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打开习作的通道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122702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儒效》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里所倡导的就是要重视个体的体验。《辞海》里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体验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体验能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体验是打开学生习作的通道,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一、阅读体验,习得语言
  1.找准课内外的契合点,在阅读体验中积累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或导出同题、同类读物,或推荐同一作者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爱上阅读。如,教《窃读记》课外阅读链接《城南旧事》;教《匆匆》后,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选》;教完《学会看病》推荐毕淑敏同一话题的另一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学习《和时间赛跑》推荐阅读林清玄散文;教《争吵》一课,引导阅读《爱的教育》……这样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静默的阅读中更多地积累语言、习得语言。
  2.搭建阅读分享平台,在交流体验中感悟语言
  借助学校开展的“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发动学生自筹图书角,在班里开展“多读书,读整本书”活动。班级掀起了读书潮之后再举办专题阅读会,分享孩子们的阅读体会。
  如在开展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专题活动后,老师可以选取《红楼梦》写“笑”的典型片段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语言表达之精妙,还可以创造机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且已涉猎古典名著的学生上台交流心得,谈一谈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这样的交流分享,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习得语言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二、活动体验,激发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体验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开展各种趣味活动的体验才是学生习作的“润滑剂”,才是激发学生动笔欲望的兴致点所在。根据不同学段的习作训练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趣味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力,解决“言之有物”之难,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习作的兴趣。
  如第二学段学生初入习作,笔者开展有关“物”的观察系列训练时,组织多重感知物品活动,让学生们把枇杷、荔枝、杨桃等水果或花生、核桃等坚果带来,引导他们调动多种感官,从物品的形状、颜色、气味、口感等方面去感知,先看、摸、尝……再顺藤摸瓜,启发学生们回忆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的生活体验。这样层层推进,体验内容丰富了,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如鱼得水了。第三学段开展“班级达人秀”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确定对象,再仔细观察,从各个个性鲜明的同学身上抓特点,挖掘鲜活的事例。这样,学生通过亲眼目睹,写出来的人物就特点鲜明,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自然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写起文章来就特别生动具体、妙趣横生。
  三、生活体验,积累素材
  1.丰富生活体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体验是学生习作的重要素材,我们应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生活实践体验。例如,“三八节”到了,要求学生给家中的女性长辈洗脚、洗头、洗衣……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蹲下来,小心翼翼地试了试水温,再把妈妈的脚慢慢地放入水桶里。轻轻地帮妈妈搓洗,摸着妈妈脚后跟的老茧,我的内心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抬头一看,妈妈的眼圈有些发红……”孩子们在体验中懂得爱,回报爱,学会了感恩,文章自然就充满真情实感。
  2.挖掘乡土资源
  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将富有地方特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利于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育人因子充分挖掘并利用,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就能有感而发。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方风味美食”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们也有亲身了解与参与的感受,笔者先后带学生上街去搜集资料,品味小吃,利用除夕准备年夜饭,学做一种美食、品尝美食、感知美食,填写活动记录卡,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开展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后,学生们有力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写作就轻车熟路,既快又精彩。
  3.深入社会调查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目前,社会上随处可见塑料袋,笔者设计了“关注塑料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到市场进行调查塑料袋的使用频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了解滥用塑料袋的不良后果,使环保意识得到了培养。调查之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给市民写倡议书、设计宣传语等。又如,开展“家乡景区现状”调查以后,进行“环保方案”“景区介绍”“广告设计”等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整理采访记录、做了观察笔记、给相关部门写建议书……而这些不都是习作的素材吗?
  语文课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只要善于引导阅读体验,组织活动体验,引领生活体验,打通小学生的习作之路,孩子的童真童趣自然流淌于笔端,汇成淙淙的文字之溪流。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
其他文献
夏丏尊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显著区别之一。而湖南省道县牛路口中心小学陈快元校长把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  陈快元认为:“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爱是我在教育岗位上进德修业的原动力。”  做老师时,陈快元希望做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孩子,他
《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  学生对《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很有兴趣。文章中的思辩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很好地使学生
摘 要: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本文从朗读品味,让词语“现”出来;联系生活,让词语“实”起来;换词比较,让词语“神”起来;运用表达,让词语“化”下来这四个方面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词语教学;精彩;理解;感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言:“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
教学,是永恒的话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经过这次《折线统计图》的研修,我们对“教学如水”这一提法有了一些感悟。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教学则是由教和学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  教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好课首先要钻研教材。我们备课组的所有成员,潜心研读文本,对教材形成了整体着眼,切实把握知识结构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图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同时信息技术也必然会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势必充分掌握信息技术这门重要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学生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公认。  目前,农村幼儿教育还停留在“保姆”或“小学化”教育阶段,因此,改变农村幼儿园教育形式是当务之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实施教科研,是改变农村幼儿园教育形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而教科研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既是
在两次不同的活动中,笔者先后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一课,由于对学生经验的不同估计与把握,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路径,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两次上课的经历与感悟进行整理,与同行交流,并予以指正。  一、首次尝试:热闹顺畅,自鸣得意  笔者参加市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首次执教《认识负数》。解读教材,发现课本提供的两道例题,分别呈现了“温度计中的负数”和“银行存折中的负数”两个生活情景,属
摘 要:“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感受和体会运用优化思想。本文以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一课为研究素材,基于学生学情,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分散难点、逐步感悟“优化”的过程、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价值。关键词:优化思想;渗透;烙饼问题 ;应用  所谓“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优化思想”在小学数学
春风送暖日,扬帆奋进时,历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考又悄然临近。回顾历届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我们的领悟是:深入浅出但求点石成金,厚积薄发始得化蛹为蝶。  一、研考纲,析考题,把脉定向  (1)考纲上墙,瞄准方向。我们在各班开设了“中考信息栏”,将考纲粘贴在专栏里,将关键词句用红线浓墨重彩加以突显,并引导学生逐条学习各考项。开展“相约考纲前”学习反思活动,时常提醒学生有空就来“赴约”,并和考纲深度交流: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中学信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索,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1.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充满了想象,在探究新知识时能有效调取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