨的街景。
1.足球:想得分必须要找准门路。rn2.山地自行车:夺金之路并不平坦。rn3.帆船: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新观念,以"重基础、重精髓、重方法
读《庄子·知北游》,80岁的“大马之捶钩者”,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捶钩。他手上是钩,眼里是钩,心里是钩,不是钩的东西连看也不看一眼,所以他捶的钩很有名。  记者采访村上春树,问他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村上春树说,他的生活准则是:不说泄气话,不发牢騷,不找借口;早睡早起,每天跑十公里,坚持每天写十页,要像个傻瓜似的。  像个傻瓜似的生活,集中精力写作、跑步,保持充沛的精力,时时鼓励自己,不让负面情绪
期刊
作为独生子女,北漂带俩娃,平时没时间孝敬老家的父母,想着终于有个春节长假,思来想去,我精心策划了十日游的行程:涵盖了老人喜欢的富士山景和箱根温泉、孩子喜欢的迪士尼和秋叶原,再加上福冈精彩三日游。  甩出重金,买好机票、订好酒店和车辆,我觉得自己真心好棒,孝女慈母的代名词呀!  我老爸老妈都年逾七旬,我们东京相见,甚是喜悦。但年夜饭后,他们就跟我抱怨机场出关特别慢,酒店窗户打不开,床垫太软,最不适应
期刊
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很贪玩,学习成绩退步。他的老师觉得很可惜,不解地问他和他爸爸:“这么聪明一孩子,为什么要干傻事呢?”这个说法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就坚定地认为,“知识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真的聪明、真的有知识,他应该知道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害,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趋利避害。但现实是,聪明的人却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英国科学记者大卫·罗布森写了本书,叫《智力陷阱:为什么聪明人会做
期刊
动车比绿皮火车跑得快,那是因为绿皮火车的动力全在车头上,后面的车厢是不帶动力的,整个火车全靠车头带动;而动车则不同,它不只是车头带动力,它后面的每个车厢都带动力,每个车轮都在驱动着火车行驶,所以动车自然也就比绿皮火车跑得快。  若把一列火车比作一个团队,那么车头就是团队的领头人,而后面的车厢就是团队的队员。要想让团队这列火车跑得快,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不仅要用自己的动力来带动团队,
期刊
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动态策略和操作系统.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确
来巴西之前安排行程,旅行社告诉我巴西国内的航班只有经济舱,我以为是商务舱被人订满了。  到了巴西,在巴西国内坐了四趟航班:从圣保罗到亚马孙的马瑙斯,四个小时航程;从马瑙斯到里约热内卢,四个小时;从里约热内卢到伊瓜苏瀑布,两个小时;从伊瓜苏到圣保罗,两个小时。四趟航班无一例外,上了飞机发现根本没有商务舱,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是经济舱。  不光没有商务舱,而且巴西国内的航班没有大飞机,最大的就是波音7
期刊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年前.老人家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派遣留学欧洲的大学生,一段跨国恋情让年轻的她留在了那个东欧的小国.丈夫过世后,她旅居法国,改革开放时又辗转回到北京,把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