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波普”艺术元素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波普”艺术开启了当代艺术的新阶段,其复制、拼贴等艺术表现形式接近并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将“波普”艺术推荐给幼儿欣赏和学习?以成人视角创作的“波普”艺术名作是否适合幼儿欣赏?需要提供和选择怎样的“波普”艺术作品给幼儿欣赏?欣赏什么?寻找怎样的契合点去激发和推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幼儿在散乱的画面中进行逻辑想象和整理,寻找和表现出作品的创作主题?从感知、体验、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尝试将当代艺术与幼儿美术教育进行初步和恰当的融合。
  关键词:波普艺术;幼儿美术教育;融合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波普”艺术开启了当代艺术的新阶段。其复制、拼贴等艺术表现形式接近并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将“波普”艺术推荐给幼儿欣赏和学习?以成人视角创作的“波普”艺术名作是否适合幼儿欣赏?需要提供和选择怎样的“波普”艺术作品给幼儿欣赏?欣赏什么?寻找怎样的契合点去激发和推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幼儿在散乱的画面中进行逻辑想象和整理,寻找和表现出作品的创作主题?在如今追求美术素材高大上和新奇异的潮流中,寻找一种朴素和本真的表现方式,展现当代“波普”艺术的自然和常态之美。
  布洛夫的“心理距离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能采取较为客观的态度,和所欣赏的事物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就能欣赏事物的美。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的拼贴作品《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标志着波普艺术的产生。但如此成人风格的艺术作品如何作为“波普”艺术元素推荐给幼儿欣赏和学习?距离太远,无法了解;距离过近,缺乏美感。
  感知篇
  1.有选择的欣赏是感知的要素。心理学家观察发现,那些与熟悉事物有所不同,但又可以看出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吸引儿童。波普艺术作品中儿童对画面内容和形象并不陌生,但其剪拼贴的表现方式与幼儿平时绘画的方式又有所不同,作品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够成为吸引幼儿的元素,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有重点的观察是提升感知的途径。“波普”艺术通俗、荒诞、幽默的特点颇受大众的欢迎,在提供给幼儿欣赏感知的过程中,除常规的作品内容观察之外,表现手法的欣赏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如需了解感知波普的剪贴风格、波普复制元素的加入、黑色剪影增加画面的层次感等。
  3.同伴作品的借鉴是拉近感知的纽带。儿童“波普”风格的呈现,帮助孩子们推开了落实“波普”风格表现方式的大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儿童“波普”作品,虽乍看相似,却是各有侧重,如作品中剪贴的运用、背景的借鉴和细节装饰等。
  体验篇
  移情是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为后续的创造表现提供情感基础。“波普”艺术作品创作时追求直觉、非理性、排除逻辑干扰的表达方式与儿童画在非理性、直觉方面是相通的,都有着强烈的主观成分。如借鉴人物的五官安置在动物的形象上,乍看是荒诞而非理性的,但又与幼儿稚拙、拟人化的思维体验是如此接近;饰品、背景等细节的运用,突破常规的逻辑思维,运用平面构图的方式,表现孩子眼中的所有事物。
  创造篇
  感知体验之后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参与创作过程,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
  1.操作材料的分层提供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创作需求。如果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画报偏向一种类型,孩子们最后呈现的作品风格和内容会比较相像;如果调整材料提供,增加半成品和畫报素材类型,除时尚风外还有卡通形象以及饰品、风景等内容后,幼儿的作品即会呈现出多样的内容,画面情节也会丰富许多。
  2.材料摆放形式的调整为创作活动增效。首次活动时,教师将美术工具(勾线笔、剪刀、胶水)以及画报半成品、原材料等混放在一个篓子里。操作时孩子们花费了不少时间用于寻找作品素材,影响了整个活动的进程。后期在材料摆放时注意了分类,工具归类,其余材料也分为原材料和人物、五官、饰品、环境等几项半成品,有效帮助幼儿提高操作活动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分类整理的习惯。
  3.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是提升创造力的价值体现。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进行“波普”艺术风格的学习和运用,并且大胆想象,使画报上的人物形象之间产生某种画面和情节的趣味关系。有的孩子是边思考边创作出故事情节,有的孩子则将看似无序的画面通过想象组织并讲述一段故事情节。想象的情节是否具有逻辑性已经不是活动的重点,重要的是教师需要肯定和欣赏每一位孩子的探索与表现,鼓励孩子大胆进行独特的艺术表现。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和多元的,“波普”艺术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何将当代艺术的种种表现形式通过活动介绍给幼儿,以此形成一组当代艺术的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欣赏美、感受美的机会,丰富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表达形式,拓展幼儿的艺术视野,提升幼儿的艺术品位才是最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体系,其调控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中资金的流转和运行。由于调控对象的相对一致,两大体系间天然存在着交织互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协调机制也就尤为重要,其协调配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要提升宏观调控的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的效果,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在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期刊
教育的主体是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耐心呵护以及不放弃每一个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同时,还应采取积极鼓励政策,相信
期刊
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是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的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寻找可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产业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主
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人们无论是在商业活动还是文化生活中都和电子商务频繁接触,甚至是离不开电子商务了。随着电子商务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深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