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朝夕相伴,让我对一(1)班47个性格迥异的新生有了不少了解。但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的交流却是一般。这不,一到发作业就犯难,总有人问:“老师,这是什么字?”“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啊?这个字我不认识。”也有的小朋友在发完作业本以后,发现没有自己的,就直接跑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老师,我的作业本呢?”还有的小朋友索性“将错就错”,拿着别的小朋友的作业本,就直接动笔写作业了,批改时才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小脑袋:“老师,我做错了本子。”面对这种情况,我对班里孩子的姓名进行了统计,全班47个孩子,名字一共有105个字,独体字有9个,难认的字有6个。于是,我设计了一堂“请记住我的名字”的识字课。
整堂课首先是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要求介绍时不仅要让大家记住自己名字的音,还要记住字形。
【案例】
师:小朋友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就像一个符号代表了每一个小朋友。你想让其他小朋友又快又好地记住你的名字吗?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的“一石”使孩子们的“浪”一层高过一层,争相要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
生1:我叫闫蕊,给大门里面加三把锁就是我的姓,“闫”(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音节“yán”),你们可要记住哦。因为爸爸希望我是花朵中最娇艳的,所以“蕊”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三个心叠起来。
生2:我叫庞烨昊。外婆说我缺火,“烨”字代表的是火光很旺盛的样子,这样我就不缺了(捂起小嘴偷偷一笑)。爸爸妈妈希望我的心胸向广大的天一样开阔。你们看,天在白天的时候,看上去是非常开阔的。所以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天”字。大家可以叫我“昊昊”。
生3:我叫杨广李。历史上有个隋炀帝——杨广,他不仅实施暴政,还荒淫无道。我可不是他,虽然名字和他的听起来有点相似。如果您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的,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来做。(瞧,这小家伙历史知识还蛮多,更为孩子们树立了乐于助人的好形象)
生4:我叫王冉冉,“再见”的“再”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就读作“rán”。当两个字重叠在一起,后面一个读作轻声。(我窃喜:不错啊,小丫头,都知道轻声的运用了)
生5:我叫戴璇。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谜底就在我的名字里。大家可要听好哦。“田土一失共操戈”,你们知道了吗?(孩子以字谜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名字,这以后,班级里刮起了一阵字谜风,每个孩子都先找自己的名字,再慢慢地扩展到我们学习的生字中)答案就是“戴”。“璇”有美玉的意思。
生6:我叫庞诗佳。爸爸妈妈希望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名字里有一个“诗”,想让我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佳”就是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努力。很好记的,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两个土堆起来的。
生7:我叫周妍。跟一(3)班的周老师同姓,左边“女”,右边“开”,读作“妍”(yán),和闫蕊的“闫”字是同音不同字哦。
……
小朋友们津津乐道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有的小朋友在介绍完了以后还将自己胸前的胸卡举起来:“如果你还是不了解,可以看看我这张‘名片’哦。”
为了把每个孩子的参与热情都点燃,于是我又“出招”了:将全班分成四组,把打印有孩子们姓名的小字条发给每一小组。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既对又快地将手上印有名字的纸对上那个同学。口令一出,大伙儿就忙开了:既要认得名字,又要将名字对上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激烈的气息。教室里是孩子们在课桌间穿梭的身影。
最后一个小组也结束了游戏。整堂课欢声与笑语,紧张与激烈一直相伴、相随,好几个小朋友头上都渗出了小汗珠。短短的40分钟里,神奇的是,孩子们居然将105个生字都印在了脑海里。我随意抽一个字问一个孩子,孩子都能响亮而又准确地回答出来。
【反思】
1.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素材,并充分利用好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愉悦、自主、积极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识字。这节课,因为是以孩子们已经耳闻目睹将近一个月的名字作为识字的资源,所以大大增强了他们识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我又根据低年级孩子顽皮、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喜欢游戏的心理,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不自觉中喜欢上了汉字,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孩子们讲出自己对名字的独特体验,并不自觉地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有的孩子用分析字形来介绍名字,像左右结构:“妍”“妮”“楠”,上下结构:“思”“晨”“霍”,“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三横王”“耳东陈”等等;有的不仅写下字形,还画了出来,更是用讲意义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烨昊”;也有的孩子在介绍字形中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盼,初步体会到了中国汉字所独有的既表音又表义的功能。尽管孩子们对汉字的造字规律还不甚了解,但都略有感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责编 刘宇帆)
整堂课首先是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要求介绍时不仅要让大家记住自己名字的音,还要记住字形。
【案例】
师:小朋友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就像一个符号代表了每一个小朋友。你想让其他小朋友又快又好地记住你的名字吗?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的“一石”使孩子们的“浪”一层高过一层,争相要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
生1:我叫闫蕊,给大门里面加三把锁就是我的姓,“闫”(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音节“yán”),你们可要记住哦。因为爸爸希望我是花朵中最娇艳的,所以“蕊”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三个心叠起来。
生2:我叫庞烨昊。外婆说我缺火,“烨”字代表的是火光很旺盛的样子,这样我就不缺了(捂起小嘴偷偷一笑)。爸爸妈妈希望我的心胸向广大的天一样开阔。你们看,天在白天的时候,看上去是非常开阔的。所以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天”字。大家可以叫我“昊昊”。
生3:我叫杨广李。历史上有个隋炀帝——杨广,他不仅实施暴政,还荒淫无道。我可不是他,虽然名字和他的听起来有点相似。如果您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的,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来做。(瞧,这小家伙历史知识还蛮多,更为孩子们树立了乐于助人的好形象)
生4:我叫王冉冉,“再见”的“再”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就读作“rán”。当两个字重叠在一起,后面一个读作轻声。(我窃喜:不错啊,小丫头,都知道轻声的运用了)
生5:我叫戴璇。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谜底就在我的名字里。大家可要听好哦。“田土一失共操戈”,你们知道了吗?(孩子以字谜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名字,这以后,班级里刮起了一阵字谜风,每个孩子都先找自己的名字,再慢慢地扩展到我们学习的生字中)答案就是“戴”。“璇”有美玉的意思。
生6:我叫庞诗佳。爸爸妈妈希望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名字里有一个“诗”,想让我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佳”就是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努力。很好记的,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两个土堆起来的。
生7:我叫周妍。跟一(3)班的周老师同姓,左边“女”,右边“开”,读作“妍”(yán),和闫蕊的“闫”字是同音不同字哦。
……
小朋友们津津乐道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有的小朋友在介绍完了以后还将自己胸前的胸卡举起来:“如果你还是不了解,可以看看我这张‘名片’哦。”
为了把每个孩子的参与热情都点燃,于是我又“出招”了:将全班分成四组,把打印有孩子们姓名的小字条发给每一小组。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既对又快地将手上印有名字的纸对上那个同学。口令一出,大伙儿就忙开了:既要认得名字,又要将名字对上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激烈的气息。教室里是孩子们在课桌间穿梭的身影。
最后一个小组也结束了游戏。整堂课欢声与笑语,紧张与激烈一直相伴、相随,好几个小朋友头上都渗出了小汗珠。短短的40分钟里,神奇的是,孩子们居然将105个生字都印在了脑海里。我随意抽一个字问一个孩子,孩子都能响亮而又准确地回答出来。
【反思】
1.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素材,并充分利用好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愉悦、自主、积极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识字。这节课,因为是以孩子们已经耳闻目睹将近一个月的名字作为识字的资源,所以大大增强了他们识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我又根据低年级孩子顽皮、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喜欢游戏的心理,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不自觉中喜欢上了汉字,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孩子们讲出自己对名字的独特体验,并不自觉地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有的孩子用分析字形来介绍名字,像左右结构:“妍”“妮”“楠”,上下结构:“思”“晨”“霍”,“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三横王”“耳东陈”等等;有的不仅写下字形,还画了出来,更是用讲意义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烨昊”;也有的孩子在介绍字形中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盼,初步体会到了中国汉字所独有的既表音又表义的功能。尽管孩子们对汉字的造字规律还不甚了解,但都略有感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