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流形 本土文化与世界审美之间的素心妙悟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物流形”出自《易经》:“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一句,描述开天辟地时万物初生的场景。这个精妙而意味深长的词语被一家设计公司取作品牌的名称,他们说,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自然主义,遵循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去做设计;用中国的方式去思考、去创意、去发明。
  2004年张雷大学刚毕业半年,就成立了“品物流形”设计工作室。我想如何发展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设计?张雷常常这样问自己。2005年,品物流形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成果获得了iF设计大奖中的材料概念设计奖和伊莱克斯“Imagine the home in 2020”比赛银奖。但是中国工业设计的出路在哪里?这个源于西方,也一直由西方统治的领域在中国土壤上可以长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了寻找答案,张雷于2009年远赴意大利,攻读米兰DOMUS设计学院的硕士。
  2009年,品物流形作为第一家中国设计品牌应邀参加米兰设计周Salone Satellite展区,其系列作品名为“中国设计再思考”,这种思考正来自于张雷在欧洲学习得到的启发。国外有许多从外部视角来客观研究中国的书,帮助他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重新寻找中国设计的位置。
  在品牌创建之初,品物流形的英文名字叫做“Innovo”,当时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作为一个中国公司想创新(innovate),想让自己看起来全球化。后来在意大利,张雷被意大利人对本土传统的尊敬所感动。他想,为什么不做中国的设计?毕竟品物流形的出发点,就是从对儒道哲学思想的感悟开始的,中文名字亦是“民族自信”的一种体现。
  在米兰,张雷才决心做自己的中国设计,也是在米兰,他遇到了两个一拍即合的搭档,德国设计师Christoph John以及塞尔维亚的女设计师Jovana Bogdanovic,三个人从米兰一同回到了中国杭州,组成了品物流形的核心设计团队。“所以我觉得品物流形是在杭州出生,在米兰长大的。”张雷这样说。
  品物流形的三位主设计师花费两年的时间走访了杭州余杭地区的大大小小12个村落,与传统工匠一起工作,以研究自然生活方式和传统工艺材料并基于此重新思考传统的未来。
  他们去余杭的瓶窑镇的山区考察,以设计师的感悟与视角,深入研究传统手工艺遗存及其自然材料,进行重新设计,用现代设计思维将自然造物演绎出来,由此启动了“传统的未来”这一个闳大主题的发掘传统记忆的项目,余杭纸伞是其第一站。
  这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设计项目,用现代设计方法重新定义传统手工艺,使它们得以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我们今天的生活。余杭纸伞第一次遭遇现代工业设计方法的分析和再设计,工作的重点集中在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是针对纸伞落后的工艺水平,用现代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改善;其次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纸伞的衍生产品上,一根毛竹,5根棉线,18片宣纸,36根伞骨,70多道工序,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纸伞而已。品物流形动用了全部的设计团队和资源来设计纸伞的衍生品。从伞到灯,从灯到收纳容器,最后到椅子,仿佛越走越远,但始终延用着纸伞的制作工艺。因此有了以“余杭纸伞的未来”为主题参展2011年米兰设计周Salone Satellite获提名奖,那把命名为“飘”的PaperChair,获得了红点设计奖。
  通过对传统手工艺、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使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华,自然、简约的设计风格可以说是传统的另一种回归,也是“品物流形”品牌致力于“遵循自然方式造物”的初衷。基于余杭的竹、清水丝绵、陶瓷和竹纸4种传统技艺,最终品物流形推出了10件更趋成熟的作品,命名为“From Yuhang”,参展并获得了2012年米兰设计周Salone Satellite Design Report Award全场惟一最高奖。
  在“来自余杭”项目里,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西方化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传统工匠和现代设计师,自然材质与前沿科技都在余杭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余杭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给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和灵感。”张雷说,“From Yuhang”将进行全球巡展,并且这个项目会一直做下去。
  最后说一下品物流形的核心设计团队三剑客:德国人Christoph设计的东西功讲究能主义、简洁,是诚实的设计。他说“来中国是个很激动人心的经历,无论在这儿生活还是工作,这都是说服我加入品物的重要理由。”
  Jovana很感性,她追求的设计是要从情感上打动人。“对我来说,就是纯粹性,实验性,传统,诗意,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仿佛从流动的空气中收集而来,描述我们的内心感受,融入设计。”
  张雷则强调自己的自然主义风格,发现事物的自然属性,用尽量少的方式去干预它。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艺 张雷简称 张)
  艺:品物流形,这个名字赋予品牌怎样的设计理念?
  张:自然造物,深入挖掘设计资源。
  艺:品物流形从您04年初创,到今天在欧洲有很多人已经认识了IVVONO这个名字。这样一路走过来,您自己是怎样评价的?
  张:其实这是个很自然的发展过程,我们没有刻意要求自己在某一年要达到怎样的知名度。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设计师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做好设计。
  艺:品物流形的设计素材都是本土的,设计思想也是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品质,现在的核心设计团队却分别来自于中国、塞尔维亚和德国,各自都带来怎样的设计风格?而整体上又将形成一个如何定位的品物流形?
  张:品物流形将一直坚持“自然造物”的定位。概括的来说塞尔维亚的设计师JOVANA的设计很感性,德国设计师CHRIS又是典型的德国功能主义的设计风格,我的特点是自然主义的设计,我们三个互补相称,做设计很融洽,这个也是我们合作非常顺利的原因。
  艺:仔细观摩品物流形的作品,从其命名的特点到功能的实现,都体现着“做减法”的设计思想,简单,有力,充分表达,深度体现了顺其自然的精神。请选择出您个人最重视的产品做详细的介绍?
  张:这些设计产品里面“飘“纸椅是我们比较成熟的一个设计。
  它的设计来源于“余杭油纸伞”上百道制作工序中的其中几道。我们运用纸伞中“糊伞”的工艺,用纸“糊”出了一把纸椅,用设计解决了软性材质“宣纸”的承重能力的实现。
  艺:“传统的未来”是品物流形参加国际展的一个系列主题,其中“余杭纸伞的未来”系列产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不仅仅是从传统工艺中发掘出适应时代的应用之道,而且似乎主动去承担起传承古老文化的责任。关于这方面的思考,请您阐述一下?
  张:对,“余杭纸伞的未来”是我们“传统的未来”的一次尝试。
  其实在研究传统工艺,利用这些工艺做设计的时候,就与“传承”古老文化联系在一起了。传统的手工艺与材料是一笔很大的设计资源与财富,作为设计师,只是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延续它们的价值。
  艺:您认为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或者说您希望通过设计给它的受众、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您认为设计与艺术、文化的交集在哪?
  张:设计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家具方面,它的意义应该是满足生活品质的需要。设计,艺术与文化是不同侧重点的一个缩影,又是渐进的过程。它们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人文生活的思考。
  艺:品物流形似乎首先是在国际上获得关注和认可,现在国内也开始为大众所熟知,请张雷先生介绍一下品物设计品牌的规划和预期。
  张:也许是最先参加米兰家具展,新品先在国外发布原因吧。将来,品物流形会一直坚持对传统手工艺,传统材质的研究和设计;希望打造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品牌。
其他文献
Chinese art has been full of deep poetic spirit since its emergence. Acquire inspiration from all things, express feeling through the poetry and gradually evolve into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painting
期刊
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序曲,人开始了自我发现,教会受到了质疑,社会的宗教色彩淡化,个人主义的种子破土发芽,世俗生活逐步获得了肯定。从这时开始,现代性的“巨轮”(欧洲的原发现代性)慢慢驶离了完全由上帝宰制的那个中世纪码头。  新的社会存在与这个新社会的主体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生活锻造出现代意义上的人,锻造出他们的感受,锻造出他们的历史背影;而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经验。人们对现
期刊
编者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倡导兼容并蓄、锐意创新。  本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教授中国画作品展”由清华美院主办、清华美院绘画系承办,艺术生活快报作为独家媒体支持。展览将展出王玉良、戴顺智、韩敬伟、刘临四位教授近些
期刊
秦岭脚下有位农民画家,内心纯净且能“安贫乐道”,天然的人生境界使他作起画来能按自己的审美与心灵需求,像溪水流淌一样自由地表达自己。他随心所欲的组合画面与色彩,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勾划整个世界。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没有什么规则与定式,只有心灵流动的痕迹。质朴的稚拙构图,不可知晓、毫无因果联系与打破日常逻辑的画面,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与内在激情以及特有的秩序美。  我曾在他那得到了很多启示,不过多年以后我再
期刊
西方著名美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在其《艺术发展史》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渴望独出心裁也许不是艺术家的最高贵或最本质的要素,但是完全没有这种要求的艺术家却是绝无仅有。”在这里,他指出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独出心裁”,否则,拾人牙慧或者一味地食古不化都只能算是一个艺术作品的无效“复制者”,而不可称为艺术家。对于王玉良的绘画艺术,他虽然在水彩、水粉、素描等方面也多有建树,但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
期刊
编者按:  2012年10月14日,由艺术史学者黄专策划的“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了帷幕。本次展览将王广义视为一个“艺术史命题”而非艺术个案,进行与当代中国思想史、视觉文化史相关联的深度个案研究。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王广义的艺术经历及其作品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起承转合。在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现实及其上层建筑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就
期刊
独领风骚的“塑造”历程  1949年,因发明塑料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朱利奥·纳塔(Giulio Natta )及其学生朱利奥·卡斯泰利(Giulio Castelli)创立了塑料家具品牌——Kartell。他们发现,这种视觉效果极佳又可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居然可以制造成家具,并呈现出完全不同于木制家具的效果,从此环保、美观的塑料材质开始了其半个多世纪的“塑造”历程。  在意大利,“Kartell”这个
期刊
编者按:  王同仁先生是我国画坛中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老画家,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五十余载。他的许多创作成为艺术史中的经典,被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他育才且爱才,桃李遍及五洲四海,许多经他培养的优秀艺术人才已经成为创作、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可以说,王同仁先生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抗战期间,王同仁出生于甘肃兰州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中学时期,他授业于黄胄、裴元生先生,1955年考入
期刊
著名美术评论家陶咏白女士在《凝然静穆 别构心灵》中对刁望平及其油画有详尽的描述和独到的见解:  读刁望平的画,总有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他何以营造出那悠远、静穆、虚幻的心理图象?  刁望平参加过当代法国著名油画家克劳德·依维尔的油画培训班,他对西方古典绘画作过深入的探索和分析,研究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表现方法,追求它们在画面上的表现力,尤其真传了克劳德·伊维尔的“写实主义”
期刊
宝马是汽车世界中光华的存在,以其优雅的风姿,极致的操控性能,顶端的工艺水平,及其凝聚内敛的奢华,成为商务车精英人士所推崇的高级座驾  宝马家族的高性能品质以及安全和宽敞舒适,总是能确保其顺利完成所赋予的尊贵使命,而成为世界级会议上政府领导和工商巨子的专享座驾。  作为全家族中的旗舰车型,BMW 7最具奢华气质与领袖风范——装备世界最领先的动力技术与安全装备,兼具大器外观与宽敞内部空间,这使得BM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