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事事如意”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ond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早在7 000多年前,宜兴就有古陶的生产活动,在此后的岁月之中,尽管朝代更迭、岁月变迁,但是宜兴良好的地理位置蕴藏着丰富的陶土和紫砂矿料,宜兴的匠人们世世代代传承不息,把陶瓷艺术发扬光大。特别是在今天全民健康饮茶的推波助澜之下,紫砂文化方兴未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带给我们更多的紫砂艺术精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和传统的柿子形态紫砂作品相比较更加的古朴自然、端庄稳重,让人观之感觉是可以陪伴很多年的老朋友一般的亲切自然,上面的纹饰复杂但不凌乱,也是我们经常所见的如意,具有美好的吉祥祝福和文化内涵,带给我们独特的紫砂艺术体验。
  关键词  紫砂壶;事事如意;工艺技巧;文化内涵
   我们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俗,最早的茶叶被用来当做消炎的良药,在古籍之中亦有记载,后来逐渐地演化成为了煮茶和点茶的工艺,直到元代开始多民族融合之后,明清之时茶叶的饮用方式改为冲泡。饮茶方式的改变促使器具的改良,在民间传说之中,苏东坡就把煮水用的石铫改良成为了端把的“石瓢”,开一时之先河。紫砂的故乡宜兴自古以来也是茗茶的产地,在唐代的时候,宜兴茶被选为贡茶,有着“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赞誉,正是这样的背景之下,紫砂壶的诞生显得顺理成章。早在7 000多年前,宜兴就有古陶的生产活动,在此后的岁月之中,尽管朝代更迭、岁月变迁,但是宜兴良好的地理位置蕴藏着丰富的陶土和紫砂矿料,宜兴的匠人们世世代代传承不息,把陶瓷艺术发扬光大,特别是在今天全民健康饮茶的推波助澜之下,紫砂文化方兴未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带给我们更多的紫砂艺术精品。
  1  紫砂壶“事事如意”的工艺技巧
   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经典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如意的紋饰装饰,使其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工艺技巧,融合了紫砂光素器和筋纹器的特点,可谓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典型代表。此壶壶身饱满圆鼓,壶肩部张力十足,转折干脆利索,凸显出作者精湛的技艺水准;壶底微微收拢,更显得亭亭玉立,下面的一圈如意纹饰筋纹清晰,阴阳凹凸,细节的处理也非常到位;壶嘴婉约修长,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自然圈卷、端握舒适、三山齐平;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壶盖上面的如意纹饰和壶身同出一辙,相得益彰,更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中间点缀的圆珠壶钮娇小可爱,拿捏称手。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时候以实用为基础,把我们常见的柿子和如意纹饰结合起来,希望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筋纹手法的运用更加增添了整体的制作难度,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工艺技巧。众所周知,筋纹的成型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纹饰的凹凸都是全手工制作成型,并没有相应的模具辅助,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和传统的柿子形态紫砂作品相比较更加古朴自然、端庄稳重,让人观之感觉是可以陪伴很多年的老朋友一般的亲切自然,上面的纹饰复杂但不凌乱,也是我们经常所见的如意,具有美好的吉祥祝福和文化内涵,带给我们独特的紫砂艺术体验。
  2  紫砂壶“事事如意”的文化内涵
   自从紫砂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许多的文化意义,尽管在当时小书童龚春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而创作的紫砂壶,或许只是当时的机缘巧合,但是在文人雅士的宣传和关注之下,明式生活和文化品位很快地就在紫砂壶上面折射出来,直到今天,我们对于紫砂壶已经不是单纯的冲泡茶叶的功能,更多的是经过陶刻、纹饰的装饰之后,带有许多的情感寄托在里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意在我们古代最初是一种随身携带用来挠痒痒的工具,在后来慢慢演变的过程之中,材质由木质变成玉质,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以它为灵感的如意纹饰也逐渐地流行开来,多用在服饰、家具、建筑等等上面,运用非常的广泛。柿子,则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之一,尤其是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如同灯笼一般喜庆吉祥,带给我们浓浓的祝福之情。所以在紫砂的造型艺术之中,柿子和如意的结合非常多见,取了谐音“柿柿如意”,受到壶友们的广泛喜爱。这件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从紫砂的材质方面就经过挑选,最终采用了朴实无华、透气性强的紫泥来制作,器型的整体呈现出一个抽象的柿子,而壶身和壶盖的如意纹饰则细腻精湛,上手把玩欣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那种韵律感和节奏之美,再加上满满的祝福之情,让我们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中留恋不舍,久久难以忘怀,用此壶喝茶品茗定然能够使您的茶座熠熠生辉。
  3  结  语
   对于刚入门的壶友来说,紫砂的泥料、造型和文化内涵是最为关心的主要元素。真正的宜兴紫砂艺人都会根据壶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泥料制作,也会赋予紫砂艺术不同的文化内涵。紫泥的厚重、段泥的清润、朱泥的喜庆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不同的造型把圆器的流畅、方器的刚正,还有花器的惟妙惟肖都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神奇魅力,同时也在不断的欣赏和把玩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参 考 文 献
  [1]周斌.事事如意柿柿红——“事事如意”紫砂壶的艺术特色与吉祥意义研究[J].陶瓷,2021(1):81-82.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紫砂壶就是他们世代传承和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紫砂壶的发展也迈进了新的阶段,创新成为传统艺术品创作的重要动力。紫砂壶艺术极受关注和喜爱,是新时代最具活力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宜兴紫砂凭借其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融合了多种文艺元素,成为了紫砂匠人连接艺术与生活的纽带。  关键词 紫砂壶;祥云;造型   紫砂是宜
摘 要 陶器的出现是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过程中,陶塑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瓷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陶瓷手工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陶塑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本文以陶塑题材中的瑞兽为创作元素,通过对写实瑞兽进行卡通装饰,设计制作一系列现代萌版陶塑文创产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趣味性。结合本次创新实践成果,以期为今后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提供
摘 要 陶瓷题材记录片是记录和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以记录片《瓷路》为例,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多维叙事视角,人物故事、情景再现和悬念设置的叙事手法,以及画面、声音叙事语言三方面探讨其成功的叙事策略,同时指出缺少英文字幕不利于其国际传播之不足,可以为制作出更好的陶瓷题材记录片提供借鉴。  关鍵词 陶瓷题材记录片;瓷路;叙事策略  基金来源:本文为2020年江西省社会
摘 要 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许多题材用紫砂的形式演绎出来,让我们在饮茶论道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人们蕴藏在壶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引起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中,受到唐代茶道的深刻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福在眼前飞羽壶”,把唐羽的形态经过一定的创新之后,融入了更多的创意设计和艺术
摘 要 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为首,关于鼠的创作题材被艺人们广泛运用。庚子鼠年,新年伊始我国遇到了新冠肺炎的爆发,在这突如其来的这场抗疫中,对中国政府、中国人民都是一场大考验,因而产生了这款壶的创作灵感,记录这一历史事件。  关键词 老鼠;鼠文化;处之泰然   我国民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对动物的原始崇拜,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为首,有小小身子能耐大的象征,古怪精靈的鼠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并不讨人欢喜,源于它
摘 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紫砂泥料独特的可塑性,在千百年来的世代传承中,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把紫砂抟制成为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喝茶实用器和文人雅器,使得我们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健康和饮茶文化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紫砂壶“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地位。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佛手壶之皆大欢喜”,通过简约的小花器设计,主要突出了紫砂壶的实用性,腹部非常饱满,适合各种茶叶的冲泡,在壶
摘 要 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很长久地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作为茶座之上的主角和生活之中的陪伴,紫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用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劲风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姿态,作者把传统器型和雕塑、陶刻艺术完美地融入其中,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享受,也让我们在惊讶和错愕之中想到紫砂艺术还可以这样的传神和写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
摘 要 紫砂泥绘是一种用紫砂泥浆来代替画于宣纸上的墨水颜料,用不一样的物料及不一样的器物来作画的装饰手法。作品“秋栖玉露微”由两幅泥绘画面组成,有着它独有的装饰语言及手法,在古朴中透露着别样的韵味。  关键词 秋;装饰;紫砂泥浆;对比;刻画   岁月,沉缓冗长,徐徐走过春夏,秋来了。没有春的艳丽、夏的炙热,宛若它只有人们所说的寂寥与凄凉,但细细寻味,它却也有着另一番不一样的素丽与希冀。这种美不仅仅
摘 要 在紫砂泥料的基础上,才有这广大紫砂艺人的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紫砂壶除了泥料、器型吸引我们之外,其中的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折射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陶刻、彩绘、绞泥等等的装饰,充分利用了紫砂本来的肌理和五色的特质,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从整体上来看紫砂艺术作品“火凤凰”,从形态上突出了壶身尾部舒展自然的状态,从工艺的手法来看,尽管呈现出来的颜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