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散文的文章艺术与时代特征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理、考证、文章,是姚鼐论学衡文的三项重要标准。《述庵文钞序》一开始即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从形式上看,他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三端,讨论的是“学问之事”;但接着读下去,就可以知道他所说的并非如此。他说:“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且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
其他文献
一、为学生架设走近作品、作者和编者的立交桥高中语文教材多选古今中外名家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编者选编的要求,与学生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都有一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
一前段时间,有两类教育报道引起笔者的关注.一类是有关教师劣迹的:某幼儿园教师剪掉一学生的一节小拇指;某小学教师强迫不听话的学生吃屎(至于体罚、侮辱学生的报道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