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就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都是8到14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对音乐有天生的好感,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前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眼、耳、脑、口、手、脚并用能力,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音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音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音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音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音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三、音乐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应融进教学之中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味地用“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办不到的。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通过卡拉OK提高演唱能力
学唱歌曲,相对其它音乐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喜欢。当集体歌唱时,能看到同学们有表情的演唱,而单独歌唱时,就显得局促不安,自信心不足,缺乏演唱歌曲的经验和勇气。为此,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之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先让学生集体演唱,一是熟悉伴奏音乐,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调。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听着欢快的适合自己音域的伴奏音乐,上台的学生不再紧张,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卡拉OK比赛,有的小组还进行即兴伴舞。不同的表演动作,不同的演唱风格使此时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2、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再加上乐队优美动人的伴奏,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3、通过文艺演出,体会音乐之美
音乐教师应把学校文艺演出等活动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目的、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融进新颖的节目之中。有一次,我特意根据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几个片段,编排了一个适合學生表演的音乐剧,剧中穿插的几首歌曲都是音乐教材中的,或者是学生熟悉的校园歌曲,风趣生动的情节使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非常感人,优美的歌声感染了台下的师生们,动听的旋律流进了每位观众的心田。不一会儿台上台下歌声一片,演出达到了高潮,也达到了美育的目的。音乐素质教育在这里得到了完善和体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完美的音乐享受。
当然,作为跨世纪的音乐教师,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应该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及当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根据自身的实际和教学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积极的创新,努力寻找和探索符合实际的能使音乐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这点,音乐教学就一定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它的美育功能和以美辅德的功能,达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净化小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一、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都是8到14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对音乐有天生的好感,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前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眼、耳、脑、口、手、脚并用能力,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音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音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音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音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音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三、音乐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应融进教学之中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味地用“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办不到的。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通过卡拉OK提高演唱能力
学唱歌曲,相对其它音乐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喜欢。当集体歌唱时,能看到同学们有表情的演唱,而单独歌唱时,就显得局促不安,自信心不足,缺乏演唱歌曲的经验和勇气。为此,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之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先让学生集体演唱,一是熟悉伴奏音乐,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调。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听着欢快的适合自己音域的伴奏音乐,上台的学生不再紧张,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卡拉OK比赛,有的小组还进行即兴伴舞。不同的表演动作,不同的演唱风格使此时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2、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再加上乐队优美动人的伴奏,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3、通过文艺演出,体会音乐之美
音乐教师应把学校文艺演出等活动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目的、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融进新颖的节目之中。有一次,我特意根据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几个片段,编排了一个适合學生表演的音乐剧,剧中穿插的几首歌曲都是音乐教材中的,或者是学生熟悉的校园歌曲,风趣生动的情节使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非常感人,优美的歌声感染了台下的师生们,动听的旋律流进了每位观众的心田。不一会儿台上台下歌声一片,演出达到了高潮,也达到了美育的目的。音乐素质教育在这里得到了完善和体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完美的音乐享受。
当然,作为跨世纪的音乐教师,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应该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及当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根据自身的实际和教学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积极的创新,努力寻找和探索符合实际的能使音乐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这点,音乐教学就一定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它的美育功能和以美辅德的功能,达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净化小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