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

来源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IR)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患。其胰岛贮备功能及葡萄糖耐量正常提供了与NIDDM、肥胖患者不同的遗传学基础;人类的卵巢组织存在着胰岛素受体但无IR,由IR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通过胰岛素的促性腺作用使卵巢合成过多的雄激素、通过对GnRH反应增强使LH分泌亢进但无高峰等内分泌变化,导致其男性化特征、卵巢多囊变、长期不排卵、月经紊乱及X综合征等临床表现。

其他文献
苗条因子(Leptin LP)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LP受体(OB-R)存在于下丘脑、大脑及其它组织,前者是LP作用的关键部位。生理状态下,血LP通过转运系统转运越过血脑屏障,再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神经肽Y(NPY)分泌减少,从而使动物食欲下降及能量消耗增加,导致体重下降。血LP与脂肪含量、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人类肥胖者血L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和消瘦者,提示人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在DM患者(尤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中明显升高,并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机理可能是GH直接作用于视网膜血管,抑或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介导促进DR形成。另外也有一些资料提示DM状态下,视网膜组织局部IGF、IGF结合蛋白(IGFBP)及IGF受体水平升高,对DR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环境因素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在Ⅰ型糖尿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Ⅰ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和季节变化相似于CBV感染;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BV IgM及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妊娠期CBV感染增加其子女发病危险性。已从Ⅰ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腺中分离到CB3V和CB4V,人源的CB4VE2株接种易感小鼠可引起糖尿病。CB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胰腺β细胞可出现其功能改变和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β细胞破坏可能是
期刊
期刊
松果体主要合成和分泌褪黑素(MT),它受到细胞内cAMP介导的基因表达的调节。这种调节具有双向性:第三信使CREB的激活和ICER的抑制效应。同时立早基因对其表达起着精细的调节作用。
期刊
期刊
简述血管紧张素(1-7)的研究进展。Ang(1-7)是由血管紧张素原经过酶促级联反应生成的产物,近年发现它具有调节血压及舒张血管等生物活性。Ang(1-7)可能是Ang Ⅱ的内源性抑制因子,反馈调节Ang Ⅱ的生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