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峦老师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抓三个环节:一是准确挖掘文本,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三是灵活运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笔者以《小池塘》一课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感情朗读指导方面的体会。
片段1:教学第1自然段
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小池塘美在哪儿?
生1:小池塘像美丽的大眼睛。
师追问:为什么说小池塘像美丽的大眼睛呢?
生2: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师:(“一闪一闪”变红)那请你读一读这只大眼睛。(学生读)
师评价:这只大眼睛真明亮。(“明亮”变红)谁还能把这只大眼睛读得再明亮些?(学生再读)
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只明亮的大眼睛,还一闪一闪呢,多美丽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设计理念】听了学生们的朗读,我觉得小池塘很美。他们把小池塘读得很“明亮”。他们读出了停顿,把“长长的”读得很重,感觉睫毛很长……
片段2:教学第2自然段
师:四句话中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再说说美在哪里。
生:我认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这句话写得美,因为白云和白鹅都是白色的。
师:颜色真美呀!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一朵朵白云在天上飘动,就像池塘里的一群白鹅在游动。
师:你觉得白云在天空中还会像什么?
生:甜甜的棉花糖、可爱的小白兔、小绵羊……
师:是呀,白云千变万化,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想象,慢慢读,慢慢想,边想边读,边读边想,就能把小池塘美美地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一节。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一方面要解决的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才是感情朗读。上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体会小池塘的美丽,通过教师的评价,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学生评价的能力明显有提升感,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变得很自然了。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语文课堂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片段3:再次教学第2自然段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仔细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读文,汇报发现。)
生1:四句中都有一个“像”字,它们是比喻句。
师:对!这四个句子都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为什么把太阳比作鲜红的气球?
生2:因为太阳和气球都是圆的,而且颜色也很像。
师:是啊,不同的两种事物,在颜色和形状上有相同点,就可以构成比喻句。瞧,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请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小池塘还会倒映出什么呢?让我们也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生3:燕子倒映在小池塘里,像剪刀。
师:你说说这是一把怎样的剪刀?
生3:这是一把黑色的、尖尖的剪刀。
师:请你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3:燕子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一把黑色的、尖尖的剪刀。
师:像这样,把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变成另外一种事物,再加上一些词语,如:一把、黑色、尖尖,这个句子就更生动了。
生4: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长长的海带。松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座高大的城堡。老鹰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宽大的飞机……
师:小朋友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我们的课堂自由飞翔,老师也要为你们鼓掌!
【设计理念】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正涛教授说: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老师把发现的权利、思考的权利、表达的权利、整合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开放性,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课堂充满了学习语文的成长味道。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由个体的生成过渡到全体的成长,在老师的牵引下,浅层次的句子变成了深层次的挖掘,这些都源于教师有了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知识点、障碍点把脉清晰,制订了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感。
综上所述,针对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教师应该注重理解感悟文本,引导孩子融入文本去读,注重层次性和变化性,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让朗读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形成对话的过程,引领孩子不知不觉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意境,去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片段1:教学第1自然段
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小池塘美在哪儿?
生1:小池塘像美丽的大眼睛。
师追问:为什么说小池塘像美丽的大眼睛呢?
生2: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师:(“一闪一闪”变红)那请你读一读这只大眼睛。(学生读)
师评价:这只大眼睛真明亮。(“明亮”变红)谁还能把这只大眼睛读得再明亮些?(学生再读)
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只明亮的大眼睛,还一闪一闪呢,多美丽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设计理念】听了学生们的朗读,我觉得小池塘很美。他们把小池塘读得很“明亮”。他们读出了停顿,把“长长的”读得很重,感觉睫毛很长……
片段2:教学第2自然段
师:四句话中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再说说美在哪里。
生:我认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这句话写得美,因为白云和白鹅都是白色的。
师:颜色真美呀!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一朵朵白云在天上飘动,就像池塘里的一群白鹅在游动。
师:你觉得白云在天空中还会像什么?
生:甜甜的棉花糖、可爱的小白兔、小绵羊……
师:是呀,白云千变万化,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想象,慢慢读,慢慢想,边想边读,边读边想,就能把小池塘美美地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一节。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一方面要解决的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才是感情朗读。上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体会小池塘的美丽,通过教师的评价,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学生评价的能力明显有提升感,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变得很自然了。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语文课堂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片段3:再次教学第2自然段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仔细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读文,汇报发现。)
生1:四句中都有一个“像”字,它们是比喻句。
师:对!这四个句子都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为什么把太阳比作鲜红的气球?
生2:因为太阳和气球都是圆的,而且颜色也很像。
师:是啊,不同的两种事物,在颜色和形状上有相同点,就可以构成比喻句。瞧,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请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小池塘还会倒映出什么呢?让我们也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生3:燕子倒映在小池塘里,像剪刀。
师:你说说这是一把怎样的剪刀?
生3:这是一把黑色的、尖尖的剪刀。
师:请你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3:燕子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一把黑色的、尖尖的剪刀。
师:像这样,把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变成另外一种事物,再加上一些词语,如:一把、黑色、尖尖,这个句子就更生动了。
生4: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长长的海带。松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座高大的城堡。老鹰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宽大的飞机……
师:小朋友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我们的课堂自由飞翔,老师也要为你们鼓掌!
【设计理念】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正涛教授说: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老师把发现的权利、思考的权利、表达的权利、整合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开放性,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课堂充满了学习语文的成长味道。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由个体的生成过渡到全体的成长,在老师的牵引下,浅层次的句子变成了深层次的挖掘,这些都源于教师有了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知识点、障碍点把脉清晰,制订了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感。
综上所述,针对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教师应该注重理解感悟文本,引导孩子融入文本去读,注重层次性和变化性,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让朗读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形成对话的过程,引领孩子不知不觉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意境,去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