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术后两种功能恢复方法的前瞻陛评价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锻炼、负重与石膏固定6周两种方法对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用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椐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早期活动组和石膏固定组,按照纳入标准两组均选择50例患者。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根椐AO内固定原则对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根椐不同的分组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包括Olerud及Tegner评分、骨折后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有无关节疼痛、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早期活动组46例患者获平均20.3个月(14—27个月)随访。石膏固定组45例患者获平均21.4个月(13~27个月)随访。Olerud评分均达到“好”,早期活动组评分平均为(87±21)分,略高于石膏固定组[(79±1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早期活动组和石膏固定组术后12个月Tegner评分分别为(8.4±2.3)、(8.1±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早期活动组完全负重时问平均为(7.7±1.8)周,而石膏固定组为(11.5±3.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活动组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石膏固定组中有1例出现假关节。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及回到骨折前的工作岗位,早期活动组花费时间为(9.2±1.9)周,比石膏固定组[(10.4±1.7)周]提前约1周(P=0.47)。结论术后达到坚强内固定且有较好依从性的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早期活动及负重等功能锻炼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康复。

其他文献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6[1].青年患者常山高能量损伤导致,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通常低能量的损伤即可导致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这种骨折的发生率亦有所增加。
期刊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粉碎性胫骨骨折较为常见,由于小腿解剖学特点,其骨折不愈合率较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具有可闭合复位、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等优点,成为治疗粉碎性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1]).从1997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采用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并获得长期随访C2型胫骨骨折41例,并与同期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比较,报
期刊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于经跗骨窦切口经皮插入式的跟骨微创钢板,探讨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经跗骨窦切口入路,采用跟骨经皮插入式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40足),其中SandersⅡ型22足(Ⅱa型6足,Ⅱb型14足,Ⅱc型2足),Ⅲ型18足(Ⅲab型7足,Ⅲac型10足,Ⅲbc型1足).根据X线片对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公布了其评选的2007年重要科技新闻,其中最重要的九大新闻如下:一、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干细胞。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小组于11月20日分别宣布,他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变成了干细胞。
期刊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介绍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人路治疗少见的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患者6例.根据AO分型:41-B-2.2.4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塌陷性骨折2例,41-B-3.1.2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塌陷劈裂性骨折4例.采用T型支撑钢板治疗4例,L型支撑钢板治疗2例.
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医学的庄严和神圣,是医学的人性和情感.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启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自然的.不自觉的,如出血的局部压迫、病灶的烧灼、针砭等,但救死扶伤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人性善良的体现。
期刊
踝关节是人体承受重力最大的关节,踝关节骨折早期处理不当而演变成陈旧性骨折者,将出现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等严重并发症.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踝关节骨折28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 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ti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1例Ktimmel病(椎体骨折后不愈合,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仍有剧烈腰背疼痛)患者。术前行CT扫描发现骨折未愈合,并且有“真空征”表现,部分动力位X线片提示椎体骨折处假关节形成。评价手术前后腰背疼痛及影像学相关指标。结果本组患者3例失访,随访率85.7%。1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
期刊
目的 分析计算机导航对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三维空间位移变化跟踪显示的精确性.方法 于导航计算机中建立柄假体三维虚拟像,并进行虚拟像与实物间匹配对应.在虚拟空间中,确立三维方向刎度值,并以此为基准进行计算机导航跟踪下的假体位移变量测定,与真实位移输出值比较而验证精确度.结果 导航监测柄假体的平行位移,监测值与真实值间差异(1.01±0.47)mm;对于角位移的监测,差异1.09°±0.62°.两次独
目的 研究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软骨基因表达谱,探讨骨性关节炎与各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只Wistar种大鼠,随机分为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骨性关节炎模型组进行骨性关节炎造模.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根据遗传学中心法则,利用基因互补配对原理,用含有588个基因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从基因表达水平在同一载体上同时进行多基因检测,研究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