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孩子 遭遇消费陷阱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我没在家的时候,老公接到在外读高二的儿子小驳的电话,小驳让爸爸猜他和同学在浴室洗澡花了多少钱,还特意叮嘱了句:“往多里猜。”他爸猜了两次,没猜中。原来,他们竟然花了116元!小驳委屈地说洗澡巾贵,具体的情况不愿意在电话里细说。
  我很奇怪:澡巾贵?能贵到几十元一条?是不是弄坏什么东西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想要打电话询问小驳。老公很不满意我的神经质:“问不问也洗过了,弄得孩子倒有心理负担。这样唠叨有什么意义?”
  有道理,我这么激动是心疼钱,还是孩子吃了亏家长心里不舒服?两者都不太像。我想我更可能是着急,希望小驳快快成熟起来,避开消费陷阱,尽快地适应社会。小驳自小到大一直在家里洗澡,能去外面洗澡是件勇敢的事情。更何况我没告诉过他,最好不要去公共浴池洗澡。如果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这是我忽略的地方。
  “儿子再来电话,一定好好教教他!”我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叮嘱老公,也告诫自己。
  同事讲过发生在她亲戚家孩子身上的故事。那男孩买了一款手机,买之前商家热情地承诺了诸多事项,但当手机出现了自动关机的故障时,商家却不肯维修。年轻气盛的孩子与商家吵了起来,最终发生肢体冲突。孩子被打伤的同时,也砸坏了手机店里的几款手机,家长不得不进行了赔偿。
  想到这我又开始发愁,我一直教小驳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勇敢地维护自身的权益。这种鼓励法挺适合童年的小孩子,对青春期的小驳呢?我觉得有些庆幸,那天接电话的不是我,不冷静的批评保不准会激惹得小驳去找浴池老板闹事。就算不会,也等于给小驳一种暗示:再遭遇到消费陷阱时绝不能吃亏!流淌着冲动血液的青春期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想想真后怕。
  两周后,我终于见到了放假的小驳,他给我讲了洗高价澡的经过,原来那个公共浴室一条毛巾要58元!气得他出门就将毛巾扔了。讲这些话时孩子声音小小的,头低着不愿抬起来。上当受骗的事情谁遇到都会心情不爽。何况是学着独自消费的少年呢?一定很有挫败感。
  我给小驳讲了听来的“手机事件”,让小驳知道社会上存在一批利欲熏心的商人。他们经商态度不端正,售前售后两副嘴脸,问题出现后态度也多是强硬与地痞式的。小驳听得很认真,他说他想到这点了,他怕我们会担心,所以尽管很气愤,还是忍了。我及时地肯定小驳,说:“妈妈欣赏你的做法:出门在外,忍为贵。谁都难免有这样的经历,就当长社会经验了。”
  因为扔了毛巾,所以我还得再买一块新的给小驳带到学校。在路上,我给小驳讲解购物常识。购物一定要去有信誉保证的大型商场、超市。这样的商家重视诚信,售后有保障。如果在当地,可以选择熟悉的口碑好的店铺。
  在超市里,有很多价位不同的毛巾,我指着标价16元的毛巾问小驳:“你用的是这样的吗?”小驳拿起2元的说:“跟这个差不多。”“那你还是用2元的吧!”说着我拿起一块毛巾放到购物车里。
  “妈,你也太省了吧!”看到小驳笑嘻嘻的模样,我知道小驳已经从陷入消费陷阱的阴影里走出来了。
  出了超市,我对小驳讲,买东西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商人喜欢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挖设陷阱。小驳答:“我知道的。有那样一句话叫‘便宜没好货!’”
  我继续启发儿子,消费时,还有什么需要注意事项吗?小驳答:“有!商品身处不同地方价钱不一样。同样的一瓶纯净水进了高档酒店价格就高了,得事先打听好价格再消费。”我简直要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小驳得意与羞涩各半地回答:“不都是洗了个高价澡换来的真切体验嘛。”
  的确如此,小驳如果不亲自体验与吃苦头,怎么会有深刻的体验?怎么知道什么叫江湖?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真切地看清世道,更有责任帮孩子保持一颗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心,不因为世俗的狡猾、奸诈改变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否定自己的处世能力。
  编辑/曹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这句传统的老话至今仍可奉为圭?。无论是报刊网络、微信微博,凡是涉及食品的消息最令人瞩目。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传播最快的大多是“小道消息”,甚至最后被专家认定是“谣言”:而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样对人们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消息,却是波澜不惊。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对那些“堂堂正正”的科学教育视而不见,热衷于追逐那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