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本文从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低,政策偏差以及职业技术院校在管理上的缺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今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偏差的原因。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原因 公平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并要求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都使得职业教育事业处于一个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但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特别是受到传统教育价值观等影响,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在当今人们的意识中,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低等的教育,这是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的偏离,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背离。认清职业技术教育认识偏差的原因,对于正确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传统观念鄙视职业技术教育引发人们认识的偏差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学而优则仕”等陈腐观念根深蒂固,鄙视职业教育、鄙视劳动的陋习尚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前“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也使得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与歧视。从近几年暴露出来的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状况看,主要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存在偏见,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低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待遇不如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待遇,从而造成家长不支持考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的局面。同时这种风气也影响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致使职业教师“招不进、留不住”。而大部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愿去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即使已在职的教师也不安心工作、纷纷找机会转岗跳槽,严重影响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
二、政策偏差局限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而引发认识偏差
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历来存在重综合类和二产类职业院校轻一产类和三产类院校、重重点职业院校轻非重点职业院校的倾向。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是国家优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有多种因素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政策上还缺乏保障。比如:毕业生户口转不转回,由各省市自己决定。特别是高收费更是将考生拒之门外,使人们产生高职还不如普通高校专科的感觉,况且高职学生能否进一步深造,政策还不够明确,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偏见。其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在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导向支持、经济支持等方面起步较晚,并且支持力度不足,导致职校在专业结构上,基础学科教育力量较强,应用学科教育力量较弱;在教学结构上,理论和实践相比,理论教学力量较强,实践教学力量较弱;许多职校的教学实验条件较差,由此导致很多学校很难开展实践教学;再次,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一個新生事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加之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所以其整体教育实力较弱,如认识肤浅、标准不高、创新不够、发展不平衡等。
三、管理缺陷限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引发认识的偏差
管理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职业人才培养需要,能力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不能实现其目标;其次,不能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延用中学或者传统本科的教学观念,加上实习实训不能完全到位,影响学生教育结果的公平;第三,有些职业院校仍然把职业教育当作精英型教育、选拔性教育,离开教育对象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造成部分学生中途被淘汰或不能按期毕业;第四,校风、教风、学风、考风不正,使学生学习的投入与回报、学业与就业不对称;第五,有的职业院校乱收费,学生资助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或因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偷工减料。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和相同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的偏差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认清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差的原因对于实现职业教育公平,尊重和保护每个人接受职业教育起点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消除了认识上的偏差,才能使得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平等的教育结果的公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1). 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05-11-14(1).
3、方光罗 试论职业教育公平[J]. 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2月第29 卷第2 期
4、 魏明,郝理想论我国职业教育投资公平性的缺失及制度创新[J]职教论坛,2009,(01) 。
5、康永久 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J] 教育与经济2001,(03).
6、 朱新生.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发展策略选择[J]. 教育与职业, 2000,(03) .
7、赵琳,冯蔚星.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6) .
8、庄西真.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 007,(Z1).
9、李志清.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及其性质[J].现代企业教育,2001,(07).
10、董建新.论制度功能[J].现代哲学,1996,(04) .
11、谈松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模式选择到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 2007,(02) .
作者简介:李厚,女,籍贯河北廊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高淼,女,籍贯陕西米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原因 公平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并要求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都使得职业教育事业处于一个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但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特别是受到传统教育价值观等影响,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在当今人们的意识中,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低等的教育,这是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的偏离,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背离。认清职业技术教育认识偏差的原因,对于正确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传统观念鄙视职业技术教育引发人们认识的偏差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学而优则仕”等陈腐观念根深蒂固,鄙视职业教育、鄙视劳动的陋习尚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前“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也使得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与歧视。从近几年暴露出来的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状况看,主要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存在偏见,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低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待遇不如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待遇,从而造成家长不支持考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的局面。同时这种风气也影响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致使职业教师“招不进、留不住”。而大部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愿去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即使已在职的教师也不安心工作、纷纷找机会转岗跳槽,严重影响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
二、政策偏差局限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而引发认识偏差
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历来存在重综合类和二产类职业院校轻一产类和三产类院校、重重点职业院校轻非重点职业院校的倾向。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是国家优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有多种因素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政策上还缺乏保障。比如:毕业生户口转不转回,由各省市自己决定。特别是高收费更是将考生拒之门外,使人们产生高职还不如普通高校专科的感觉,况且高职学生能否进一步深造,政策还不够明确,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偏见。其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在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导向支持、经济支持等方面起步较晚,并且支持力度不足,导致职校在专业结构上,基础学科教育力量较强,应用学科教育力量较弱;在教学结构上,理论和实践相比,理论教学力量较强,实践教学力量较弱;许多职校的教学实验条件较差,由此导致很多学校很难开展实践教学;再次,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一個新生事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加之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所以其整体教育实力较弱,如认识肤浅、标准不高、创新不够、发展不平衡等。
三、管理缺陷限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引发认识的偏差
管理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职业人才培养需要,能力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不能实现其目标;其次,不能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延用中学或者传统本科的教学观念,加上实习实训不能完全到位,影响学生教育结果的公平;第三,有些职业院校仍然把职业教育当作精英型教育、选拔性教育,离开教育对象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造成部分学生中途被淘汰或不能按期毕业;第四,校风、教风、学风、考风不正,使学生学习的投入与回报、学业与就业不对称;第五,有的职业院校乱收费,学生资助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或因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偷工减料。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和相同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的偏差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认清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差的原因对于实现职业教育公平,尊重和保护每个人接受职业教育起点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消除了认识上的偏差,才能使得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平等的教育结果的公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1). 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05-11-14(1).
3、方光罗 试论职业教育公平[J]. 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2月第29 卷第2 期
4、 魏明,郝理想论我国职业教育投资公平性的缺失及制度创新[J]职教论坛,2009,(01) 。
5、康永久 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J] 教育与经济2001,(03).
6、 朱新生.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发展策略选择[J]. 教育与职业, 2000,(03) .
7、赵琳,冯蔚星.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6) .
8、庄西真.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 007,(Z1).
9、李志清.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及其性质[J].现代企业教育,2001,(07).
10、董建新.论制度功能[J].现代哲学,1996,(04) .
11、谈松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模式选择到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 2007,(02) .
作者简介:李厚,女,籍贯河北廊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高淼,女,籍贯陕西米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