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重大车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近几年重大车祸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总结我国重大车祸伤的主要特点及车祸伤的急救原则和救治内容。对当前重大车祸伤的院前急救进行综述,得出对重大车祸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患者的救治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死亡现象和致残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重大车祸伤 院前急救 进展
重大的交通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车祸伤,基于患者受伤的因素较多且过程复杂,加之受伤人数多、伤员受伤情况不一等情况,车祸伤患者出血较多且容易发生死亡和残疾。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重大车祸伤患者若能够在受伤后半小时内及时得到急救,则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会明显降低,由此体现出对重大车祸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对患者的后期治疗有积极作用。
1 重大车祸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帅艳常指出,当前全球人类由于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数量约为每年120万,占到了交通事故伤者数量的20%,伤者多为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伤者救治后产生残疾的人数约为5000万人。当前我国的交通事故伤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每年由于重大车祸伤死亡的患者数量升至10万,平均每天死亡人数约300[1]。马燕对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13年车祸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数量统计中排第五名,该种情况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加有关[2]。俞亚菊指出,临床急救病包括车祸、外伤、心脑血管并和呼吸系统病等,车祸伤患者排名第一[3]。邓卫丽,庞艳君经研究发现,重大车祸伤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社会作用或者酒后驾驶等原因有关[4]。
2 重大车祸伤的特点
2.1 病理机制复杂
杨玭,花海明指出,大型车祸事故伤的原因较多,造成伤者病理机制复杂。交通事故中出现的猛烈撞击和严重挤压等均会造成伤者病情复杂和病情差异大的状况,多发伤极为常见且伤者病情危急[5]。
2.2 病情较重
夏朝晖,胥伟华认为,车祸伤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伤者病情除了与病理机制复杂有关,同时与患者的自身情况有较大关系,伤者的病情状况受自身免疫力的影响[6]。
2.3 受伤部位差异
张峰海经研究证实,重大车祸伤具有受伤部位数量不同的特点,通常车祸患者常发生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外伤和体表损伤的状况。其中四肢及盆骨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次是头颈部损伤。通常车祸伤者的受伤部位平均为1.52个,且伤者伤情严重状况存在差异[7]。
2.4 诊断困难
魏新宇指出,重大车祸伤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差异大和多种损伤共存的特点,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为病情的及时诊断带来困难,极易造成病情诊断错误或漏诊的状况[8]。
2.5 治疗困难
杨建中认为,重大车祸伤者治疗苦难的原因在于:①伤者的病情复杂、多发伤较多且出现多部位损伤,给治疗增加难度;②多部位和多功能损伤造成救治矛盾的产生,无法协调治疗;③由于诊断困难造成误诊和漏诊状况给患者的治疗造成延误;④车祸现场的治疗设备的药物不够充足,阻碍了伤者的治疗[9]。
3 重大车祸伤院前急救内容
3.1 院前急救体系
重大车祸伤的急救原则是利用现有的医疗设备对伤者进行有效救治,以“以救人为中心”降低伤者的伤残程度和死亡率。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在急救的过程中争分夺秒,提高对伤者的救治效率。当前诸多医院成立院前急救网络和急救电话,医院需保障急救电话的畅通并不断开发新型通讯方式提高联络效率。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来救治伤者,并将伤者的伤残程度降至最低。
3.2 现场医护急救
院前急救的有效性与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由此护理人员和急救人员需要提高专业能力,做到对伤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和正确急救。针对于重大车祸伤患者需进行颜色标记,①红色代表伤者病情危急,需首先救治;②黄色代表病情重但相对稳定,可以延迟救治;③绿色代表轻伤患者,可最后救治;④黑色代表伤者存活概率较低,可进行姑息治疗。急救前期需对伤者进行病情评估,采用五步快速诊断方式评估患者状况,分别为耳听、眼看、手摸、询问和测量。当前临床中关于事故伤者的伤情评估方案包括创伤评分、创伤指数、现场指数、CRAMS评分等。现场急救的效果影响到患者的后期治疗和恢复,现场救治的中心在于维护患者呼吸功能,及时止血并清洁伤口,减少污染。针对于失血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靜脉通道,维持患者的血量;针对呼吸功能障碍伤者需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并将伤者口中异物进行清理,必要时对患者气管插管。
结语
通常重大车祸伤会对受伤者造成严重身体损伤,伤者受伤后的半小时内是发生死亡概率较高的时间,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对重大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效率可通过培训急救人员专业水平、正确评估患者受伤状况。
参考文献
[1]帅艳常.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08(11):81-82.
[2]马燕.408例车祸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09):33-35.
[3]俞亚菊,张文洁.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在急重车祸急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01(13):78-80.
[4]邓卫丽,庞艳君,宛云英.2013年深圳市院前急救前五位呼车原因及时间分布规律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03(05):236-237.
[5]杨玭,花海明,曹志龙.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4,06(14):637-638.
[6]夏朝晖,胥伟华,孙宏俊,等.院前急救交通事故伤患者的心里特点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10):2503-2506.
[7]张峰海,武卫,郑旭东.优化院前急救网络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06(06):881-884.
[8]魏新宇.车祸导致的严重性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2(08):439-440.
[9]杨建中,李树林,张亚楼,等.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院前急救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2(20):1384-1387.
【关键词】 重大车祸伤 院前急救 进展
重大的交通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车祸伤,基于患者受伤的因素较多且过程复杂,加之受伤人数多、伤员受伤情况不一等情况,车祸伤患者出血较多且容易发生死亡和残疾。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重大车祸伤患者若能够在受伤后半小时内及时得到急救,则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会明显降低,由此体现出对重大车祸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对患者的后期治疗有积极作用。
1 重大车祸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帅艳常指出,当前全球人类由于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数量约为每年120万,占到了交通事故伤者数量的20%,伤者多为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伤者救治后产生残疾的人数约为5000万人。当前我国的交通事故伤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每年由于重大车祸伤死亡的患者数量升至10万,平均每天死亡人数约300[1]。马燕对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13年车祸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数量统计中排第五名,该种情况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加有关[2]。俞亚菊指出,临床急救病包括车祸、外伤、心脑血管并和呼吸系统病等,车祸伤患者排名第一[3]。邓卫丽,庞艳君经研究发现,重大车祸伤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社会作用或者酒后驾驶等原因有关[4]。
2 重大车祸伤的特点
2.1 病理机制复杂
杨玭,花海明指出,大型车祸事故伤的原因较多,造成伤者病理机制复杂。交通事故中出现的猛烈撞击和严重挤压等均会造成伤者病情复杂和病情差异大的状况,多发伤极为常见且伤者病情危急[5]。
2.2 病情较重
夏朝晖,胥伟华认为,车祸伤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伤者病情除了与病理机制复杂有关,同时与患者的自身情况有较大关系,伤者的病情状况受自身免疫力的影响[6]。
2.3 受伤部位差异
张峰海经研究证实,重大车祸伤具有受伤部位数量不同的特点,通常车祸患者常发生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外伤和体表损伤的状况。其中四肢及盆骨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次是头颈部损伤。通常车祸伤者的受伤部位平均为1.52个,且伤者伤情严重状况存在差异[7]。
2.4 诊断困难
魏新宇指出,重大车祸伤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差异大和多种损伤共存的特点,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为病情的及时诊断带来困难,极易造成病情诊断错误或漏诊的状况[8]。
2.5 治疗困难
杨建中认为,重大车祸伤者治疗苦难的原因在于:①伤者的病情复杂、多发伤较多且出现多部位损伤,给治疗增加难度;②多部位和多功能损伤造成救治矛盾的产生,无法协调治疗;③由于诊断困难造成误诊和漏诊状况给患者的治疗造成延误;④车祸现场的治疗设备的药物不够充足,阻碍了伤者的治疗[9]。
3 重大车祸伤院前急救内容
3.1 院前急救体系
重大车祸伤的急救原则是利用现有的医疗设备对伤者进行有效救治,以“以救人为中心”降低伤者的伤残程度和死亡率。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在急救的过程中争分夺秒,提高对伤者的救治效率。当前诸多医院成立院前急救网络和急救电话,医院需保障急救电话的畅通并不断开发新型通讯方式提高联络效率。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来救治伤者,并将伤者的伤残程度降至最低。
3.2 现场医护急救
院前急救的有效性与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由此护理人员和急救人员需要提高专业能力,做到对伤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和正确急救。针对于重大车祸伤患者需进行颜色标记,①红色代表伤者病情危急,需首先救治;②黄色代表病情重但相对稳定,可以延迟救治;③绿色代表轻伤患者,可最后救治;④黑色代表伤者存活概率较低,可进行姑息治疗。急救前期需对伤者进行病情评估,采用五步快速诊断方式评估患者状况,分别为耳听、眼看、手摸、询问和测量。当前临床中关于事故伤者的伤情评估方案包括创伤评分、创伤指数、现场指数、CRAMS评分等。现场急救的效果影响到患者的后期治疗和恢复,现场救治的中心在于维护患者呼吸功能,及时止血并清洁伤口,减少污染。针对于失血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靜脉通道,维持患者的血量;针对呼吸功能障碍伤者需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并将伤者口中异物进行清理,必要时对患者气管插管。
结语
通常重大车祸伤会对受伤者造成严重身体损伤,伤者受伤后的半小时内是发生死亡概率较高的时间,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对重大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效率可通过培训急救人员专业水平、正确评估患者受伤状况。
参考文献
[1]帅艳常.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08(11):81-82.
[2]马燕.408例车祸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09):33-35.
[3]俞亚菊,张文洁.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在急重车祸急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01(13):78-80.
[4]邓卫丽,庞艳君,宛云英.2013年深圳市院前急救前五位呼车原因及时间分布规律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03(05):236-237.
[5]杨玭,花海明,曹志龙.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4,06(14):637-638.
[6]夏朝晖,胥伟华,孙宏俊,等.院前急救交通事故伤患者的心里特点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10):2503-2506.
[7]张峰海,武卫,郑旭东.优化院前急救网络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06(06):881-884.
[8]魏新宇.车祸导致的严重性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2(08):439-440.
[9]杨建中,李树林,张亚楼,等.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院前急救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2(20):1384-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