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大湾区”工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再利用及存在问题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工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再利用已成为世界文化融合、更新、创造的常见方式。如果说工业文化遗产的再利用(redesign)理念最早来自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如德国埃森著名工业旧厂房改造出的红点(Red Dot Award)设计博物馆等重要改建案例也曾深刻影响中国,"粤港大湾区"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已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征。世界五大湾区中纽约、旧金山、伦敦的国际化水平最高,融合世界一百多个国
其他文献
<正>目前广州地铁运营线路10条,线路里程309公里,车站数量190座。2016年,广州地铁日均客流达到702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出行比例44%,客流强度排在全国首位,网络化特征明显。从初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因多中心的城市环与大面积"绿心"开放空间并存的地区形态闻名于世,但"绿心战略"近60年的实施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长期以来一直存有对该战略的怀疑与争论。第一
根据祁连山山区海拔2800米以上的5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50年来祁连山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突变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以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