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有醋名曰周王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史料记载,醋源于西岐,成于殷商。庄颁《物源类考》曰:“周时已有醋,一茗苦酒,称为醷。”《周礼》载:“醷人掌五齐、七葅。”醷人是王室设立的主管饮食的官员,五齐指当时酿制食醋的5个过程,七葅概括了食醋的7大品类。这說明远在3 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食醋已广泛用作日常的调味品。而生在周原、吃着岐山醋长大的脱洪武,想用最传统的酿造方式,在机器产醋的重围中,酿出最地道的岐山粮食醋。
  父母盼,游子归
  脱洪武的老家就在陕西省岐山县,从小就吃着岐山的农家醋长大。“在老家的饮食习惯里,醋是非常重要的调料。臊子面、擀面皮,各种凉菜、热菜,都少不了醋。而且,菜的味道好不好,醋的味道很关键。”在脱洪武的记忆里,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做醋,而且自家每年也都要做一次醋,伏天踩曲,八月十五煮醋,大笸篮中固态发酵……一次做够全家人一年吃的量。那时,做醋是件大事,整个家族的人都会积极参与,一起踩曲、蒸煮粮食……仪式感很强。
  其实,醋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并不容易成功,农家人做醋的口诀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所以,以前人们弄不明白为什么要失败,也没有科学的分析,就把原因归结在‘迷信’的事情上。比如,做醋的时候家里不能有陌生人、做醋的过程大家都要注意不能说某些字眼,有些甚至还要在院坝里挂上剪刀、斧头、荆棘之物,用来辟邪。”脱洪武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然而,这样的场景在今天,并不多见了。因为流水线生产的醋早就占领了大片市场,农家人也懒得再花精力和时间,一年做一次醋了。
  脱洪武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地,很少回老家。眼见着父母的年纪一天天大了,突然觉得应该回家在父母跟前待着,于是原本已经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他收拾、安排一番,回到了老家岐山。“回家倒是容易,但闲着也是闲着,总得找点事情做。”脱洪武还清楚记得,那是2014年的9月底,和一群朋友吃晚饭。你来我往之间,提到了老家的醋。在全国市场上,大家早就熟悉了镇江醋、山西醋,但陕西岐山的醋并不被大众熟悉。“说着说着,我就受到启发,决定做醋了。”作为农家子弟,脱洪武非常懂得农村生活的艰苦,他想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粮食醋,值得让他去奋斗和努力一下。“做不好,也不影响大家的生活,做好了能解决就业和收入的问题,大家还能吃上健康的好醋。”2015年7月1日,脱洪武租下南郭村里一处废弃的小学校。而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岐山各地,走访擅长做醋的老人、针对粮食醋做市场调研,考虑生产出来以后的全国布局。
  “我查阅了很多关于醋的资料,发现岐山是周王发家的地方,《周礼》也有记载说当时就有人为周王做醋。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岐山每家都有做醋的习俗。所以我大胆猜测,有没有可能当年周王王室做醋的工艺,经周人后裔一代代传到现在。那么,今天的岐山醋,和当年有没有关系?所以,我把我的品牌命名:周室王醋。”原本,脱洪武只是想在老家找一件事情做,但开始以后发现,这是他值得放下任何事情,当成人生重要目标来进行的项目。
  好醋,天赐
  只要了解粮食醋的制作过程,就会明白:醋是大自然对人的馈赠,是自然天成的。人工只是辅助,顺应天气变化增料、减料、升温、降温,帮助有益菌群工作的过程。“所以,为什么同样的工艺,有些人家能做得一手好醋,有些人家产醋量低甚至产不出醋。”自己的厂房刚开始运转时,也遇到各种问题。脱洪武不着急,从村里把老妈、老爹接到厂里,让他们帮忙出主意、号号脉。“我母亲今年快80岁了,还在老家做醋。我自己做醋,也有人劝,说风险大。但我想,我妈大字不识,一辈子做的醋又鲜又香,我还受过教育,更能把醋做好。”
  所以在工艺上,脱洪武完全遵循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和技艺。以大曲作为发酵的引子,精选小麦、高粱、玉米和豆类,加上麸皮,经蒸煮,加入瓮缸里发酵,再摊晒在笸篮里散热,又转入瓮缸里压醅成熟醋,最后加水淋出有岐山特色的鲜香粮食醋。过程说起来三两句,但在刚开始的头一年,经常出问题。到现在,脱洪武也算是总结出了经验:得把它们当成孩子。天天观察、随时记录。醋是有生命的,知道冷热,知道饥饱,只是不知道说话。照顾得好,菌群才长得好,好醋也就随之而来。“所以,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功夫、体会、时间积累。”脱洪武为了控制醋的品质,不管多大的量,都坚持分成一笸篮一笸篮的样子,就像在老家做醋一样。“大不了,笸篮多安排几个嘛。我唯一改变的,是原材料。在原有的纯粮食基础上,增加了豆类,让口感更丰富。”工厂里的师傅,全都手工完成每一步工作。蒸煮以前,会将粮食彻底清洗,而制曲师傅的丰富经验知道在哪种环境、哪种温度下,菌群最安全、最活跃,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升温、除湿,甚至是开窗这样的简单动作。
  拌醋环节,工人师傅一手一手,将麸皮与材料搅拌均匀,放到笸篮里,这个过程叫醋化,是酿醋过程中最难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一开始,就需要把温度升到42摄氏度。“其实也可以用机器搅拌,但是感知不到温度变化,所以我们仍坚持人工搅拌,用手把材料从底下翻到面上,每一处都不放过。一边感知温度,一边搅拌充分。”在脱洪武的厂子里,没有一台机器,全都是传统的瓮缸、笸篮、陶坛……就连加热的过程,也是老师傅用柴火在灶台加热,啥时候加火,啥时候撤火,全凭多年经验。“老铁锅蒸煮,是敞开的,很容易就把粮食发酵中产生的甲醛全部释放。”刚出来的醋很浑浊,所以厂里还有一排排的澄清瓮,经过一两天时间的自然澄清,提取清澈的部分,过滤后灌装密封。
  头道醋味道最浓,二道醋有恰到好处的醇香,再以后的醋,脱洪武用来当饮料喝。“这个过程,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哪一批醋出了问题,我一定是直接处理,不会面市。我的想法很简单,从我们这里出去的醋,一定是品质最好的!”脱洪武信心满满。
  今年是脱洪武做醋的第二年,目前基本能保证产出和收入的平衡,但销量还不够,所以产量也不高。人们对醋的定价还不太接受,他自己也觉得尴尬:“我当初做这件事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吃到好的粮食醋。但做出来以后,大家就质疑为什么价格这么高,是不是特别暴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只能相信时间能让大家对市场上的产品做出理智的判断,接受真正优质的产品。”
  脱洪武计划先把周室王醋做起来,走出去,在全国有知名度、影响力。接着他想发动岐山的农民都来做醋,由工厂做品控,量起来了,价格也就下去了,企业有微利能维持运转就足够。那时候,能做的事情,就不只是酿醋了。民宿、博物馆、传承人培养……好多好多的事情都可以做。“我的理想是,让岐山人真正意义上脱贫致富,如果这辈子能把这件事做好,那也是我这一生最满意的事情了。”脱洪武说这是他的终极理想。
其他文献
花钿,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妆容了:唐宫戏中,公主、贵妃、皇后,眉间总有那么一点朱砂,或水滴,或月牙,或祥云,或火焰,或牡丹……美得坦荡,艳得大胆,宛如一朵朵绚烂的牡丹,把女子装扮得雍容华贵,一如大唐盛世。  风起花落一朵梅  花钿并非唐朝专利。它可能来得更早,长沙战国楚墓中的彩绘女俑脸上,就有阶梯状的3排圆点,所以芈月公主是有可能画花钿的。  历史总归没有传说来得有趣,花钿的传说,美丽而曲折。 
打开开化堂的茶筒,竟然飘出美妙的音乐;朝日烧的茶杯明明放在木桌上,杯里的水却逐渐沸腾起来;西阵织不只是做和服的高级面料,还可以做成屏风;中川木工艺的木器不止有水桶,还可以是温酒器;公长斋小菅的竹编灯罩内,分明看不到灯泡,却能发出光来;金网迁的网香炉不用点火也能焚香礼佛……这是2017年米兰设计周上,京都手工艺组织Go ON与松下电器合作推出的“当电子遇见传统工艺”系列作品展。  GO ON与日语中
耀眼的红色天鹅绒与晶莹剔透的水晶,将Atelier Swarovski的“春夏”季装扮得美轮美奂。作为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的奢华时尚配饰系列,Atelier Swarovski长期以来与维果罗夫 (Viktor
每当我们想起丘吉尔、萨特、爱因斯坦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人物时,跟随他们出现的一定还有一支叼在嘴边的烟斗。正如著名小说人物福尔摩斯所说:“除了表和鞋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比烟斗更能彰显一个人的个性了。”而如今,烟斗这样一件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舶来品,摇身变为一座小城的名片,让世界瞩目。从“老烟枪”到“老炮儿”  “每个人都不容易,活下去的都是老炮儿。”这是陈灿聪新作品出来后,说的第一句话,他给这件作
多年前的走访,马老师曾收集了不少少数民族的绣品,朋友说现在都涨价了,赶紧卖掉,她说:“舍不得出卖我们的青春。”  “现在市场出现很多蓝染DIY,但简单的手帕、围巾类DIY只能增加一点收入,对染织这门工艺不会有提升。因为所做的技艺一直在重复,只有3小时的寿命。我们更需要的是延长染织作品的质感与经济价值,对技艺进行助长与提升。让染织艺术化与生活化,才能让更多人认识天然染色。”  因为常办展览,马老师与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微雕,虽微小,却足道。  佛山石湾的山公盆景微塑、福建明溪县的寿山石壶微雕、厦门的老街小巷微景观模型、香港的市井小店袖珍作品……不仅将“大”千世界化為亳厘之距,执握于掌中,更将传承千百年的技艺融汇于指尖,化于无形。  虽不及举目千里的气魄或万里江山的锦绣,却以小见大,手艺人的付出,丝毫不缺用心与专注。
真木千秋  日本“染织作家”,手工织品设计工坊Maki Textile Studio创始人。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手工纺织工艺,遍访全世界,去那些被她称为“世界尽头”的地方寻找纱线和工艺,长达20余年。深入印度村落,将地方性材料、原生态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赋予原材料天然的颜色和艺术品般的美感。  正是这些连姓名都不知道的人,织出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织物,而且每一块都那么的温暖。原来美不仅仅是颜色的瑰
苏州城的生活,无疑是惬意的,适宜培养闲情逸致。一大早,苏州的大小园子里,早早就有人提了鸟笼逛园子。泡上一壶碧螺春,把鸟笼子往树上一挂,就等着听“小曲儿”。正在学说话的雀儿一般不多见,主人家都怕“脏了嘴”,闷在家里慢慢教;带得出来的鸟儿,与其说是比鸟听歌儿,不如说是比笼子。  鸟笼的制作,一直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北派以天津为代表,作品多为圆形;南派以苏州为领袖,作品多为方形。相比北派的大气硬朗,南派苏
2015年3月29日,苏州创博会组委会以“手工艺之都的新手工艺”为主题在苏州市会议中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新手工艺运动”是创博会组委会与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联合发起的一项创新活动,旨在将苏州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国际设计理念与品牌创新体系相结合,通过再发现、再思考、再设计,让传统工艺演绎而来的创新产品满足当下的审美标准、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著名设计师杨明洁在现场发布了“新
摘 要: 艺术设计是各类原创设计的依托,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同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内涵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对学院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与改进。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学习态度;艺术设计教育;自主学习  一、基础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多数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