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相关性及其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颈源性眩晕以及颈椎不稳定之间的关系问题探讨其中医分型治疗理论。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患有颈源性眩晕症的病患50例,其中男性病患人数为31例,女性病患人数为19例。年龄范围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岁。对全部50例病患进行关于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关联性分析以及中医分型论治。确诊是否存在颈椎不稳定以及病发的几率。对病患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分析病患病发特征以及中医分型的差异性。结果: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位病患并无发生颈椎不稳定情况,发病率为0%,病例组共50例病患,36例出现颈椎不稳定情况,发病率为72%。颈2~7椎体后援夹角(6.75±0.89)。结论:颈源性眩晕病患的颈椎椎体后缘夹角在7°以内不会产生颈源性眩晕。中医分型论治对颈源性眩晕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烧结温度是制备微孔陶瓷灌水器的关键控制因素。研究以石英砂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渗灌用氧化硅微孔陶瓷灌水器,分析烧结温度对微孔陶瓷灌水器结构及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目的:探讨对实施妇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实施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
通常情况下,文艺研究一般包括文艺发展史、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三个领域,其中,文艺批评对文艺的研究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