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然而,该课程方法多、知识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探索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作者从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环节和考试方法等多角度强化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知识理解的方法。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92-02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1-3]。据了解,目前从事环境工作的技术人员,60%~80%涉足与水处理、污水处理相关的领域。因此,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是相当重要的[4,5]。然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特点是内容杂、应用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物理、生物、化学、物化等方面)、学时有限,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是这门课程的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探索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方式改进
  1.合理分配学时、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选定的教材是高廷耀、顾国维等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确定的学时是6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56学时,实验8学时。由于内容多、学时数有限,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区分了主次,适当增减了部分内容:①把第十四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和第十七章(城市污水回用)两章内容放在课外让学生自修学习完成,同时布置一些思考题作为作业练习,以方便和促进学生的学习。②为避免与《给水处理工程》课程内容相重复,精简了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中第六节(离子交换法)、第八节(膜析法)、第九节(超临界处理技术)的内容。③从工艺新型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在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增加了调节池内容,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增加了改良SBR反应池和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第十五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增加了IC反应器、EGSB反应器等新工艺内容等,以便学生对目前污水处理中的一些新工艺、新方法有所了解。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主要内容的课时量,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而且也为一些重要的新工艺的介绍空出了学时。
  2.主线式构建课程内容。为了让学生将构筑物与工艺流程联系起来,我们在备课中绘制了一张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从讲课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结合教学进度中逐个构筑物的讲解,将工艺流程图不断反复播放,使学生能将单个零散的构筑物串联起来认识,既了解了构筑物本身的性能和特点,又明确了构筑物在整个工艺中的位置和作用,线条清晰,方便理解和掌握。
  3.不断丰富视频教学资料。目前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确实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但这还需要教师尽可能多地搜集多媒体影像、图片和动画等素材。几年来,我们利用各种渠道不间断地收集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我们利用带领学生去污水处理厂实习和参观的机会,拍摄影像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下载资料等,积累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及时补充到课程中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程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离我校不远有一小型污水处理厂,这是一家有一定历史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工艺,各种沉淀池的形式一应俱全,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方便。我在教学期间常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和内容带学生去厂里实地观看和讲解,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看到的是实物,是运行中的沉砂池、曝气池、活性污泥、二沉池出水等,因此很有兴趣,提问题的同学很多;有时我们还让他们动手测一下污泥沉降比或带些水样和活性污泥回实验室去镜下观测微生物或测一下COD等;这些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5.利用比较教学、课堂提问和作业。这门课程包括的各类方法较多、工艺较多、信息量较大,许多学生反映一些知识点容易混淆。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其一是“比较学习法”。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如: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区别;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区别;化学沉淀处理与混凝处理的区别;等等。有比较就有了区别。其二是以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这样既可以强调所学内容,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其三是充分利用作业。我们会将所学的重点以思考题、问答题的方式布置下去。学生动手做一下很有好处,也方便将来的复习。部分同学会根据题目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有个别同学还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
  二、充分利用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牢牢抓住课程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一个大作业,直接连在课程之后进行。以往课程设计的抄袭现象很严重,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探索,摸索出一套质量监控措施,并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首先,我们采用了一人一题的方法。通过对设计任务的分析,我们在设计任务中将用于计算总污水量和水质的居民人口数量、排污水量和排BOD5量进行改变,使每位学生设计题中涉及的人口数量和每人每天排放的污水量和BOD5量均不同,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从一开始拿到任务书就明确了自己任务的唯一性,必须自始至终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任务,教师则建立一张表格对每位学生的数据进行列表记录,用于检查。减少了抄袭现象的发生。其次,采用了答疑、质疑和中期检查的质量监控措施。“答疑”就是教师每天进行的现场解答和辅导;“质疑”是针对一部分很少与教师交流的学生进行的主动式提问和检查,了解这部分学生的设计方案,避免他们在设計中走弯路、出偏差,及时了解情况及时纠正;“中期检查”是为了掌握整个课程设计的进度,避免一部分学生前期不抓紧,后期时间来不及草率收场的情况发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问题迹象或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召集全班学生集中上课给予讲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反映是: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使他们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了一个系统的训练,同时巩固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三、考试方式改进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面广、方法内容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光靠一场考试难以做到公正、公平,要系统、牢固地掌握,需要平时的用心和积累。有些学生仅凭小聪明,短时间突击学习的方式应付这门课,其结果是考完试也就很快忘掉了,脑子里还是空空的。因此,我们采取了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课堂讨论提问成绩、实验成绩和出勤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打分,期末成绩占70%,期中成绩占15%,其他3项内容各占5%。这一措施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
  通过上述各类方式的综合采用,加深和加强了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几年来,学习效果逐年提高,成绩优良率不断提升;学生考研成功率有很明显的提高,2012年前每年仅5%~8%的考研成功率,2013年达到24.8%;在环保水处理领域的就业率也大大增加,以往仅15%左右,2012年达到43%。总之,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帮助,创造条件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咏,邹文慧,廖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广州化工,2012,40(1):130-132.
  [2]殷旭东.“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环节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3):195-196.
  [3]吴小宁,冯晋阳,刘增超.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2,35(5):65-66.
  [4]刘恒明,冯铁锁,郑丽娜.关于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22):113-114.
  [5]闫立龙,任源,张颖,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1(15):33-34.
  基金项目:上海电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21102)。
  作者简介:周笑绿(1956-),女,河南信阳人,上海电力学院,环化学院环境工程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及废物资源化;胡晨燕,上海电力学院环化学院,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博士。
其他文献
1994年,国务院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世纪末,全国重点建设100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
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新世纪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百年大计,与"三个代表"密不可分,关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理性化的过程.启蒙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为了将人类从古代"神恩"的蒙蔽下解救出来,致力于建构一个大写的"人"的世界,开启了社会理性化的序幕,
目的 为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培养更多优秀药师,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保障医院药师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方法 根据综合和基层医院培训实践经验,分别制定实习生、见习生、药师
一、从指导思想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普遍不佳,原因在于,教育者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因循守旧地向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31—01  一、做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  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只能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而这种内心深处的寻求,就是一种思想力。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更应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去观照自己的精神、心灵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具有思想力的教师,他们与学生结伴成
摘要:中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标准的构建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重点在于中高职护理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从国家、社会、机构、个人层面实现全面改革和衔接,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职业标准;专业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44-02  一、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意义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