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语文老师普遍关注、又均感困难的问题。虽然学困生人数不多,但对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却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从分析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在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多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 困生成因 转化策略
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学困生并非是智力有障碍或者品德修养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
据调查了解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自卑心理、矛盾心理、逆反心理、戒备心理,除此之处,学困生普遍存在的还有厌学心理、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责心理等等。由于这些心理的作用,学困生常常表现在或者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或者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或者放纵自己、不受拘束,或者破罐破摔、故意违纪,或者焦虑紧张、顾虑重重,或者冷漠麻木、看破红尘。这些表现,常常是混合地作用于某个学困生,当然也有其中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而所有這些表现,都是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尊生爱生、树其信心,
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教师的尊重爱护,是学困生树立信心的基础。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要比其他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虽然爱一个学困生比爱一个优生更难,但是,从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学会爱学困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激趣、指导,提高成绩
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名作家的逸闻趣事,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离不开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2.体验成功,引发兴趣。学困生跟普通人一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在人们心目中有更高的地位。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加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提供机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实现他们的价值。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3、积极引导,提高成绩。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尤为重要。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为了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王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王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第二步,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默写生字等。第三步:让王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他,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还试着让王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也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王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2)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总之,学困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帮助,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教师是他们的后盾。转化语文“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 困生成因 转化策略
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学困生并非是智力有障碍或者品德修养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
据调查了解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自卑心理、矛盾心理、逆反心理、戒备心理,除此之处,学困生普遍存在的还有厌学心理、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责心理等等。由于这些心理的作用,学困生常常表现在或者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或者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或者放纵自己、不受拘束,或者破罐破摔、故意违纪,或者焦虑紧张、顾虑重重,或者冷漠麻木、看破红尘。这些表现,常常是混合地作用于某个学困生,当然也有其中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而所有這些表现,都是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尊生爱生、树其信心,
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教师的尊重爱护,是学困生树立信心的基础。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要比其他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虽然爱一个学困生比爱一个优生更难,但是,从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学会爱学困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激趣、指导,提高成绩
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名作家的逸闻趣事,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离不开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2.体验成功,引发兴趣。学困生跟普通人一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在人们心目中有更高的地位。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加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提供机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实现他们的价值。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3、积极引导,提高成绩。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尤为重要。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为了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王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王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第二步,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默写生字等。第三步:让王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他,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还试着让王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也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王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2)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总之,学困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帮助,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教师是他们的后盾。转化语文“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