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这个看似简单的数词在古汉语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意义,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材料论述了“三”的多重涵义及其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汇 训诂
  
  在汉语中,“三”是一个平常而含义颇丰的字,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大写作“叁”,也作“参”。“三”在汉语中,可指实数,如“三人”“三里”“三日”表数量,《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序数。“三”也可虚指,如《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表多数,《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表多次、再三。
  “三”在汉语中还表示少数,这一点不为人们所注意,像《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辞书也没作收录。闻一多先生认为:“在十为足数的系统中,五是半数,五减二得三,是少数,五加二得七,是多数。古书中说到三或七,往往是在这种意义下,作为代表少数或多数的象征数字的。”(《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七十二》)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句话不离本行”中的“三”,均表示少数。除此之外,“三”还表示“全、都”的意思,如“一问三不知”。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
  古人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类社会,常“以三为法”来描述自然与社会。如天、地、人称“三才”“三仪”;日、月、星称“三光”“三辰”“三明”“三精”“三曜”;福、禄、寿称“三星”;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学习要充分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这些空闲时间,莫让光阴付流水。
  道教与“三”有着不解之缘。《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的最高神称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供奉这些最高神的庙宇称为“三清观”。道家把诸经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合称“三洞”,认为人有“三魂”,即爽灵、脱光、幽精。道教把宇宙划分为上界、地界、水界三部分,将时间划分为无极界、太极界和现世界。
  佛教也对“三”情有独钟。佛教把佛、法、僧称为“三宝”,有“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之说。佛家将世界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部分。佛教的经典分为三藏:经、律、论。佛教对信徒提出了“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还把精于佛教经典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比如众所熟知的《西游记》里的唐僧,俗称“唐三藏”。
  “三”的文化内涵,三言两语,只能见冰山之一角。如能通过这样一篇短文,引领读者诸君到文化圣殿中三品其味,作者也是三生有幸了。
  ★作者简介:冯国亮,重庆市垫江二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诵读举足轻重。笔者认为唯有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反复诵读,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诗文,进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背诵积累和习作运用。  【关键词】诵读 古代诗文 运用    我国古代诗文中越来越多优秀篇章被选入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对古典诗文的识记默写和品读鉴赏的考查更是倍受高考命题人青睐。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更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引导学生喜爱并学
如何突破写作上的滞留期,提升作文的品位,是每个学段的学生焦虑的问题。根据新课标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创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构思、材料、内容、思想感情、语言
语文教学中,老师须用情感贯穿课堂始终,饶有情味地导入,情感浓郁地朗读,富有情理地引导,情融意切地交流。情味深长地收束,在贴近生活的人文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 要】作文评改,要能较好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领悟能力,一改以往学生怕作文的现状,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  【关键词】春风化雨 作文评改 效果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中考中作文分值也占相当可观的比例。在实践中,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摘要:通讯录是一部手机的最高级别入口。运营商需要类似综合通讯录这样的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进而为自己的互联网事业打下基础。本文从运营商自身、用户需求和行业竞争的角度探讨运营商通讯录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运营商转型;手机超级入口;通讯录;民用物联网;电子商务  引言  本文所指的通讯录,是一种用户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互联网产品。包含但不限于目前所见的通讯录。其明显特征是能够拨打传统语音电话、收发短信
摘要 本文通过自己的潜心阅读,对《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红楼梦》 刘心武 红学研究    刘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独树一帜,成果卓著,经过百家讲坛的传播,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我聆听了刘先生的讲解,认真的阅读了刘先生的一部分红学著作,受益匪浅。在阅读过程中,我似乎发现了一些小小的瑕疵,想谈谈自己的管见,虽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爱刘先生,更爱红学,因
【摘要】语文必须坚决摒弃非人文化的做法,回归到简单,即潜心文本,投入地诵读,整体把握,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展开对话,真实而有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汲取文本精华,形成和发展语文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角色;距离;觉解;情感体验;素养    曾经语文被认为是少慢差费,而现在语文似乎做到了多快好省。然而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气候下,在应试教育汪洋大海中,考试指标是航标,分数就是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可使学生阅读思维活动富有灵活性和独创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经验,提出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创造性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知的基础上求未知,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在变革的过程中求突破,其實质就是创新;它不满足于一般人所认为的唯一的正确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对同一问题,站在
【摘要】积累语言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却令人担忧,笔者对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学生语言积累欠缺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语言 文字 语文教学    一、学生语言积累现状令人担忧    语言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