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近年来掀起了民族工艺热,人们开始热衷于购买佩有印花、刺绣等样式的民族服饰,外出旅游也喜欢选择古色古香的地方并将有民族特色的小物件作为纪念品带回,对捏面人、吹糖人等这样的民间手艺颇感兴趣,过年过节时也乐于欣赏舞龙舞狮、皮影等民俗,家中也多备用陶瓷、木雕、书画等民间工艺品。
在我们欣赏民间工艺的同时,它们也正在慢慢的逝去,目前青少年对传承民间工业的认同感日益趋下,一是因为制作太过复杂,二是工艺品生产不成规模,三是没有自己的品牌等;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需要我们结合互联网传播快、广、多等特性来宣传我们的民间工业,以取得互联网和民间工业的双赢,既传播了文化,也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互联网+;泰山皮影;传承;营销
一、时代背景
“互联网+”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部门的扩散,本质在于传统行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正式将“互联网+”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以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手工艺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妥善地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民族手工艺资源,是推进我国文化大国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当前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一项课题。如何营销毛民族手工艺品、制定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来扩大手工艺品的销量呢?
二、民族工艺之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泰山皮影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十不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文化部统计,目前皮影“十不閑”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然而,只依靠口口相传、感兴趣的人较少等因素一直以来制约着这项传统艺术的发展,作为这门艺术目前的唯一传人,范正安为了保护传承泰山皮影做了很多努力。当前互联网+的兴起,为皮影这一传统民族工艺带来了真正能够面向大众进行传承与推广。
三、传统手工业面临的危机
在如今这个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的时代,中外文化的结合,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1.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
2.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制作较为分散,制约了有组织的生产结构的形成和产业化发展,工匠技师收入偏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不完善,也导致人才青黄不接;
3.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展示力度不够,中国到现在为止一个民族手工艺品的品牌都没有,这是一个商机,也是一个民族工艺品技术传承和发扬的有力切入点;
4.部分手工艺工序复杂、材料特殊,难以做到规模化。
“民族工艺品重在传承,只有把工艺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才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民族工艺的传承中来。”指导教师张瑞红说。在皮影等传统民族手工艺迎来“互联网+”的策略后,可以通过微博、微信、APP等以及各大网络论坛来对泰山皮影进行宣传推介。由于皮影的制作不能做到规模化,所以我们想要推广。不仅仅要依赖于走出去,最主要的还是要坚持引进来的原则,可以利用旅游这一新兴行业来为民族工艺区域带来人流量(为不能规模化的工艺品源地带来人流量进行宣传及销售);在旅游业的带领下,泰山皮影可以引来大量的观光游客以及皮影爱好者,可以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水平,人们只有生活无忧了,才会重新拾起对皮影的制作及演出,另外为皮影当地带来了人流量,同样也是皮影宣传及传承的机会。
针对近年来民族文化日益衰落,甚至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如何能将传统的工艺发扬光大,是目前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为其寻找出路。
四、互联网+带来了新契机
互联网+的潮流,使得我们传统民间工业看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来使得民间工艺真正的走出民间,进入大众的实现。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借用互联网渠道,实现线上销售,甚至达到全球销售(将规模化的工艺品销售各地)。也可以通过一些旅游网站来进行宣传,进而带到当地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当下的自媒体和流行的直播平台,来使得我们的传统民间工艺得到社会大众的了解和认可,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对手工艺感兴趣的人,亲身体验到民族工艺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乐趣。比如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并成立了自己的电商服务团队,从拍摄、取景、商品展示以及客户维护都有专人负责。
再次,可以借助当前的MOOC平台,将传统的手工艺的文化,包括来历、制作、喻意、难点等细节,录制成小的视频片段,供国人学习传承。还可以采取制作动画片的效果来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民族自豪感。让年轻的一代有更多的创新点。
民族工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民族工艺发展的根本在于传承。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人会更多的了解到我们的民族工艺,而那些老前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收徒的方式广纳贤才,让民族工艺后继有人。从而可以保留将濒临消失的一些特有的工艺,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五、研究成果展望
民族工艺实现互联网化,具有传统与现代的鲜明色彩业内人士原泽民分析认为,“两者的有力结合,增加了民间工艺的频度,也扩展了互联网的宽度,是一种双赢的搭配。虽然对比鲜明却毫不冲突,民间工艺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推广,更加方便传统民间工艺的发扬与传承,让越来越多的民间工艺走出去,被世人所熟知,继而在更大的疆土中让民族之魂生根发芽,这势必会在将来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泰山皮影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
[2]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存现状 (http://www.lipingov.cn/news);
[3]互联网+非遗:中国手艺网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http://sc.cnr.cn/sc);
[4]传统工艺搭上互联网的翅膀:研究与科技的跨界和融合
(http://www.zgmzyx.com/html/report);
[5]我国民族工艺企业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http://xueshu.baidu.com)
在我们欣赏民间工艺的同时,它们也正在慢慢的逝去,目前青少年对传承民间工业的认同感日益趋下,一是因为制作太过复杂,二是工艺品生产不成规模,三是没有自己的品牌等;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需要我们结合互联网传播快、广、多等特性来宣传我们的民间工业,以取得互联网和民间工业的双赢,既传播了文化,也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互联网+;泰山皮影;传承;营销
一、时代背景
“互联网+”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部门的扩散,本质在于传统行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正式将“互联网+”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以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手工艺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妥善地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民族手工艺资源,是推进我国文化大国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当前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一项课题。如何营销毛民族手工艺品、制定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来扩大手工艺品的销量呢?
二、民族工艺之泰山皮影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泰山皮影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十不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文化部统计,目前皮影“十不閑”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然而,只依靠口口相传、感兴趣的人较少等因素一直以来制约着这项传统艺术的发展,作为这门艺术目前的唯一传人,范正安为了保护传承泰山皮影做了很多努力。当前互联网+的兴起,为皮影这一传统民族工艺带来了真正能够面向大众进行传承与推广。
三、传统手工业面临的危机
在如今这个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的时代,中外文化的结合,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1.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
2.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制作较为分散,制约了有组织的生产结构的形成和产业化发展,工匠技师收入偏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不完善,也导致人才青黄不接;
3.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展示力度不够,中国到现在为止一个民族手工艺品的品牌都没有,这是一个商机,也是一个民族工艺品技术传承和发扬的有力切入点;
4.部分手工艺工序复杂、材料特殊,难以做到规模化。
“民族工艺品重在传承,只有把工艺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才能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民族工艺的传承中来。”指导教师张瑞红说。在皮影等传统民族手工艺迎来“互联网+”的策略后,可以通过微博、微信、APP等以及各大网络论坛来对泰山皮影进行宣传推介。由于皮影的制作不能做到规模化,所以我们想要推广。不仅仅要依赖于走出去,最主要的还是要坚持引进来的原则,可以利用旅游这一新兴行业来为民族工艺区域带来人流量(为不能规模化的工艺品源地带来人流量进行宣传及销售);在旅游业的带领下,泰山皮影可以引来大量的观光游客以及皮影爱好者,可以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水平,人们只有生活无忧了,才会重新拾起对皮影的制作及演出,另外为皮影当地带来了人流量,同样也是皮影宣传及传承的机会。
针对近年来民族文化日益衰落,甚至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如何能将传统的工艺发扬光大,是目前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为其寻找出路。
四、互联网+带来了新契机
互联网+的潮流,使得我们传统民间工业看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来使得民间工艺真正的走出民间,进入大众的实现。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借用互联网渠道,实现线上销售,甚至达到全球销售(将规模化的工艺品销售各地)。也可以通过一些旅游网站来进行宣传,进而带到当地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当下的自媒体和流行的直播平台,来使得我们的传统民间工艺得到社会大众的了解和认可,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对手工艺感兴趣的人,亲身体验到民族工艺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乐趣。比如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并成立了自己的电商服务团队,从拍摄、取景、商品展示以及客户维护都有专人负责。
再次,可以借助当前的MOOC平台,将传统的手工艺的文化,包括来历、制作、喻意、难点等细节,录制成小的视频片段,供国人学习传承。还可以采取制作动画片的效果来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民族自豪感。让年轻的一代有更多的创新点。
民族工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民族工艺发展的根本在于传承。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人会更多的了解到我们的民族工艺,而那些老前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收徒的方式广纳贤才,让民族工艺后继有人。从而可以保留将濒临消失的一些特有的工艺,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五、研究成果展望
民族工艺实现互联网化,具有传统与现代的鲜明色彩业内人士原泽民分析认为,“两者的有力结合,增加了民间工艺的频度,也扩展了互联网的宽度,是一种双赢的搭配。虽然对比鲜明却毫不冲突,民间工艺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推广,更加方便传统民间工艺的发扬与传承,让越来越多的民间工艺走出去,被世人所熟知,继而在更大的疆土中让民族之魂生根发芽,这势必会在将来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泰山皮影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
[2]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存现状 (http://www.lipingov.cn/news);
[3]互联网+非遗:中国手艺网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http://sc.cnr.cn/sc);
[4]传统工艺搭上互联网的翅膀:研究与科技的跨界和融合
(http://www.zgmzyx.com/html/report);
[5]我国民族工艺企业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http://xuesh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