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注重主观世界改造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则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发展民主。现在看来,解决党内民主的問题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发展党内民主,调整党内权力关系,实际上是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对民主的观念和态度问题,是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主观世界改造问题。所谓主观世界改造,就是不断用先进、正确、科学的理念战胜头脑里落后、错误、愚昧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从方法论上讲,就是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世界改造是自我思想斗争中这个“我”战胜另一个“我”的过程。如果领导干部和党员都能以正确的理念对待权力和利益关系,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障碍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注重主观世界改造。
  一、强化平等理念,反对封建特权理念
  1.必须强化平等的观念
  发展党内民主,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任务繁重。特权观念与发展民主是相对立的。平等是民主的一条基本规则,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党内民主的本质是保障党员的权利,即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党内不平等的观念积习深厚,尤其是在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中,一些人尤其是个别“一把手”习惯于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习惯于当本地方、本单位的“家长”,忽视甚至侵犯党员基本权利,这种观念与发展党内民主是格格不入的。在全党强化平等的观念,就必须反对封建主义的特权观念、浓厚的级别观念、特殊化的观念、家长制观念等,使自己从愚昧落后观念中跳出来,这是一个艰巨的思想改造过程。
  2.正确对待权力关系调整
  这是发展民主过程中主观世界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党内生活中为什么存在压制党员的权利、不让人讲话现象?为什么有违背民主程序、个人专断、“一言堂”现象?主要是因为发展民主会威胁一些人的权力和利益。压制民主的实质,是保护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必须坚决反对。邓小平说,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在党内,权力下放也是发展民主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更多党员、党代表关心参与党内事务,调动积极性,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应该下放的权力?权力是人民的,作为执政党,是代替人民掌握政权。就党内的权力关系来讲,党员是党的主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是直接民主的要求。扩大党代表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是间接民主的要求。不能把党的权力私有化、个人化,不能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来决定对改革的态度,这是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的道理。
  邓小平指出,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党内民主也是如此。发展民主,党内充满了思想斗争,舍小局为大局、舍自身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党的利益,是思想斗争的痛苦过程。如果不能使党的立场战胜自我立场,不能树立党性至上理念,发展党内民主就是一句空话。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勇敢面对民主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主观世界改造,做发展党内民主的促进派。
  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把握党内民主的规律
  1.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加强道德修养
  发展民主必须有相应的道德观念配套,缺乏道德的民主是“怪兽”。品德低下、为政不廉、贪得无厌、为所欲为的人,不仅不愿意发展民主,而且骨子里总是想亵渎民主规则。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培养民主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主观世界改造的基本内容。要教育和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抵制各种不道德行为的诱惑,缩小不道德行为在民主实践中的空间。教育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党内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屏障。这样,才能使党内民主建立在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上,才能大大提高党内民主质量。
  2.必须注意把握发展党内民主的规律
  党内民主有没有规律可循?需要在实践中去把握。例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但民主不是解决党内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民主自身的局限性就是一种规律,党内民主同样要面对。民主有世界公认的进步规则,但并不是说有了民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就一定能够治理好。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与自身的视野、认识能力有关,而且往往和自己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导致民主规则局限性的重要根源。在实际生活中,在涉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时候,一个人的认识往往可以受到自身利益的扭曲,甚至为了自身和小团体的利益宁愿同意一种不正确的观点,固执己见,损害大局。这样,以局部利益和私利为基础作出的决定,尽管履行了民主程序,但也很难是科学、正确的。所以,民主的质量与参与者的素质、出于公心的程度,与科学、严格的制度密切相关。
  此外,如何认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如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如何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等?都为认识民主、驾驭民主提出了许多课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总结,把握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的过程。
  三、面对民主的挑战,以极大的勇气改造自己
  1.提高自我改造的能力,做战胜自己的强者
  发展党内民主,为什么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态度?因为这些年,我们发展民主的方式基本上是以上级机关主导的,即“上级推进型”的方式,这种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推进民主方式很有道理。随着时代发展,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下放权力,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将越来越困难。在一些方面,推进民主不是含糊不清的理论问题,而是勇气和决心问题。
  改革,难在改自己。老子《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发展党内民主是党自身的改革,需要有自我战胜的勇气。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毫无情面解剖自己。如果没有勇往直前的自我解剖精神,没有“慎独”,没有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改造自己就很困难。共产党既要战胜外部的敌人和困难,同时要战胜自己内部的错误和陈旧观念,既要破山中贼,更要破心中贼,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共产党人将一事无成。共产党人要做战胜自己的强者。
  2.在积极参加党内生活的实践中改造自身
  改造主观世界也需外部因素的推动。从人们思想斗争的规律来讲,要使健康的自己战胜病态的自己,使真善美的观念战胜假恶丑观念,控制自己不走入主观主义的、邪恶的误区,除了强化自律外,还必须借助他律,借助党内生活实践的帮助。这就要求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借助党组织、同志的帮助来提高领导干部战胜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党内生活的实践中锤炼健康的民主观念,逐步形成习惯,营造先进的党内民主理念和民主文化。自律和他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其目的都是改造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和能力。
  党内民主建设和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是长期的任务,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将永远伴随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作者:黄河科技学院教授、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执政党建设首席专家
  (责编/于亚博)
其他文献
盘点2012年的中国文化盛事,看点之一便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同名图书的热销。5月的深夜,7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甫一播出,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之后,央视旗下多个频道相继重播,收视率仍居高不下,乃至“舌尖上的……”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热词。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国产纪录片的新境界,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片的热播,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
2006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与山西、浙江、上海、重庆一道,率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关系广东200万“事业人”命运的部署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7年,广东省知难而进,紧锣密鼓出台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中求进”的思路,认真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新路,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几年探索,广东省委、
面试是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以及公务员招考的重要环节,而面试中的语言表达,能够全面展示考生的才华和能力,是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被考官认可的极好机会。我们发现,在面试的过程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考生回答时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因而获得理想的成绩;有的考生语无伦次,张口结舌,则失去了很好的机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除了考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外,语言表达技巧很重要。在面试过程中,考生应该把握哪些语
审计发现1784项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形成损失及潜在损失45.57亿元。从审计调查53户中央骨干企业看,45个项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就先行建设,截至2011年底完成投资583.37亿元。  ——2013年6月28日《新京报》  所谓“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其实就是决策失误的代名词。“1784项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形成损失及潜在损失45.57亿元”,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决策失误的触目惊心,而审计署有
张庆黎书记在河北省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主题报告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想干事的境界、会干事的水平、干成事的追求”,听后深受鼓舞,对推动深泽加快实现突破发展、跨越赶超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激活想干事的“精气神”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毛主席早就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张庆黎书记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大事、
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我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选择。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追求结构合理、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过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新一届省委的高端谋划,将成为我省优化经济社会和城乡结构,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强力引擎。  为什么——立足“五个不够”   为什么新一届省委要提出
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同处一个工作舞台,日常接触最多,交往频率最高,需要共同研究的事宜大到乡镇的发展大计,小到机关人员的生活起居,相互之间产生一些摩擦或者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上下牙齿,还有咬舌的时候”。但这种摩擦和矛盾如不能及时调适,就会酿成情感上的“裂痕”。实际工作中,有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由于缺乏沟通,人际关系沿着“摩擦——生热——起火”的轨迹发展,到了“对面不啃西瓜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