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我上铺的神奇生物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霸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他们不像是女性,也不像是男性,他们的性别似乎就是学霸。他们不像是人类,也不像是非人类,他们似乎不属于这个星球。他们不像地球人,也不像是外星人,他们似乎不属于这个宇宙。学霸是一种神奇的生物。
  学霸不会饿——
  “去吃饭吧~”
  “我不饿,等我把这几页书看完再去。”
  学霸不会困——
  “啊……(哈欠)快一点了,能睡觉了。”
  “没事,我背完单词就去睡觉,你先睡吧。”
  学霸不会累——
  “踢了一下午球真是累死了,我们出去吃东西吧!”
  “你们先去,我把手里的题做完之后来找你们。”
  学霸就是这么一种神奇的生物,你看得到却摸不透,你碰得着却想不透。而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我亲爱的上铺。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上下铺。但是我横看竖看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白白浪费一千年来和这个如同步步高学习机的人来成为上下铺。尤其是你的上铺还是个昼出夜也不伏的人。学渣表示每次看到她的时候心总在滴血——娘啊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学霸啊?!我这么说并非是在抱怨我亲爱的娘亲不争气,而是,上铺的学霸说她是天生学霸。我琢磨了一下,她显然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家都是文化人,怎么能相信天会生小孩这种事情呢?于是,她的意思肯定是她娘生她的时候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什么的。那种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她变成了超级大学霸。
  上铺学霸说她天生少觉。什么学霸“自宫”之后修炼得不睡觉的大法都是骗人的,该学霸亲口承认自己也没有使用过任何诸如记得住、忘不了之类的药物来保持清醒,连咖啡因都没有!这让我等上课总会不经意以头磕桌的学渣彻底失去了模仿的机会……学霸天生睡不了多少觉,每天在晚上一点多睡觉,第二天六点钟起床——那边的小孩别用你打游戏的时候也能起得了这么早来说事,人家是起床学习的。
  当然,请诸位也不要问我一介晚睡晚起的学渣是如何知道学霸的作息时间的,学霸是我的上铺啊……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学霸睡得少,总要找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干。于是,各类书籍就惨遭她的毒手。学霸的黑手伸向了一本又一本或新或旧的装满了知识的书籍。在我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没有睡觉的学霸从上铺垂下她满头长发的脑袋,对着我说道:“我的手其实不怎么黑,你可以继续使用毒手这个词语。”我……
  学霸就是让人这么充满惊喜。
  学霸视力挺好,她趴在自己床上把脑袋伸下来能看到我可爱的小笔记本上的五号字。每次到了这种显摆视力的时候,我总是想要满怀激烈地仰天长啸——为何我这种学渣都带着几百度的眼镜而上铺学霸的裸眼视力都比我带着镜片的时候好?这不科学!当然,学霸也不是用我们这个宇宙的规则能够解释清楚的,学霸应当和我们不处在同一个参考系中间才对。
  上铺学霸每天用眼的时间绝对比我等学渣长,但是人家就是不近视。最重要的时候,这不是个例。我见过的绝大部分学霸都不是人们惯有印象当中的啤酒瓶底儿厚眼镜的持有者。学霸就是这么的神奇!不要998,不要888,只要288,今天您就能把我们的学霸抱回家!不好意思我激动了,学霸总是能够让你不由得丧失理智。
  虽然上铺的妹子勤劳勇敢,但是她还是要上厕所的。我能说这是少数让我觉得她其实也是个生命体的地方吗?事实上,这可是上铺学霸亲口告诉我的——除了人类必要的活动,剩下的时间他们确实都在学习。当然,人类必要的活动不光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还有什么唠嗑掐架闹着玩。学霸同学……这个说了等于没说好么?
  是的,我曾经英勇地下决心当个学霸,并且就应当如何成为学霸这一高深命题和我亲爱的上铺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我发誓,虽然没有不会困不会饿不会累的天赋,我还是能够自学成才摆脱学渣称号跑步进入学霸的世界的。然而该学霸开口第一句话就击败了我——上铺学霸迷茫地看着我,问道,我是学霸吗?学渣捂着中箭的膝盖缓缓倒了下去,悲壮而沉痛。
  上铺学霸真不觉得自己是个学霸,因为那个张三巴拉巴拉、李四噼里啪啦、王五咕咚咕咚什么的,比她更学霸。学霸说完,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又打开了新的窗口。原来这才是学霸的世界。我猜上铺学霸眼中的张三李四王五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学霸,他们单纯就是学习了而已。没打算当学霸,就是单纯学习了而已。
  学霸扑在书上,就如同饥饿的我扑在小笼包上。学霸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就如同吃货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作为学霸下铺的学渣,我已经可以淡定地表示——学霸是什么,能吃吗?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关于“圆”,中考中主要考察圆的有关性质及与圆有关的角、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对称作图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及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方法. 笔者结合2006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