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关键是初高中衔接内容的学习,准确定位自己的学习能力状态,通过不断努力迅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想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8 -02
很多同学不能够迅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到高中数学学习非常困难,这也同时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帮助同学度过难关,学好高中数学呢?结合新教材新课改谈谈自己关于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几点想法。
一、准确定位
1.心理成因。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获得动力的过程,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经常地获得成功获得快乐,学习才会有动力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初中阶段很多同学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也有过类似的许多成功体验,一次不错的考试成绩,一个难题的解决,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使他们有所收获,于是,他们总能在学习占据主动,从而取得学习上的不断进步。而到高中以后,学生由于知识本身难度,抽象性等的变化。能否很快的获得初中的这种既定的心理平衡,他们在心理上能否迅速的实现转型,将是他们能否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
2.思维习惯,思维方式
(1)学习的无序性。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同学脱离原有的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一味盲从于老师,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课前不知道怎么去预习,课上笔记和老师的讲解又不能兼顾,课后不知道怎么去复习,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情况愈来愈差。
(2)学习的逻辑性。高中数学是一个极富逻辑性的,网络化的系统。强调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注重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而很多同学听讲不够专心,笔记又不够全面。这难免出现逻辑混乱,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
(3)眼高手低。一味的追求难题,深题,甚至是怪题,忽视基础,往往使很多同学举步维艰,难以为继。在学习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4)训练不到位。做大量的练习,然后对对答案,糊里糊涂的对完了事,不求甚解。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很多知识上的漏洞,越积越多,最后就难免进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界。
3.初高中知识的对比
初高中知识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知识的容量变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数倍的放大,课前课后的预习和练习量加大,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很难完成任务,很多同学难免会进入疲于奔命的境地。同时高中数学更加抽象,这给同学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养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样学好高中数学更需要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怎样去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呢?这需要我们同学不断的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有赖于(1)从老师那儿学习老师的成功地经验,老师是一个过来人,很多学习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2)从优秀的同学那儿学习好的学习习惯。同学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往往会有很多有效而又实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我们有必要去进行借鉴。(3)通过自己的学习生活去进行调整和总结,自己的学习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有效的学习习惯。
2.抓好课堂。课堂是我们汲取新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抓住了课堂,我们才能学好数学。
(1)理顺关系。课本中给出很多知识,结论。这些知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怎么联系呢,我们要通过老师的讲解,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中,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
(2)注重知识形成和发展。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不但教给同学知识,更强调教给同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授之以渔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定理和结论的时候,要和老师一起研究其生成的过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抓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同学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常常会暴露别人解决问题的思维,其中有好多闪光点,这些地方往往能帮助我们突破问题的死角,使问题的解决锦上添花。久而久而,就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特质。
(4)抓解题指导。一题多解,一题多法。可以有效地发散思维,在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快速的寻找捷径。多题一法。把问题进行类化,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从而有效地从题海中脱离出来。
(5)抓好作业。规范解题,限时训练。规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理顺知识的因果联系。而限时,定量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避免拖拖沓沓,思维懒散的坏习惯。
3.充分体验成功,发展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门索然无味的学科,学生能学出好成绩。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体验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处理好两个问题
1.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切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
2.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要有信心和恒心。
参考文献:
[1]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数学;想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8 -02
很多同学不能够迅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到高中数学学习非常困难,这也同时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帮助同学度过难关,学好高中数学呢?结合新教材新课改谈谈自己关于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几点想法。
一、准确定位
1.心理成因。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获得动力的过程,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经常地获得成功获得快乐,学习才会有动力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初中阶段很多同学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也有过类似的许多成功体验,一次不错的考试成绩,一个难题的解决,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使他们有所收获,于是,他们总能在学习占据主动,从而取得学习上的不断进步。而到高中以后,学生由于知识本身难度,抽象性等的变化。能否很快的获得初中的这种既定的心理平衡,他们在心理上能否迅速的实现转型,将是他们能否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
2.思维习惯,思维方式
(1)学习的无序性。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同学脱离原有的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一味盲从于老师,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课前不知道怎么去预习,课上笔记和老师的讲解又不能兼顾,课后不知道怎么去复习,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情况愈来愈差。
(2)学习的逻辑性。高中数学是一个极富逻辑性的,网络化的系统。强调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注重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而很多同学听讲不够专心,笔记又不够全面。这难免出现逻辑混乱,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
(3)眼高手低。一味的追求难题,深题,甚至是怪题,忽视基础,往往使很多同学举步维艰,难以为继。在学习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4)训练不到位。做大量的练习,然后对对答案,糊里糊涂的对完了事,不求甚解。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很多知识上的漏洞,越积越多,最后就难免进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界。
3.初高中知识的对比
初高中知识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知识的容量变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数倍的放大,课前课后的预习和练习量加大,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很难完成任务,很多同学难免会进入疲于奔命的境地。同时高中数学更加抽象,这给同学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养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样学好高中数学更需要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怎样去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呢?这需要我们同学不断的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有赖于(1)从老师那儿学习老师的成功地经验,老师是一个过来人,很多学习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2)从优秀的同学那儿学习好的学习习惯。同学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往往会有很多有效而又实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我们有必要去进行借鉴。(3)通过自己的学习生活去进行调整和总结,自己的学习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有效的学习习惯。
2.抓好课堂。课堂是我们汲取新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抓住了课堂,我们才能学好数学。
(1)理顺关系。课本中给出很多知识,结论。这些知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怎么联系呢,我们要通过老师的讲解,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中,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
(2)注重知识形成和发展。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不但教给同学知识,更强调教给同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授之以渔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定理和结论的时候,要和老师一起研究其生成的过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抓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同学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常常会暴露别人解决问题的思维,其中有好多闪光点,这些地方往往能帮助我们突破问题的死角,使问题的解决锦上添花。久而久而,就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特质。
(4)抓解题指导。一题多解,一题多法。可以有效地发散思维,在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快速的寻找捷径。多题一法。把问题进行类化,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从而有效地从题海中脱离出来。
(5)抓好作业。规范解题,限时训练。规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理顺知识的因果联系。而限时,定量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避免拖拖沓沓,思维懒散的坏习惯。
3.充分体验成功,发展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门索然无味的学科,学生能学出好成绩。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体验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处理好两个问题
1.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切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
2.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要有信心和恒心。
参考文献:
[1]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