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颈源性眩晕以及颈椎不稳定之间的关系问题探讨其中医分型治疗理论。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患有颈源性眩晕症的病患50例,其中男性病患人数为31例,女性病患人数为19例。年龄范围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岁。对全部50例病患进行关于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关联性分析以及中医分型论治。确诊是否存在颈椎不稳定以及病发的几率。对病患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分析病患病发特征以及中医分型的差异性。结果: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位病患并无发生颈椎不稳定情况,发病率为0%,病例组共50例病患,36例出现颈椎不稳定情况,发病率为72%。颈2~7椎体后援夹角(6.75±0.89)。结论:颈源性眩晕病患的颈椎椎体后缘夹角在7°以内不会产生颈源性眩晕。中医分型论治对颈源性眩晕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