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肝性脊髓病、酒精性肝硬化1例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xiaofei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1例运用气针疗法配合药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所导致的肝性脊髓病多发合并症的临床经验.该病例为中年男性患者,大量饮酒史20余年,确诊为肝性脊髓病、酒精性肝硬化等,在准备行“肝脏移植术”期间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经中西药治疗,肝功能改善,行走不利进行性加重.余加用独创的中医气针疗法先后治疗4个疗程,取得良好疗效,后术中证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开阖枢是中医学标示,三阴三阳气化状态的重要理论.笔者以开阖枢理论探讨五脏的生理状态,四逆散证、四逆散中遣方用药的原理、以及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以期四逆散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同时,促进开阖枢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作为生存所需,食物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媒介对食物的呈现也经历了从需要、享受到忽视几个过程.在移动媒体时代,“人”取代了“食物”的意义和价值,最终美食成为幌子,美食节目从消费美食变成消费“人”,个人身体以及对身体的操弄成为“吃播”的主体.这种操作使得美食的意义被解构,传统的仪式被取代,文化的内涵也被舍弃了.从食“物”到观“人”的意义变迁,不仅仅是美食神话的消解,更是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的传播危机.因此,对自媒体美食文化的规训重在提升人的价值.
当下国风虚拟偶像洛天依在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传播逻辑,能够帮助人们理性思考和梳理这种新型传播媒介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成功基因和密码,而不是一味迎合虚拟偶像.叙事平台的多元化、叙事元素的民族性、叙事意义的跨媒介性这些传播特征,促成了国风虚拟偶像的用户数量持续稳增和用户群体的无障碍破圈,洛天依已经通过独特的魅力唤起更多“90后”“00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传统和未来之间,国风虚拟偶像无疑已经成为了一座新的桥梁.
新的营销模式是促进电网公司在当前社会中稳定发展的基础,其主要由能源供应商和单一售电商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为了促进其转型,需要对营销方式进行创新,实现精细化管理,保证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实施,不断挖掘电力物联网下的精益化服务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继承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张西俭教授临床经验,本文侧重介绍张西俭教授临床总结的寸口脉十纲脉的相关脉学理论,以及脉诊中运用的脉象图、脉象记录表等方面内容.在指感直观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有一定的实用性,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发扬张西俭教授的脉学理论.
数字时代,媒介技术对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影响力加大,“场景”成为移动媒介的重要关注点,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场景理论分析框架出发,研究数字化语境下,一级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文化传播活动的新特征可以发现,博物馆文创产业能否抓住数字时代机遇,重点是创建与移动场景适配的传播实践.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开发的数字新文创,为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
非遗刺绣从民间来,也应回到民间去,这是“活化”的初心与使命,活化非遗刺绣可通过IP化转换得以实现.因为非遗刺绣具备天然的三大转换基因,即特征鲜明的视觉基因,由表及里引起情感共鸣的精神基因,以及社群化参与的互动基因,通过“+文创”“+视频”“+社群”等应用路径,以期非遗刺绣融入文化消费市场,消费非遗产品、非遗活动、非遗体验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非遗刺绣与文化消费的共生关系.