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也可以简化为各国“愤怒青年”为实现政治理想、谋取现实利益而与现存的国内、国际秩序进行磨合抗争的互动史。青年人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带有无可扼制的跺动,不安定和不确定成分,表现为一种集合性的“群体斗志”。在这里, “愤怒”就像氧气,而“青年”正好是可燃物,遇到好的火种,瞬间便可成燎原之势。
有一点可以肯定,出现“愤青”的国家,往往正处于深刻社会变动的进程中,而其年轻人承载了除去个人人格成熟以外,更大一层的社会和民族责任。可以说,最有自我感,同时也最有世界感的一代人,才会“愤怒”。
不会愤怒的青年,是没有远大追求的一代人:但是,只会愤怒而不懂得如何超越的青年,又将会把激情变成一股摧毁一切的力量。
对中国新一轮风起云涌的“愤青”现象,国外的学界和舆论界,都是经历了一段手忙脚乱的调整适应过程的。特别是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的所谓“鸟巢一代”,刚一出场,就让很多自以为了解中国的西方中国问题专家们,跌破了眼镜。
纵观历史,其实在任何一个波澜壮阔、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点上,强大国家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对于整体命运和世界进程的强烈关注和把握。只要一个国家的青年人,真正找准了自我感和世界感,那这个国家的前程基本上已经确立了。
“以天下为己任”,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慷慨激昂的呼声和心声,也许,这一代年轻人眼中的“天下”,有着历史所赋予的不同寻常的视野。从这个角度上说,评价现在的“愤青”,也许最好要等到20年以后,当这些“愤怒”变为平实和实力的时候。
有一点可以肯定,出现“愤青”的国家,往往正处于深刻社会变动的进程中,而其年轻人承载了除去个人人格成熟以外,更大一层的社会和民族责任。可以说,最有自我感,同时也最有世界感的一代人,才会“愤怒”。
不会愤怒的青年,是没有远大追求的一代人:但是,只会愤怒而不懂得如何超越的青年,又将会把激情变成一股摧毁一切的力量。
对中国新一轮风起云涌的“愤青”现象,国外的学界和舆论界,都是经历了一段手忙脚乱的调整适应过程的。特别是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的所谓“鸟巢一代”,刚一出场,就让很多自以为了解中国的西方中国问题专家们,跌破了眼镜。
纵观历史,其实在任何一个波澜壮阔、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点上,强大国家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对于整体命运和世界进程的强烈关注和把握。只要一个国家的青年人,真正找准了自我感和世界感,那这个国家的前程基本上已经确立了。
“以天下为己任”,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慷慨激昂的呼声和心声,也许,这一代年轻人眼中的“天下”,有着历史所赋予的不同寻常的视野。从这个角度上说,评价现在的“愤青”,也许最好要等到20年以后,当这些“愤怒”变为平实和实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