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后脊髓胶质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后脊髓胶质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MADB-106鼠源性乳腺癌细胞注入大鼠左侧胫骨建立骨癌痛模型.14d后,选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无减轻、进食好、活动正常、热痛阈<18.5 s、机械痛阈<27.8 g的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吗啡耐受组(n=9)皮下注射吗啡3次/d,连续5 d,每天单次注射剂量按10、20、40、50、60 mg/kg递增.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0 d开始隔日1次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造模后19 d皮下注射吗啡3 mg/ks,30 min后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动物,取腰段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脊髓IL-1β和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力.结果 与造模前比较.对照组造模后14、16、18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造模后14、16、18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造模后19 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IL-1β mRNA和TNF-αmRNA表达升高,脊髓IL-1β和TNF-α的含量增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结论 骨癌痛大鼠连续递增剂量腹腔注射吗啡可引起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进一步活化,IL-1β和TNF-α释放增加,从而发生吗啡耐受。

其他文献
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除与已知的炎症反应有关外,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具有类似良性肿瘤的高增殖特性,如能抑制其增殖活性,则可阻止囊肿的产生与长大,达到干预性治疗的目的。本研究观察了塞来昔布对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MRI已经成为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优点为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然而常规磁共振检查对乳腺癌检出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导致很多的误诊漏诊。本
教学方法改革是最有生命力的改革,其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针对医学院校专升本学生,在卒中急诊救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先放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成人致盲的常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玻璃体和视网膜上表达显著增高,参与了PDR的病理改变。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文献显示PDGF-B可以作为NF-κB的下游物质接受后者的调控。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NF-κB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