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教师惹的祸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成绩不理想,一直是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这是谁的责任?难道全是学生的过错?其实,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一些反思。
  
  一、反思作文教学经验
  
  总结本人多年的作文教学,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原因却不少,主要有三个方面。
  1.作文指导眼高手低
  每次作文课,我总是要作一番作文指导,先帮学生审题,再给学生选词语,有时甚至规定分几段,还强调要写足多少字,一共两节课的时间,我说了很多,自以为是经验传授,其实往往是无稽之谈。
  我的一己之见,框住了几十个学生的认知和想象,耽误了他们思考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我的指导未必上乘,因为我自己没有亲历亲为去写一篇让学生拍手的范文,反而认为这也容易,那也简单。山高水远地讲一通,虽有道理,可学生听后还是无从下手。
  有一次作文课前,我心血来潮,自己动手写范文,结果三易其稿,仍不满意,原以为手到擒来的事情,真正具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我指导学生时“眼高”,自己写范文时“手低”,这对于学生的作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干扰。
  2.作文批改事倍功半
  学生作文,教师头疼。批改学生的作文,花去了教师很多时间,教导处要抽检作文批改的进度,查眉批,抓总批,教师忙得不亦“苦”乎。学生则只看分数,至于教师在作文本上写了什么,许多学生不知道,有的不认识老师写的非正楷字,有的看后就忘,有的认真看了,可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又催交作文本了,等等。尽管我批改作文“事倍”,可学生的收益“功半”。
  3.作文要求空洞乏味
  作文课上,教师常常谆谆教导学生:要认真审题,精心选材,平时要观察生活,注意积累……其实教师的这些语言,学生根本就听不懂。他们知道什么是“审”?他们知道怎样“观察”“积累”?教师往往忽略这些关键的具体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往往很简单,许多孩子都没什么经历,他们不知道观察什么,也找不到可以积累的东西。教师的要求虽然很规范,但远离了小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对教师那些空洞、抽象的“要求”,学生感到很“乏味”,作文往往无从下手。
  
  二、优化作文教学指导
  
  鉴于以往作文教学失败的原因,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强化字、词、句、篇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以下三点改进。
  1.加强自身文学修养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平日要多读多写,在给学生命题时,自己一定要多读和命题相关的范文,最好是先写一篇“下水文”,用自己的亲身写作经历和学生探讨。教师平时语言要规范、准确,以自己良好的文学素养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以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情趣,催生他们写作的欲望。
  2.开展“美文”推荐活动
  利用早读的时间,经常开展美文推荐活动,即学生们将自己在课外读到的美文拿到早读课上来朗读,看谁推荐的美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讨论写作技巧,如学习别人是怎样描述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记住别人是如何描写可爱的小动物;别人是用什么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的……另外,在作文评讲时,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最为得意的细节朗读出来,供大家欣赏,还要邀请“听众”点评,学生们互评互学,共同提高。
  3.鼓励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的作文当然要批改,批改过后要有时间让学生消化老师的意见,要给学生机会质疑,要为学生营造二次完善作文的氛围。学生的每次作文,不要急于交给老师,要自己先大声朗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他们会在朗读中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改。还要鼓励学生就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向老师提问,请求帮助。
  教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表达,把自己美好的情感、痛苦的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不能立竿见影,需“积沙成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巢湖市含山县陶厂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福才)
其他文献
在台湾教育界,一提起贾馥茗,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半个多世纪之前历经战乱,只身赴台的女性,不仅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学业,最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而且将毕生精力倾注于研究教育,辛勤躬耕几十载,成为台湾教育学术界公认的泰斗。    坎坷求学路    贾馥茗,1926年出生于河北青县,4岁入小学,10岁即考入天津女师学院中学部。翌年抗战爆发,她不得不中断愉快的中学生活,随家人在战火中辗转避难。当
在我们这个时代,好教师的标准是怎样的?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怎样理解“好教师”?我们的教育本身是在促进教师不断优秀,还是通过一些拙劣的制度和无良的做法使得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难以逾越一些障碍?作为教师,在现行的体制和现状下,我们是否追求做一个好教师?我们是否有必要思考何为好教师?    一、好教师是道德的教师    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道德性的实践,教育和教学都是道德事业,不仅具有道德的目的,而且必须以道
何谓“民主”?众多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们都进行了阐述,而最精辟者莫过杜威的“民主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1]由于民主社会实现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在其中各种利益相互渗透,并特别注意进步或重新调整,这就使得民主社会比其他社会更加关心审慎的、系统的教育。这种“民主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民主生活的训练,使学生适应资
她和他不仅是同乡,而且高中同校。后来,她和他邂逅,纯属偶然。  那一年,追逐梦想的他21岁,是乡镇干部队伍中一名普通的职员。她落落大方地微笑,给过他无数次夜的辗转,爱的失眠。  她叫“莲蕾”,是比他略小一岁的才女。有一年的春天,他们在同一个小城的同一家工厂去食堂的小巷不期而遇,那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遇见。  他和她曾经在一家工厂做过一段时间的工友,他参观过她居室的字画,在夕阳西下的河边,他听
如果说,学校是一面旗帜,那么校长就是旗杆,他决定了旗帜飘扬的高度。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校长就是一家之主。他的形象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全家声誉”,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是否和睦相处,是否奋斗目标统一,关系到家庭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全家人”的幸福指数。  所以,校长必须在教师心目中是一位“好校长”,充满个人魅力。只有这样,教职工才会拥戴他,团结在他的周围,共心同德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
都说时尚是一个轮回,曾经赫本钟爱的“菜篮子”草编包如今依旧活跃在街头,自带清凉属性的草编单品也始终活跃在流行一线。  桶包:包身柔軟细腻,加入牛皮革衬底,增添流苏细节,整体感更加文艺。  小箱包:自带复古滤镜的方形小箱子最受草编爱好者的追捧。  托特包:融合了皮革标识和手柄细节,日常逛街或度假约会都适合。  经典款:四四方方的通勤单肩包,样子更大方和实用。  渔夫帽:复古学院风款式与怀旧街头风格风
英国知名整形外科医生朱利安·德席尔瓦主持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女儿33岁以后越来越像母亲,儿子则34岁以后越来越像父亲。  德席尔瓦调查2000名男女,发现超过半数的女性调查对象说:“我迈入30岁以后的头几年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叛逆,且33岁以后行为举止越来越像母亲,典型表现包括爱看同样的电视节目、有同样的喜好、有同样的表达方式;母女会长得越来越像。”  调查同时显示,儿子34岁以后越来越像父亲,表现为
结婚  餐厅中。  女:“你到底打算跟我结婚吗?”  男的沉默。  女:  “别以为没人要我,搞火了我马上就在这找个人嫁了!”  侍应生走过来:“小姐,你把本店的客人都吓跑了。”  直线思维  妈妈给4岁的女儿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完之后,妈妈问女儿:“你和小朋友玩,如果小朋友掉进缸里了,你该怎么办呢?”女儿想了想,淡定地说道:“去找司马光啊!”  有苦说不出  一哥们,平时家里是他老婆管钱。
一、互化融合的幸福机制    幸福教育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我国应该是近十年的事情。檀传宝教授1999年发表的论文《幸福教育论》,[1]算是比较早的理论研究文章。刘次林的博士论文《幸福教育论》(1999)则对幸福教育做了更细致、丰富的探讨。随后又不断有一些学者以幸福教育为主题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而2007年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年会把“教育与幸福”作为研讨关键词,则引起了更多学者对幸福教育进行
壹  頑强的气息  四月天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找资料,无意间看见了可乐“遗忘”在书架角落的一株养在玻璃花瓶中的绿萝。绿绿的叶子,长得不错,可仔细一看,发现玻璃花瓶里一滴水都没有了,绿萝根部基本干枯。  四月天:“可乐,你的这株绿萝太厉害了,根部都快腐烂了,枝叶依然‘完好’!”  可乐:“哎,最近太忙忘记照顾它了,还好我的绿萝吸收了我每天吐露出的顽强气息,坚挺地活了下来!”  四月天:“呵,好一股顽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