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是加强矿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合理设置矿业权、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为例,重点讲述了湖北恩施州矿业权核查工作及GPS在其中的应用,其经验对于其他省份的核查工作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矿业权核查,GPS技术,
引言:
2009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各地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矿业权实地核查是科学合理设置矿业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要求。通过对矿业权进行实地核查,可以摸清不同地区、不同矿种的矿业权分布现状,从而为加强矿政管理提供依据。
矿业权核查工作作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一次重要国情调查,这项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提高我国矿政管理工作水平,使矿政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因此要全力以赴,确保全面完成矿业权核查的野外实测任务。
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介[1]
1、GPS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2、GPS的定位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载波相位差分法GPS定位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图一为GPS定位原理图
3、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更加灵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的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发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4、GPS系统的特点
GPS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近几年来GPS技术在地质测量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二、湖北省恩施州矿业权核查工作及GPS在其中的应用
1、核查工作概述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东接宜昌市,东南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邻重庆市万州区,西南连重庆市黔江区,东北端与神农架林区相连。
截止2008年底,恩施州共发现各类矿产73种(含亚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8种(已上表矿产25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有色金属矿产5种,稀有元素矿产1种,分散元素矿产1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6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其他非金属矿产18种,共发现矿产地622处。
2、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1、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3°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设计依据
2.2.1行政依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2];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矿业权核查工作的通知》[3];
《湖北省矿业权核查总体方案》(鄂土资发办文[2008]162号);
《湖北省矿业权核查实施方案》(鄂土资发[2009]13号);
《湖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细则》(鄂土资发[2009]42号);
2.2.2、作业标准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1:5000、1:10000地图图式》(GB/7929-1995);
《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库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5);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应用指南》(GB/T17953-1998);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修订本);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及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
2.3、组织措施
2.3.1组织保证
为确保本次矿业权核查工作质量和按时完成,州及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均成立了矿业权实地核查领导小组,并以矿管科室为基础设立了矿业权核查办公室,核查办公室成员包含了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矿产、测量)、矿管人员。
2.3.2、技术队伍
在全州范围内,对参加核查单位的技术单位进行了资格审查,遴选了4家核查单位,参加核查工作。全州8县(市)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共投入30作业组,每组人员5—7人,共计159人参与此项工作(其中技术人员占120人)。
2.3.3、选用仪器
本次矿业权核查采用动、静态GPS仪器30台套、全站仪14台套,在仪器设备方面提供了保障。此次核查承担单位所配置的主要设备仪器见表1。
表1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
2.4、GPS控制网的布设,核查情况
2.4.1四等点控制测量。全州四等点控制测量由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和湖北省第二地質大队共同完成,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按3°分带,以测区为单元开展工作。全州完成测区17个,控制面积约1.94万km2,布置四等GPS控制点234个。四等控制点编号段为GPS0001—GPS0500。
2.4.2基准点引入。以向单个矿业权引入2个以上控制测量基准点,保证每个矿业权有2个基准点通视,埋设永久性标志,做好点之记。
2.4.3实地核查工作量。全州应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矿业权共计822个(其中采矿权734个、探矿权88个),实际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矿业权793个,另29个探矿权进行室内核查。
3、主要成果
通过本次矿业实地核查,在全州范围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四等GPS控制网,新建四等GPS控制点234个,联测国家C级以上GPS控制点61个(1980西安坐标系)。向单个矿业权共引入基准测量控制点1420个。编制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平面图822幅,恩施州矿业权分布图、恩施州矿业权和矿产资源分布综合图、恩施州矿产资源储量利用分布综合图各一套,建立恩施州矿业权实地核查属性数据库一个,并完成恩施州矿业权核查工作总结报告等。
4、建议
4.1、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核查成果,为今后的矿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特建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本次核查成果,做好四等GPS控制点及基准点标石的维护工作,以避免今后重复性工作。
4.2、对已设立的露天矿山拐点坐标和向每个矿山引入的基准测量控制点,要求矿业权人加强保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不定期进行巡查制度,防止界桩移动或破坏,对已经破坏的界桩或基准测量控制点,要求矿业权人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恢复。并建议将此项内容纳入矿业权年检工作中。
4.3、对开采位置漂移或异地开采矿山,分类进行变更,限期补充完善相关技术资料。
三、结论
随着科学发展和测量仪器不断改进,矿业权核查工作的方法也应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并且随着GPS定位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其在矿业权核查,以及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小庄煤矿GPS控制网的建立,勘察科学技术,2010.05
[2]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局
[3]湖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细则,鄂土资发[2009]42号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字:矿业权核查,GPS技术,
引言:
2009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各地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矿业权实地核查是科学合理设置矿业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要求。通过对矿业权进行实地核查,可以摸清不同地区、不同矿种的矿业权分布现状,从而为加强矿政管理提供依据。
矿业权核查工作作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一次重要国情调查,这项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提高我国矿政管理工作水平,使矿政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因此要全力以赴,确保全面完成矿业权核查的野外实测任务。
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介[1]
1、GPS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2、GPS的定位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载波相位差分法GPS定位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图一为GPS定位原理图
3、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更加灵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的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发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4、GPS系统的特点
GPS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近几年来GPS技术在地质测量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二、湖北省恩施州矿业权核查工作及GPS在其中的应用
1、核查工作概述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东接宜昌市,东南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邻重庆市万州区,西南连重庆市黔江区,东北端与神农架林区相连。
截止2008年底,恩施州共发现各类矿产73种(含亚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8种(已上表矿产25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黑色金属矿产2种,有色金属矿产5种,稀有元素矿产1种,分散元素矿产1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6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其他非金属矿产18种,共发现矿产地622处。
2、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1、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3°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设计依据
2.2.1行政依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2];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矿业权核查工作的通知》[3];
《湖北省矿业权核查总体方案》(鄂土资发办文[2008]162号);
《湖北省矿业权核查实施方案》(鄂土资发[2009]13号);
《湖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细则》(鄂土资发[2009]42号);
2.2.2、作业标准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1:5000、1:10000地图图式》(GB/7929-1995);
《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库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5);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应用指南》(GB/T17953-1998);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修订本);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及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
2.3、组织措施
2.3.1组织保证
为确保本次矿业权核查工作质量和按时完成,州及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均成立了矿业权实地核查领导小组,并以矿管科室为基础设立了矿业权核查办公室,核查办公室成员包含了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矿产、测量)、矿管人员。
2.3.2、技术队伍
在全州范围内,对参加核查单位的技术单位进行了资格审查,遴选了4家核查单位,参加核查工作。全州8县(市)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共投入30作业组,每组人员5—7人,共计159人参与此项工作(其中技术人员占120人)。
2.3.3、选用仪器
本次矿业权核查采用动、静态GPS仪器30台套、全站仪14台套,在仪器设备方面提供了保障。此次核查承担单位所配置的主要设备仪器见表1。
表1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
2.4、GPS控制网的布设,核查情况
2.4.1四等点控制测量。全州四等点控制测量由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和湖北省第二地質大队共同完成,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按3°分带,以测区为单元开展工作。全州完成测区17个,控制面积约1.94万km2,布置四等GPS控制点234个。四等控制点编号段为GPS0001—GPS0500。
2.4.2基准点引入。以向单个矿业权引入2个以上控制测量基准点,保证每个矿业权有2个基准点通视,埋设永久性标志,做好点之记。
2.4.3实地核查工作量。全州应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矿业权共计822个(其中采矿权734个、探矿权88个),实际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矿业权793个,另29个探矿权进行室内核查。
3、主要成果
通过本次矿业实地核查,在全州范围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四等GPS控制网,新建四等GPS控制点234个,联测国家C级以上GPS控制点61个(1980西安坐标系)。向单个矿业权共引入基准测量控制点1420个。编制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平面图822幅,恩施州矿业权分布图、恩施州矿业权和矿产资源分布综合图、恩施州矿产资源储量利用分布综合图各一套,建立恩施州矿业权实地核查属性数据库一个,并完成恩施州矿业权核查工作总结报告等。
4、建议
4.1、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核查成果,为今后的矿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特建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本次核查成果,做好四等GPS控制点及基准点标石的维护工作,以避免今后重复性工作。
4.2、对已设立的露天矿山拐点坐标和向每个矿山引入的基准测量控制点,要求矿业权人加强保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不定期进行巡查制度,防止界桩移动或破坏,对已经破坏的界桩或基准测量控制点,要求矿业权人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恢复。并建议将此项内容纳入矿业权年检工作中。
4.3、对开采位置漂移或异地开采矿山,分类进行变更,限期补充完善相关技术资料。
三、结论
随着科学发展和测量仪器不断改进,矿业权核查工作的方法也应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并且随着GPS定位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其在矿业权核查,以及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小庄煤矿GPS控制网的建立,勘察科学技术,2010.05
[2]关于开展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局
[3]湖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细则,鄂土资发[2009]42号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