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新品种:珞优8号
品种来源!珞红3A×8108
审定情况:2006年湖北省审定,2007年国家审定,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审定编号:鄂审稻2006005,国审稻2007023。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节部分外露,茎秆韧性较好。叶色浓绿,倒二叶叶片窄,剑叶绿,剑叶较窄长、挺直,叶鞘无色。穗层整齐,谷粒长型,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有两段灌浆现象,遇低温有包颈和麻壳,后期转色一般。全生育期141.7天,比Ⅱ优725长2.0天。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田间稻曲病较重。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08公斤,比对照Ⅱ优725增产0.77%。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1.5公斤,秧苗一叶一心时亩用15%的多效唑100克兑水30公斤喷施。培育带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5~40天,株行距13,3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勤灌。及时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控施氮肥,忌断水过早。(4)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及螟虫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确保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武汉国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430070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517号明泽大厦6018
联系人:丁俊平
电话:027-87396277
电子邮件:gyzy_wh@163,com
小麦新品种:新冬20号
品种来源: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河北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引进,原系号冀87-5018。
审定情况:1995年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新农审字第9509号
特征特性:弱冬性、早熟类型。籽粒白色、饱满、角质,千粒重39~41克,容重803克/升。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7.1厘米,主穗粒数40粒,结实小穗数18个左右,小穗排列紧密。芽鞘浅绿,幼苗半直立:株高70~7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分蘖: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238天左右。抗寒性较强,耐水肥,抗倒伏性强。中抗条叶锈病,耐白粉病。新冬20号蛋白质含量16.5%左右,沉淀值27.5毫升,湿面筋含量42.3%。面团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1.7分钟。衰弱度90BU,面团最大强度170EU,延伸性219毫米。
产量表现:1994年参加自治区南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36公斤。比对照冀麦26增产3.42%,居第二位。熟期最早,一般亩产450~500公斤,最高单产600公斤。1995年在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进行生产示范,经专家评估示范点单产普遍为500~550公斤。是目前南疆冬麦区主栽品种。
栽培要点:(1)播种期和播量:南疆10月5~20日适期播种,亩播量15~20公斤,要求亩基本苗30万左右。(2)灌水与施肥:要求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播种前施20~25公斤磷酸二铵,播种时种肥5~10公斤磷酸二铵,开春后追施返青肥10~15公斤尿素,头水追施尿素5~10公斤。开春后灌水3~4次。(3)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杂草和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宜南疆早熟冬麦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邮政编码:830091
联系人:黄天荣
联系电话:13999846432
E-mail:[email protected]
品种来源!珞红3A×8108
审定情况:2006年湖北省审定,2007年国家审定,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审定编号:鄂审稻2006005,国审稻2007023。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节部分外露,茎秆韧性较好。叶色浓绿,倒二叶叶片窄,剑叶绿,剑叶较窄长、挺直,叶鞘无色。穗层整齐,谷粒长型,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有两段灌浆现象,遇低温有包颈和麻壳,后期转色一般。全生育期141.7天,比Ⅱ优725长2.0天。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田间稻曲病较重。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08公斤,比对照Ⅱ优725增产0.77%。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1.5公斤,秧苗一叶一心时亩用15%的多效唑100克兑水30公斤喷施。培育带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5~40天,株行距13,3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勤灌。及时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控施氮肥,忌断水过早。(4)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及螟虫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确保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武汉国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430070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517号明泽大厦6018
联系人:丁俊平
电话:027-87396277
电子邮件:gyzy_wh@163,com
小麦新品种:新冬20号
品种来源: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河北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引进,原系号冀87-5018。
审定情况:1995年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新农审字第9509号
特征特性:弱冬性、早熟类型。籽粒白色、饱满、角质,千粒重39~41克,容重803克/升。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7.1厘米,主穗粒数40粒,结实小穗数18个左右,小穗排列紧密。芽鞘浅绿,幼苗半直立:株高70~7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穗层整齐。分蘖: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238天左右。抗寒性较强,耐水肥,抗倒伏性强。中抗条叶锈病,耐白粉病。新冬20号蛋白质含量16.5%左右,沉淀值27.5毫升,湿面筋含量42.3%。面团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1.7分钟。衰弱度90BU,面团最大强度170EU,延伸性219毫米。
产量表现:1994年参加自治区南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36公斤。比对照冀麦26增产3.42%,居第二位。熟期最早,一般亩产450~500公斤,最高单产600公斤。1995年在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进行生产示范,经专家评估示范点单产普遍为500~550公斤。是目前南疆冬麦区主栽品种。
栽培要点:(1)播种期和播量:南疆10月5~20日适期播种,亩播量15~20公斤,要求亩基本苗30万左右。(2)灌水与施肥:要求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播种前施20~25公斤磷酸二铵,播种时种肥5~10公斤磷酸二铵,开春后追施返青肥10~15公斤尿素,头水追施尿素5~10公斤。开春后灌水3~4次。(3)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杂草和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宜南疆早熟冬麦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邮政编码:830091
联系人:黄天荣
联系电话:13999846432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