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白机的记忆碎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初接触红白机(任天堂游戏机)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叫红白机,只知道它叫《魂斗罗》。1987年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河北的考生,考上大学以后到家在北京的同学家里去玩。他们家已经比较早地步入小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家已经有彩色电视机了。那时候只能靠出国的人带回来的彩电指标购买彩色电视机,或者是把这个指标倒卖给别人,才能买到一台彩电。
  他们家当时有了彩电,就把淘汰下来的黑白电视接上了游戏机。这位同学把我带到他们家,吃完饭之后打开电视机,从此我的世界被打开了。电视剧的画面是黑白的,所以我的记忆中《魂斗罗》一直都是黑白的世界。我的同学当时告诉我,这叫《魂斗罗》,这是游戏,于是我们俩拿着按柄,玩了起来。我第一次看到《魂斗罗》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玩得很好了,这样的话,后来者就没有机会玩了。因为你一玩就意味着浪费时间浪费设备,你一玩就意味着被人嘲笑拖累别人,而游戏机只有一台,很难轮到菜鸟上手,所以就只能眼巴巴看着那帮坏蛋们在那里玩。他们玩得真好,其中有的完美主义者,只要死一条命,就马上重来。有的人还能调出三十条命来玩,我们却只能看着眼馋。
  后来者只能眼巴巴看着那帮“坏蛋”们玩《魂斗罗》。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的师兄先成家,那时候买彩电已经没有那么困难了,所以他家也有了彩电,我们就比较奢侈地玩起彩色画面的游戏来。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魂斗罗》是彩色的。
  我和他玩红白机的时候,已经不再玩《魂斗罗》了,主要玩的是打坦克(《坦克大战Battle City》)。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奇怪,那会儿只要想玩游戏,骑上自行车就去他家了。不管是多晚,敲开人家的门,一玩就玩一个通宵,也不管人家要不要过夫妻生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没有礼貌,但那个年代真的就是这样。
  那个时代所有的游戏卡基本上都是盗版的,因为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也才是90年代的事。我记得那会儿红白机的游戏有《魂斗罗》《赤色要塞》,还有《超级马里奥》。那会儿我们都管《超级马里奥》叫“超级马力”,好像“马力强劲”的意思。还有《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那会儿真是年轻啊,一玩起来就到了天亮。早上起来去吃早点,感觉那个油条都是俄羅斯方块的那根长条,吃饭的碗边上都能挂一个游戏里的“镰刀把”。
  我和我的师兄真的是打了好几年坦克游戏。一开始,我们玩起来也是手忙脚乱,后来就越玩越熟。它的难度其实非常小,跟现在的游戏不可同日而语。难度小没意思怎么办呢?后来我们就不是在玩了,而是追求各种意境。比如我们俩之间要互相挑逗一下,一看敌方势力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就甩手打他一枪,让他动不了,看他在那里特别着急的样子。后来我发现玩游戏时间长了以后,人会产生肌肉记忆。脑子几乎都不用思考,调关的操作一气呵成,根本不用去管它。我们俩坐在地上,调出两条命来就开始冲锋。游戏的音乐一响起来,我们感觉又回到了当年,特别美好。打坦克这个游戏,我们玩过两种,一种是老的版本,游戏节奏缓慢,难度又低,游戏里可以吃的东西特别少。我记得里面只能吃“命”、吃“星”,还有吃“表”。后来我们忽然发现有了一个《90坦克》,那里面能吃那种大枪,还能除草皮。并且如果打中某一种坦克之后,会层出不穷地出来很多可以吃的东西,这个游戏就更好玩了。按照我们当年的段位,玩这个游戏很快就能把35局打通关。
  在我们退出江湖之后,1992年的时候,游戏公司可能又出的一款新的游戏,我们管它叫《92坦克》。应该说《90坦克》比老款的游戏难度还要低,因为游戏里可以吃的东西多,速度也快。对一个高手来说,虽然玩的是双人模式,但其中一个人在后面怀疑人生就行了,另外一个哥们儿在前面足以应付所有来犯之敌。所以我们觉得《92坦克》估计也没什么意思。但是我们一打起来,才发现这《92坦克》难度特别高,扫好多枪才能干掉一个敌人。那些敌人不像以前游戏里那么蠢,这里面的敌人特别执著,直奔小神鹰而去,根本不管你,一门心思往前冲。我们俩迅速累得就满头大汗,大喊大叫着:“啊!太黑啦!打丫的!这孙子又出现啦!”我们开始各种呻吟,各种拍大腿,玩几局就会歇菜,不断地被GameOver。
  我们俩最后的这次鸳梦重温,是以Game Over结束的。而不是打通关,非常舒服地又去喝酒了,并不是这样的结局。
  我们最后被游戏打败了。在这以后,这个游戏卡和红白机就永远地放在我家,沉睡起来了。
  选自《读库》
其他文献
父亲是一名反扒警察,他抓获的小偷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反扒警察就得练就火眼金睛,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发现小偷,然后跟踪,在其作案时闪电出击,人赃并获。父亲常说,优秀的反扒警察就是一位好演员。试想一下,身着便衣混在或游客或乘客或病人或商人等等的人群当中,不能另类,否则便引起小偷警觉,因此,就得在什么场合演什么角色,这样才不会打草惊蛇。同时,跟踪小偷要自然,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容易
雨微是一个温柔娴淑,端庄大方的姑娘,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一所中学里任教。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尽可能让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她只是不想误人子弟,把满腔的心情都花费在了那些天真的笑脸上,她觉得这种生活很充实,很开心。为了这份开心竟然让自己美好的青春渐渐蹉跎。看着父母眼中的那份渴盼,她不得不像那些俗之又俗的人一样走上了相亲之路。在相亲的过程中她认识了那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乔培。乔培是一个生意人,从他的外表
那是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娘正在打着点滴,一滴又一滴,从高空掉下,掷落有声……我急急地问娘,您高烧,烧到好多度?娘说,我试了体温的,毛毛烧,年轻时经得住。唉,年岁大了,不中用了,只好来吊一瓶水(点滴)了。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坐在对面桌上的医生,急急地接了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娘马上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
你走了,马尔克斯,一个寻常的日子,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你曾经的孤独……你那本传世的书,《百年孤独》,此刻安靜地躺在我的书柜里。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子没去翻动它了,蒙上了薄薄的灰尘,微风轻拂,灰尘四处逃逸。遥想那一年,我第一次知道了你的书,但我并不经意你的名字、你的国度、你的年龄。我想我知不知道这些对于你来说并不重要,你是永恒的,你是属于全人类的,我懂得你的孤独,世纪的孤独,这种孤独也是人类所共
手机被佐罗碰到地上,屏碎了,懒得搞,就将就着用———生活一旦有一件事情开始将就,需要将就的事情就潮水般涌来,让你将就不下去。早晨发现冰箱门是虚掩的,好像剩菜半夜出来偷情,留下手尾似的。但想想是我,半夜开冰箱喝酸牛奶。打开以后没关好———不是没关好,是冰箱坏了,不那么容易关好了。没太大的损失,但经过一夜,里面的一袋带鱼就变质了,搞得蔬菜格里的东西,都是带鱼的味道。带鱼是市井生活的符号。煎好的香香的带
中国有句成语叫不求甚解,是说有些人读书很多,但都囫囵吞枣没有读懂。小孩子我们可以强迫他们进入阅读,那么成年人除了也需要强迫自己以外,还需要有一个怎样选择书籍的问题。这个方法叫做:读己所喜,多求甚解。你怎么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欢这本书呢?做减法:一本书,看第一页;再看中间一页;再看最后一页。就看三个地方,喜欢就读,不喜欢放下,就这么简单。当然,有可能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没有关系,就像我读《金刚经》一样
大家争论问题,有一位,坏毛病,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这世上有些话,似乎谁先抢到嘴里谁就占了优势,比如“您这是诡辩”,“您这人虚伪”,“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不说理,先定性,置人于越反驳越要得其印证的地位,此谓“强人”。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标准没有?一百本还是一万本?厚道的人不善反诘,强人于是屡战屡“胜”。其实呢,谁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还
一道景致,滋长福祉。一种技艺,桑梓民生。宏阔大地和劳动智慧,衍生了代代相传的技艺,由这些行走在乡村的平凡人在民间千百年传承、流传。他们的智慧,飞舞于指尖的灵巧,凝聚的精气神,超越机械的工厂制造,给人们带来的是难以言说的农耕的满足和安宁。让礼村的器具多为木制、铁制,或木铁合制。村庄匠人中,最忙碌者当属木匠。千株万木,木匠取之求变,师承鲁班,天工开物,运斤方圆。转墨斗而生以奇线,舞锛刨而飞于妙观。普通
我认识吴冠中先生是因为我和他夫人朱碧琴曾是同事。1976年春,我调入中国文学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资料室工作。而朱碧琴是这个资料室的老人,她教我们图书怎么分类,什么是善本书、孤本书……她矮矮胖胖的个儿,圆圆的脸,慈祥可亲,平时话语不多,十分敬业。我们都亲切地叫她“朱老太”。她知道我爱油画,就让我整理油画方面的图书,那几年我成天抚摸着各种油画画册和理论书籍,还有那几柜子的旧期刊。……不仅开眼界长知识,
记得火烧得旺烈的时候,无论向火里添加什么,都很容易燃烧起来,这就让我想起写作状态好的时候,一切见闻都可以成为好的素材一样。写作确实是需要好的写作状态的。静心养育,求之不得。回头看我写的第一篇小说直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究竟有没有进步呢?进步有多大呢?我觉得从起步到如今,好像走了没几步路,回头很容易就看到原点。但有一点是值得说的,就是多年过去,我对小说的看法有了变化,原本只是图个写作的热闹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