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情感共鸣与记者使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罗森塔尔写于1958年的新闻名作,获得了1960年的普利策国际新闻奖。其颁奖词是这样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其他文献
审美教育对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对人终生发展的作用,所以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鼓励学生阅读文学
20世纪前期,"听话、说话"教学从空白到正式确立其地位,从最初的"国语运动"到倡导标准语并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从国语教学法论述总结经验走向了以实际的可操作案例来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阐释了高考对论述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在熟悉论述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
针对广东省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信息少和内部发生机理复杂的特点,在分析广东省道路和交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构建了广东省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歌唱家用优美的语言演唱动听的歌曲,艺术家用幽默的语言让人们开怀大笑,老师用智慧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智,学生用探索的语言遨游知识的海洋,妈妈用唠叨的语言期盼孩子茁壮成长
一曲《涛声依旧》给了《枫桥夜泊》新的生命."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我曾对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