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对视频公开课技术各环节的逐一分析,对拍摄与制作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利用Adobe软件进行的后期编辑,分享经验与不足,提出对视频公开课技术的思考。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 拍摄技巧 后期制作 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公开课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教学视频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演变。近年以来,国际上也涌起一股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国际一流名校纷纷推出如公正、幸福课等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引起如潮好评。优质资源不仅仅由在校学生独享,它将担负起社会的责任,突出“知识共享理念”,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
因此,作为学校技术部门,必须同步跟进,为我校视频公开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文将通过对本校视频公开课的实际拍摄与制作,与各位分享一些经验与教训。
2 公开课拍
(1)场地准备。在实际拍摄视频公开课时,光线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课程录制必须考虑到色温统一,只留室内日光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保证足够照度,所有的室内灯光必须开启。
同时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2)人员协调。首先是与教师的协调。可先和上课老师聊聊录制流程。一方面帮助老师放松,克服面对镜头的紧张与焦虑。同时也了解老师的上课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便是与上课同学的协调。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事项:关闭手机、课桌上不放与课程无关的东西,不在课内时间喝水、精神面貌饱满等。
(3)器材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及中心设备情况,拍摄时使用松下P2高清摄像机。三机位作为主场景,全景,与学生场景同时拍摄。主场景作为最重要的景别,记录课程大部分的授课过程。全景作为交待镜头,同时作为对主场景的备用镜头。学生场景捕捉同学上课状态,同时作为反打镜头。
(4)其他注意事项。视频与音频合成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多机位拍摄时,镜头需要切换才能最终输入到一路视频信号中。这里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切换方式。一种为ENG的多机位后期切换,另一种为ESP的多机位现场切换。受场地限制等因素,普通教室中安排ESP的难度较大。
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PPT的切换、教师严重口误、不宜在视频中公开传播内容等突发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后期编辑能迅速处理。
3 公开课编辑
3.1 软硬件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对于硬件设备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以英特尔I7酷睿二代处理器搭配8G内存已经能够作为编辑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硬件平台。软件方面,考虑到公开课并不只有视频编辑,因此我们最终使用Adobe Creative Suite 5 Master(目前最新已到CS6版本)。这套应用软件能够解决非线性编辑(Premiere)、视频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图像编辑(Photoshop)等多方面的问题。
3.2 唱词
字幕文件与视频文件相互独立,字幕以.srt格式保存,我们使用一款名为SrtEdit的srt字幕编辑软件。srtEdit通过时间点来控制字幕时间位置,在导入视频文件后便可拍唱词。
3.3 文字处理
对于高标准的公开课视频来说,教师自己提供的PPT等课件有些篇幅过长,有些图片模糊,而且演示文稿中的动画不能简单用于视频中。
一般在Photoshop中对各元素的静态位置确定以后,再导入After Effects等动画特效软件进行动态制作。在技术方面,首先对课件PPT进行总体风格设计,贴切教师上课主题,然后对课件上的文字重新安排,在教师口头讲到的部分同步进行突出,并加入活跃静态文字的视频元素,此外对于教师讲到的重要部分但他自己的课件中没有相关内容的部分进行补充,突出课程知识性与整体感。
3.4 课程包装
作为开门见山的第一印象,课程片头不但需要逻辑上的内容呈现,还要在短短十秒内把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展现出来,同时不失艺术性。
我们在制作时以四个镜头来构成最基本的部分。四个镜头分别为课程内容、教师上课镜头、学校信息和课程信息。其中既有视觉元素又有文字信息,用一气呵成的配乐及用after effects搭建的虚拟舞台作为贯穿,使得片头在视觉效果与信息传递上达到很好的平衡。
3.5 时间线编辑
后期编辑的主要部分就在这里。这部分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但不同的工作流程会对后期编辑时间造成巨大的差别。
首先,将拍摄记录卡中视频文件拷贝到电脑上,在本地硬盘与Premiere项目面板中建立同样目录,以便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新建一个Premiere的项目文件,注意帧率、分辨率、像素宽高比、场设置等参数与摄像机参数保持一致。时间线上同步三轨视频,统一色温。
在PR CS5中,有一项多机位编辑的功能。它能同时查看四个视频源,随视频播放,不断从四个同步源中做出选择,进行视频源之间的镜头切换。
将三轨视频位置确定的同时,为之后需要添加的文字动画打上出入点,因为在AfterEffects中,这些时间点也完全可见。有了动态链接,就不需要对于第一步中的Premiere时间线过于斟酌,我们完全可以即时修改,并在After Effects的合成中立刻体现。
3.6 渲染与输出
无论是在Premiere或After Effects中,都能对格式进行更改以符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技术标准的输出参数。选择H.264作为视频编码,AAC作为音频编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码流。在After Effects中裁剪视频尺寸以符合1024*576分辨率的标准,经过耐心等待后,公开课便制作完成。
4 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的重点发展方向。和过去相比,它将面向更多的学生,面向社会大众。因此,从课程安排到上课教师再到编辑制作,都需要应对与改进。我们在此与大家分享笔者的经验与不足。
首先从前期拍摄来说,我们使用的摄像机与拍摄场景不能算最好。由于在普通教室中进行拍摄,光照条件便成为比较明显的缺陷。在使用H.264压缩后情况有明显好转,但我们终究需要在前期就把此问题解决,提高室内光源质量或许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可以发现,在此次视频编辑输出时,我们选择After Effects作为最终输出软件。当在AfterEffects中做完文字动画导入Premiere输出时,就会出现明显的质量损失。由于文件编辑的复杂性,常常需要嵌套时间线,而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输出效果。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使用Premiere第三方的视频输出增效插件可以对此不足有较大改观。
由于起初人手不足,许多工作由单人负责完成,这样严重影响工作进度。明确分工职责势在必行。经过摸索与实践,可以将工作人员分为拍摄、唱词、文稿整理与协调、非编、特效等五类。
5 结束语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创建新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衍生,为社会提供了精神食粮,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技术人员,一方面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培养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这样才能编出知识性艺术性兼具的优质视频公开课,而不只作为技术支持,游离在课程之外。
参考文献
[1] 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7).
[2] 夏玉宏.浅谈示范课教学录像片编辑的技巧[J].中国科技期刊,2005(5).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 拍摄技巧 后期制作 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公开课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教学视频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演变。近年以来,国际上也涌起一股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国际一流名校纷纷推出如公正、幸福课等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引起如潮好评。优质资源不仅仅由在校学生独享,它将担负起社会的责任,突出“知识共享理念”,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
因此,作为学校技术部门,必须同步跟进,为我校视频公开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文将通过对本校视频公开课的实际拍摄与制作,与各位分享一些经验与教训。
2 公开课拍
(1)场地准备。在实际拍摄视频公开课时,光线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课程录制必须考虑到色温统一,只留室内日光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保证足够照度,所有的室内灯光必须开启。
同时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2)人员协调。首先是与教师的协调。可先和上课老师聊聊录制流程。一方面帮助老师放松,克服面对镜头的紧张与焦虑。同时也了解老师的上课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便是与上课同学的协调。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事项:关闭手机、课桌上不放与课程无关的东西,不在课内时间喝水、精神面貌饱满等。
(3)器材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及中心设备情况,拍摄时使用松下P2高清摄像机。三机位作为主场景,全景,与学生场景同时拍摄。主场景作为最重要的景别,记录课程大部分的授课过程。全景作为交待镜头,同时作为对主场景的备用镜头。学生场景捕捉同学上课状态,同时作为反打镜头。
(4)其他注意事项。视频与音频合成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多机位拍摄时,镜头需要切换才能最终输入到一路视频信号中。这里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切换方式。一种为ENG的多机位后期切换,另一种为ESP的多机位现场切换。受场地限制等因素,普通教室中安排ESP的难度较大。
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PPT的切换、教师严重口误、不宜在视频中公开传播内容等突发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后期编辑能迅速处理。
3 公开课编辑
3.1 软硬件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对于硬件设备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以英特尔I7酷睿二代处理器搭配8G内存已经能够作为编辑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硬件平台。软件方面,考虑到公开课并不只有视频编辑,因此我们最终使用Adobe Creative Suite 5 Master(目前最新已到CS6版本)。这套应用软件能够解决非线性编辑(Premiere)、视频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图像编辑(Photoshop)等多方面的问题。
3.2 唱词
字幕文件与视频文件相互独立,字幕以.srt格式保存,我们使用一款名为SrtEdit的srt字幕编辑软件。srtEdit通过时间点来控制字幕时间位置,在导入视频文件后便可拍唱词。
3.3 文字处理
对于高标准的公开课视频来说,教师自己提供的PPT等课件有些篇幅过长,有些图片模糊,而且演示文稿中的动画不能简单用于视频中。
一般在Photoshop中对各元素的静态位置确定以后,再导入After Effects等动画特效软件进行动态制作。在技术方面,首先对课件PPT进行总体风格设计,贴切教师上课主题,然后对课件上的文字重新安排,在教师口头讲到的部分同步进行突出,并加入活跃静态文字的视频元素,此外对于教师讲到的重要部分但他自己的课件中没有相关内容的部分进行补充,突出课程知识性与整体感。
3.4 课程包装
作为开门见山的第一印象,课程片头不但需要逻辑上的内容呈现,还要在短短十秒内把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展现出来,同时不失艺术性。
我们在制作时以四个镜头来构成最基本的部分。四个镜头分别为课程内容、教师上课镜头、学校信息和课程信息。其中既有视觉元素又有文字信息,用一气呵成的配乐及用after effects搭建的虚拟舞台作为贯穿,使得片头在视觉效果与信息传递上达到很好的平衡。
3.5 时间线编辑
后期编辑的主要部分就在这里。这部分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但不同的工作流程会对后期编辑时间造成巨大的差别。
首先,将拍摄记录卡中视频文件拷贝到电脑上,在本地硬盘与Premiere项目面板中建立同样目录,以便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新建一个Premiere的项目文件,注意帧率、分辨率、像素宽高比、场设置等参数与摄像机参数保持一致。时间线上同步三轨视频,统一色温。
在PR CS5中,有一项多机位编辑的功能。它能同时查看四个视频源,随视频播放,不断从四个同步源中做出选择,进行视频源之间的镜头切换。
将三轨视频位置确定的同时,为之后需要添加的文字动画打上出入点,因为在AfterEffects中,这些时间点也完全可见。有了动态链接,就不需要对于第一步中的Premiere时间线过于斟酌,我们完全可以即时修改,并在After Effects的合成中立刻体现。
3.6 渲染与输出
无论是在Premiere或After Effects中,都能对格式进行更改以符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技术标准的输出参数。选择H.264作为视频编码,AAC作为音频编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码流。在After Effects中裁剪视频尺寸以符合1024*576分辨率的标准,经过耐心等待后,公开课便制作完成。
4 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的重点发展方向。和过去相比,它将面向更多的学生,面向社会大众。因此,从课程安排到上课教师再到编辑制作,都需要应对与改进。我们在此与大家分享笔者的经验与不足。
首先从前期拍摄来说,我们使用的摄像机与拍摄场景不能算最好。由于在普通教室中进行拍摄,光照条件便成为比较明显的缺陷。在使用H.264压缩后情况有明显好转,但我们终究需要在前期就把此问题解决,提高室内光源质量或许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可以发现,在此次视频编辑输出时,我们选择After Effects作为最终输出软件。当在AfterEffects中做完文字动画导入Premiere输出时,就会出现明显的质量损失。由于文件编辑的复杂性,常常需要嵌套时间线,而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输出效果。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使用Premiere第三方的视频输出增效插件可以对此不足有较大改观。
由于起初人手不足,许多工作由单人负责完成,这样严重影响工作进度。明确分工职责势在必行。经过摸索与实践,可以将工作人员分为拍摄、唱词、文稿整理与协调、非编、特效等五类。
5 结束语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创建新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衍生,为社会提供了精神食粮,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技术人员,一方面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培养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这样才能编出知识性艺术性兼具的优质视频公开课,而不只作为技术支持,游离在课程之外。
参考文献
[1] 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7).
[2] 夏玉宏.浅谈示范课教学录像片编辑的技巧[J].中国科技期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