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实验 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新能力
  新教材探究性实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方法步骤的实验;另一类是不提供方法步骤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由于课堂时间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有困难,教师不应通过简单地讲解把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应通过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实验研究过程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例如在“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中,教师提出问题:①提取叶绿体色素应选用植物的哪一部分作材料?②根据叶绿体色素溶解性应选取哪种溶剂提取?③叶绿体色素中含有的镁离子有什么特点?采取怎样措施防止叶绿体色素的破坏?④提取出的叶绿体色素混合滤液中,含有各种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色素,怎样把各种色素分开?上述问题的提出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的思考,在经过教师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和方法,使他们接受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产生一种用自己参与设计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问题的迫切愿望,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二、因地制宜选择实验材料,培养创新能力
  适当选择实验材料是生物学实验成败的关键。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取材是否正确。在中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实验材料不足或缺乏理想的材料,在实验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力求达到与预设实验同样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选择了以下理想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在制作洋葱磷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时,应选用叶龄较大的磷片叶做材料;取用石蒜的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取用麦冬的根观察根对根对矿质之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取用荷叶作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些材料实验结果明显,并是夏、秋季生长旺盛的植物,比课本中规定用的材料好。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在自家菜园地里选择适宜的土质、环境进行了栽培、种植,可随取随用,也是平时学生分组实验可及时取用的材料,解决了以前在实验室里培养或菜市场购买、实验材料不及时或不适合等而延误学生实验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去探索,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改变试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经典实验,按教材中所提供的材料、方法、操作过程做实验,多数是可以得到良好效果的,但有些实验由于材料采集难度大或反应速度慢等原因,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以消除原实验中的弊端。例如:在做水分的渗透作用实验时,卵壳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半透膜材料,但按照教材中介绍的方法制取,实际是很难成功的。经过我们引导学生研究,对卵壳膜制取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就是把去掉蛋清和蛋黄的蛋壳,用清水洗净后,放进100ml的小烧杯中,然后把盐酸和酒精按1∶1的比例制成混合液,倒入小烧杯中,到蛋壳完全浸没在混合溶液中,大约10~15分钟,蛋壳中的钙质全部被溶解到混合液中,只剩下完整的卵壳膜了,这样可根据要求把它密封到漏斗口处就可以进行水分渗透作用实验。
  又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根尖临时装片制作实验中,学生在压片过程中,往往用力过轻或过重,根尖细胞不分散或者压烂,造成前功尽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压片,一种按教材方法做,一种不用镊子弄碎根尖,也不在装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而是用镊子轻轻按盖破片几下,结果发现改进后的方法效果更好。这些做法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做好实验中的“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使学生获得对实验过程最直接的感受,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如果实验结束后没有理论上的总结、提升,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功能,取得最佳效果。实验中的“讨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讨论”的关键是教师的问题导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层次分明,有针对性。同时,要给学生充分发表己见的机会。例如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设计的一些讨论题:①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根据是什么?②你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样吗?如果不是,请分析原因。③由本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④能否在本实验中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为什么?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什么?
  通过问题讨论,可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材料和试剂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等实验的基本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建筠. 在常规实验中发展创新思维[J]. 生物学教学,2008(8):42—43.
  [3]朱平. 以实验为载体. 以问题为向导.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 中学生物教学,2010(7):30—32.
  [4]吴丽芳.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模仿能力[J]. 生物学教学,2008(7):36—37.
其他文献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这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对此我常常在思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该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们导航,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
【摘 要】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深入交往,作为最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交流工具——汉语和英语,便被人们在各个层面上不停地拿来对比研究,汉英寒暄语之间的差异及其起因也随之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本文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汉语或英语交流时,在遇到相同寒暄语时的不同反应,和在相同环境下使用不同寒暄语的情境中,经常犯的错误及其所造成的误会,探讨了汉英寒暄语的不同方式及汉英语言国家不同文化内涵,对比了文化、语言
<正>卵巢早衰(POF)是一种40岁前出现的以闭经、性欲减退、高促性腺激素为特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1],病因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损伤或特发性原因有关。
【摘 要】在倡导新教材的课程改革之际,实现学生自主解决物理学科的实际问题和高校升学率的目标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关键。经过物理教学的长久实验,各种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实施“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强化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阐述了物理教学问题的类型和功能以及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途径。论述了培养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 提问能力
【摘 要】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文从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实施原则出发,进一步探讨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德育教育 原则 措施  一、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潜能,营造浓厚氛围  新时期的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不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班主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数学课程应当推动学生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
初中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16岁,发展心理学认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情绪,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有调查表明:有将近20%的初中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一、形成原因  1. 教育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大学城的迅速兴起、学分制的广泛推行、网络的全面普及,高校班集体建设变得日益复杂,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高校班集体建设,厘清辅导员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变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 辅导员 角色定位 实践应对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