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今年我市强力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这势必要求教师必须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动”。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主要有动情、动脑、动口、动手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动情 动脑 动口 动手
中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动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良好情绪下的智商水平高于他们在紧张状态下的智商水平。因此,良好的情绪是思维敏捷的催化剂,师生真情的沟通和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而是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师要想真正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必须在课前充分准备和思考、精心组织和安排预习案的问题设置,在课堂上要善于驾驭学生的情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时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动脑
“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动脑思考是从教师讲授到学生接受、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的过程,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师在设计教学综合案的时候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降低难度,诱导思维,启发和促进学生动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我们的综合案预设应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性内容的亮点,这是实现课堂生成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综合案的预设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习惯,生活有怎样的体验,经过学生探究会有哪些偶然性问题以及教师的应变对策或练习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等情况,这些教师都应胸有成竹。
三、动口
让学生动口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主要的切人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动口、愿动口、常动口、会动口,从学生的口中发现闪光点,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动口不仅包括说,还包括读、议。
1.读——引导阅读
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给学生机会阅读,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读,不仅包括预习案、课本的正文部分,还应包括教材中具有辅助性作用的许多“名言”“漫画”等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重点和理解教学难点。
2.说——展示成果
学生通过自学质疑,自己初步解决了预习案中的部分或全部问题、在预习中生成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然后再推举一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成果和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被其他小组借鉴、监督、补正。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解决自己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在整个過程中要让小组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发言。
3.议——小组探究
小组成员对于预习案中的问题因为各自的智力、能力等因素,理解和解决问题能能力、程度会各有不同,见仁见智。所以每一位同学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成一新的问题,在小组内可以进行探究、讨论,初步或全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解决先由小组收集问题,然后教师集中精讲点拨。
四、动手
课堂教学中许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并不是很强,也有些知识点很琐碎,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动手记录。留一些条理比较明晰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适时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训练案来让学生动手做,并及时反馈结果,这不仅能发现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还能启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实践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课堂中或者在课后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动手和记录。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及时检验和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的“动”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形式的“动”,因而顾此失彼,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握学生“动”的量和度,力求恰到好处,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不能使“动”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种负担。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使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堂更精彩,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在新的课改下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思想政治科教师都要端正态度、全力以赴、强力推进,确保在“课程实施发展年”中能达到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又能使学生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然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
关键词:动情 动脑 动口 动手
中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动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良好情绪下的智商水平高于他们在紧张状态下的智商水平。因此,良好的情绪是思维敏捷的催化剂,师生真情的沟通和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而是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师要想真正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必须在课前充分准备和思考、精心组织和安排预习案的问题设置,在课堂上要善于驾驭学生的情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时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动脑
“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动脑思考是从教师讲授到学生接受、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的过程,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师在设计教学综合案的时候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降低难度,诱导思维,启发和促进学生动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我们的综合案预设应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性内容的亮点,这是实现课堂生成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综合案的预设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习惯,生活有怎样的体验,经过学生探究会有哪些偶然性问题以及教师的应变对策或练习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等情况,这些教师都应胸有成竹。
三、动口
让学生动口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主要的切人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动口、愿动口、常动口、会动口,从学生的口中发现闪光点,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动口不仅包括说,还包括读、议。
1.读——引导阅读
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给学生机会阅读,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读,不仅包括预习案、课本的正文部分,还应包括教材中具有辅助性作用的许多“名言”“漫画”等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重点和理解教学难点。
2.说——展示成果
学生通过自学质疑,自己初步解决了预习案中的部分或全部问题、在预习中生成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然后再推举一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展示成果和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被其他小组借鉴、监督、补正。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解决自己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在整个過程中要让小组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发言。
3.议——小组探究
小组成员对于预习案中的问题因为各自的智力、能力等因素,理解和解决问题能能力、程度会各有不同,见仁见智。所以每一位同学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成一新的问题,在小组内可以进行探究、讨论,初步或全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解决先由小组收集问题,然后教师集中精讲点拨。
四、动手
课堂教学中许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并不是很强,也有些知识点很琐碎,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动手记录。留一些条理比较明晰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适时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训练案来让学生动手做,并及时反馈结果,这不仅能发现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还能启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实践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课堂中或者在课后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动手和记录。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及时检验和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的“动”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形式的“动”,因而顾此失彼,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握学生“动”的量和度,力求恰到好处,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不能使“动”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种负担。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使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堂更精彩,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在新的课改下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思想政治科教师都要端正态度、全力以赴、强力推进,确保在“课程实施发展年”中能达到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又能使学生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然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