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我的名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朝夕相伴,让我对一(1)班47个性格迥异的新生有了不少了解。但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的交流却是一般。这不,一到发作业就犯难,总有人问:“老师,这是什么字?”“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啊?这个字我不认识。”也有的小朋友在发完作业本以后,发现没有自己的,就直接跑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老师,我的作业本呢?”还有的小朋友索性“将错就错”,拿着别的小朋友的作业本,就直接动笔写作业了,批改时才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小脑袋:“老师,我做错了本子。”面对这种情况,我对班里孩子的姓名进行了统计,全班47个孩子,名字一共有105个字,独体字有9个,难认的字有6个。于是,我设计了一堂“请记住我的名字”的识字课。
  整堂课首先是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要求介绍时不仅要让大家记住自己名字的音,还要记住字形。
  【案例】
  师:小朋友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就像一个符号代表了每一个小朋友。你想让其他小朋友又快又好地记住你的名字吗?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的“一石”使孩子们的“浪”一层高过一层,争相要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
  生1:我叫闫蕊,给大门里面加三把锁就是我的姓,“闫”(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音节“yán”),你们可要记住哦。因为爸爸希望我是花朵中最娇艳的,所以“蕊”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三个心叠起来。
  生2:我叫庞烨昊。外婆说我缺火,“烨”字代表的是火光很旺盛的样子,这样我就不缺了(捂起小嘴偷偷一笑)。爸爸妈妈希望我的心胸向广大的天一样开阔。你们看,天在白天的时候,看上去是非常开阔的。所以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天”字。大家可以叫我“昊昊”。
  生3:我叫杨广李。历史上有个隋炀帝——杨广,他不仅实施暴政,还荒淫无道。我可不是他,虽然名字和他的听起来有点相似。如果您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的,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来做。(瞧,这小家伙历史知识还蛮多,更为孩子们树立了乐于助人的好形象)
  生4:我叫王冉冉,“再见”的“再”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就读作“rán”。当两个字重叠在一起,后面一个读作轻声。(我窃喜:不错啊,小丫头,都知道轻声的运用了)
  生5:我叫戴璇。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谜底就在我的名字里。大家可要听好哦。“田土一失共操戈”,你们知道了吗?(孩子以字谜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名字,这以后,班级里刮起了一阵字谜风,每个孩子都先找自己的名字,再慢慢地扩展到我们学习的生字中)答案就是“戴”。“璇”有美玉的意思。
  生6:我叫庞诗佳。爸爸妈妈希望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名字里有一个“诗”,想让我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佳”就是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努力。很好记的,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两个土堆起来的。
  生7:我叫周妍。跟一(3)班的周老师同姓,左边“女”,右边“开”,读作“妍”(yán),和闫蕊的“闫”字是同音不同字哦。
  ……
  小朋友们津津乐道地介绍着自己的名字,有的小朋友在介绍完了以后还将自己胸前的胸卡举起来:“如果你还是不了解,可以看看我这张‘名片’哦。”
  为了把每个孩子的参与热情都点燃,于是我又“出招”了:将全班分成四组,把打印有孩子们姓名的小字条发给每一小组。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既对又快地将手上印有名字的纸对上那个同学。口令一出,大伙儿就忙开了:既要认得名字,又要将名字对上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激烈的气息。教室里是孩子们在课桌间穿梭的身影。
  最后一个小组也结束了游戏。整堂课欢声与笑语,紧张与激烈一直相伴、相随,好几个小朋友头上都渗出了小汗珠。短短的40分钟里,神奇的是,孩子们居然将105个生字都印在了脑海里。我随意抽一个字问一个孩子,孩子都能响亮而又准确地回答出来。
  【反思】
  1.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素材,并充分利用好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愉悦、自主、积极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识字。这节课,因为是以孩子们已经耳闻目睹将近一个月的名字作为识字的资源,所以大大增强了他们识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我又根据低年级孩子顽皮、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喜欢游戏的心理,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不自觉中喜欢上了汉字,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孩子们讲出自己对名字的独特体验,并不自觉地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有的孩子用分析字形来介绍名字,像左右结构:“妍”“妮”“楠”,上下结构:“思”“晨”“霍”,“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三横王”“耳东陈”等等;有的不仅写下字形,还画了出来,更是用讲意义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烨昊”;也有的孩子在介绍字形中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盼,初步体会到了中国汉字所独有的既表音又表义的功能。尽管孩子们对汉字的造字规律还不甚了解,但都略有感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可见,阅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几点教学心得:  一、分段导学,激发阅读兴趣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小学语文阶段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课
当下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做一位引导者。老子曾曰:“天地不言,万物生焉。”天地间正因为充溢着“让”,方使万物生生不息,运行有序。自然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如此。当“生本理念”走进课堂,教师只有“退让”,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天地间自由驰骋,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蓬勃生长。在生本课堂中,教师该退在何时呢?  一、退在学生能自己理解内容时  【案例一】  教学牛津
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灵的完善和全面人格的养成。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对集体和社会富有责任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诗歌和音乐都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因素, 将这些内容引入英语教学, 既可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  一、善待自己  融人文精神于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为人师的新教师来说,迫切希望在开学初的教学中就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得到学生的喜爱。这就需要在开学之初,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秩序。怎样做到这点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上好低年级体育课的一点粗浅看法,以便进一步搞好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  一、巧借形象树威信  (一)树立体育教师形象  教师要恰当包装自己,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的外观应让学生有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都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拓展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传统教学存在着的很多误区,如教学观念的误区,教学方法的误区,以及学习评价的误区。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小学英语注重的是听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分化。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受农村地域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习惯、意志等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有效实施差异教学,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现状剖析  1.学习经历的差异  为了解学生电脑操作基础与信息素养的差异,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对平水镇
这是一堂很普通的习作指导课。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窗外明媚的阳光、醉人的花香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丝毫激发不了我的兴趣。此时此刻,我正在为小作文的内容发愁呢。随手翻开语文书,练习2的口语交际是《学习采访》,要求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一次采访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访一位班主任或者一位同学(如优秀班干部、运动员、小书法家、小手风琴手、故事大王等)。我想,何不将交际内容作为一次小作文的内容,一举两得呢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交代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接着描写了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两次传递苹果的经过:第一次,大家彼此推让,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第二次,苹果在八位志愿军战士手中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最后描写了战士们及“我”的内心活动。  研读此文,我感觉文本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可喜的变化,音乐课更灵活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学生更快乐了。喜之余也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堪称为“天籁之声”的美妙童声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丢掉了一些传统
前不久,南阳市卧龙区组织了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马闯老师执教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我学习观摩了这节课,并且有幸对这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马闯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整节课脉络清晰,学习活动自主开放。由于学生之前已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基于此,马老师创设了由长方形面积引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情境,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的设计,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上马老师有激情、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