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潜能生在赏识教育中的成长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we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理念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其通过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激发语文潜能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基于此,文章重点对语文潜能生在赏识教育中的成长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潜能生;赏识教育;成长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11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赏识教育理念正是一种可以显著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语文潜能生的思维更发散、性格更活泼,对语文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应用赏识教育理念来激发语文潜能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进而让语文潜能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实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成长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学生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学生和解放学生。”所以赏识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有效挖掘语文潜能生身上的优点和自信,并通过鼓励、信任、理解以及宽容等方式来引导他们自勉自励、完善自我,获得成长与发展。而要想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帮助语文潜能生成长,就必须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成长氛围。
  首先,教师要放下自身的权威与师道尊严,改变自己绝对权威的形象,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出现不完美的表现,不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通过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氛围来让语文潜能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课堂的主体,自己也有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自己也有机会得到鼓励、肯定以及赞许。
  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予语文潜能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有效激发语文潜能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不能过于盲目地表扬语文潜能生,避免起到反作用。
  最后,教師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赏识教育理念的应用,积极指出语文潜能生的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用心学习、奋发图强的意识。
  二、灵活变化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和赏识对语文潜能生都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和激励。而教师不必等到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才进行鼓励和赏识,应当将赏识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中,对语文潜能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表示认可与赏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语文潜能生的健康成长。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对语文潜能生进行赏识。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是对学生的一个微笑或者一个赞许的眼神,让学生倍感重视。其次,赏识教育还可以是给予学生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赏识教育,促进语文潜能生的成长[1]。
  三、加强教师与语文潜能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而只有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依赖与信任。而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与依赖,赏识教育的教育意义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信心,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活泼、开朗、向上、乐观的性格[2]。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语文潜能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潜能生的健康成长。而要想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营造轻松和谐的成长氛围、灵活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语文潜能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永霞.生本理念下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9(12):108.
  [2]毕美华.以作文教学为例谈赏识教育的利与弊[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8-3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小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验研究”(DX〔2018〕GHB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爱军(1979—),男,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专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考查的主要标准之一,因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阅读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